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 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材分析 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课一方面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人们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变化状况,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表现和一些新风尚的涌现。目标分析1、结合材料掌握近代中国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的原因。
2、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3、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教学重点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教学难点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谈话法
讲述法
分组讨论法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服饰方面饮食方面居室建筑习俗风俗清代男女服饰西装革履传入:1840年流行:1912年清末、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流行男装流行女装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为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阶段 代表服饰 1840—1949
1949—1978
1978—
至今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旧式与新式)上衣下裙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男装:
女装:多样化多样化从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到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从封闭走向开放.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地方菜系:
淮扬菜 粤菜 川菜 鲁菜
(1) 菜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活动的活跃各地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看一看,说一说 麻婆豆腐烤乳猪糖醋黄河鲤鱼红烧狮子头注重营养的西餐传入原因:
(2)西餐传入及影响对中国的影响: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人大批来华,把西餐技术带入中国。
中西餐比较:
西餐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中餐:追求美味.色.香.味具全. 西餐:追求营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卡路里的供给。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居室建筑的演进 传统住宅
中西合璧
完全西化传统民居(南方)北京四合院俯视图(北方)泉州江南中西合壁民宅 上 海 石 库 门 建 筑花园洋房香港中银大厦上海南站习俗风尚的变革(2)话说婚姻风俗:古代、 近代风俗——现代风俗(1)以史实说明原因:(3)丧葬礼俗:中西式并存——火 葬(4)其他风俗:特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社会习俗与风尚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清末传统婚礼20年代的婚礼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传统社交礼仪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封建迷信妇女在投票选举纺织女工在学习交流中国的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多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我的思考 内因:社会历史的剧变 政治(环境、形势)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外因:
外来文化的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