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9 16: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1937年说教学过程说学法说教法说教材教学反思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教材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同时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中共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 的镇压和屠杀,中共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的内容。学习南昌起义意义重大,能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党的斗争和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
遵义会议﹙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由此探讨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利用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二、说教法 本课以多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利用“图表演示—材料分析—解答问题”的方式掌握土地革命这一目内容。
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性。
此外,还贯穿常见的讲读法、讲述法。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只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
课堂引导:课堂上引导,培养能力。
课后强化:做相关练习,巩固知识。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采用”阅兵仪式”视频材料片段,营造氛围,导入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学生阅读,自主掌握,重点突出意义.
土地革命: 图表演示,材料分析,问题探讨解答.
红军长征:示意图演示;问题探究。
本课要旨

练习题 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 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一、南昌起义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经过:1927.8.1 南昌
周恩来、贺龙
起义后南下→受阻
→兵分两路教训? 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进行武装斗争。 意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中共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和创建人民军
队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方针确立:
八七会议准备:
秋收起义道路探索: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总结经验受挫向井冈山进军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实践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武装反抗军事
“围剿”反 “围剿”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政权对峙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八七会议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返回土地革命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方向是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计划,改向井冈山进军。
提问:南昌起义南下广州与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沙,结果都失败,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
因为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城市斗争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返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究:
一)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少地
二)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参加革命?
广大农民
三)面对上表情况,中共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和债务。 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 大大提高 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赣西刘士奇报告》返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返回割据理论
工农武装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指出革命道路:
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胜利的道路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返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二十万军重入赣,
天兵怒气冲霄汉。 风烟滚滚来天半,
雾满龙冈千嶂暗, 唤起工农千百万,
齐声唤, 同心干,
前头捉了张辉瓒, 不周山下红旗乱。返回三、红军的长征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的直接原因)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由于“左“倾错误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遵义会议胜利会师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
万水千山只等闲。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腾细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三军过后尽开颜。2、遵义会议探究:
1、遵义会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呢?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 1、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承担起长征途中处于中心的军事任务的领导工作,也表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
3、遵义会议上,中共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返回3、长征的意义(1)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创革命新局面。
(2) 保留了革命的精干力量,传播了革命主张。
(3) 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本课要旨南昌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练习题1、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 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B2、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
A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 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 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3、结合本课知识和相关图片,你认为长征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D答案提示:艰苦奋斗,不屈不扰,
理想远大,自强不息五、教学反思 1)处理新教材内容,必须突破传统教材内容的束缚,进行大胆的取舍,或知识的重新整合。
2)本课的测评和学习延伸虽体现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但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缺乏创新精神。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