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2、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
(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个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难点问题。)
三、教、学法
1、教法:
(1)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堂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
(1)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法:通过比较来更深一步认识理解历史问题。
(3)历史场景重现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用多媒体插入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
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显示标题)。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 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可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
对于鸦片问题有弛禁和严禁两种观点,由于鸦片的走私严重地威胁到清王朝的统治,因此道光帝最终采纳林则徐的意见,实行严禁,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查禁鸦片。
教师介绍虎门销烟的基本情况,指出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分组讨论: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战争可以避免吗 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中英双方的状况去对比得出结论:
国际(英国)
国内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
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相继开展。积极对外贸易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品
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自给自足
军事
船坚炮利,陆军装备先进,力量强大
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文化外交
民主自由深入人心,开放式地积极对外扩张
闭关锁国,骄傲自大愚昧无知
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掠夺原料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
教师总结:不管林则徐禁不禁烟,鸦片战争必然会发生。
2、经过:由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多媒体动态地图讲述,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结果和影响:
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分析条约的内容来认识其危害。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割占香港岛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赔款
2100万银元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开埠
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议定关税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教师总结,深化学生认识。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主权方面: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主权;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鸦片为患;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使学生明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4、中国战败原因
模拟历史场景:
假设你们是清政府的将领,你们怎样来打这场战争?结果会如何?为什么?(学生思考,发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会从中国和英国双方实力去思考。通过对比双方实力,学生会得出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师总结: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上的差异。
提问: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
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捞取权益。但之后不久英法为什么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进入下一个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用多媒体出示材料: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学生: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教师总结:但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因此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被请政府拒绝。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发动战争。
2、经过: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多媒体给出的地图指出发动战争的时间、侵略者及其暴行。
3、结果和影响: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教师用多媒体打出表格,学生填写。
影响:观察多媒体给出的地图并结合史实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
小结:教师给出表格,由学生填写,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结论。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战争性质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主权遭到破坏
社会性质改变
六、板书设计
第十课
鸦片战争
七、知识巩固
1、纪念鸦片战争手抄报
: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一个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战火已过,留给我们的是血的教训。
内容:
鸦片战争有关史实和反思、感悟。
要求:学生分门别类搜集材料,以报刊的形式来纪念鸦片战争。
2、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试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一观点。
3、(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中国某宫殿受损情形:“据估计,被劫掠破坏之财产,总值约超过六百万镑。在场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最后临走以前,还放一把火烧了它。”请问,上述报道所指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鸦片战争
中国的禁烟运动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经过
战败原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经过
结果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程度加深
结果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拒绝修约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