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太平天国运动一、教材简析二、教法简介三、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探究思考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这课书,分三个部分阐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强盛、衰落和灭亡的全过程。第一目“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太平军胜利进军南京以及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举行北伐、西征和东征的情况。第二目“《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诠释了太平天国前后期这两个建国纲领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第三目“太平天国的失败”,阐明了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落、衰落的过程及其失败的经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和强盛的过程,从中剖析太平天国不断发展
的原因。
(3)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理解两者的历
史意义和局限性。
(4)剖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的主要力量,但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3、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案重点:难点:①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①《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过程中,无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2.难点分析:(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突破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
方法1、问题探究法:针对重点,我通 过设计与 之 相关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问 题并掌握重点。
2、讲解分析法: 针对教材疑问部分教师应着 重讲解并补充相关材料,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3、 图表归纳法: 针对太平军北伐、西征和东征的情况,我设计了图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 归纳,老师点评。
学法指导 带疑自学、讨论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整体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会类比和联想的思维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1、教学设计:
运用“任务驱动型民主合作教学法”:
按照“设计问题,学生自学;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师生互动,解疑答难;整体认知,学生小结;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的步骤组织课堂教学。
2 、教学特色:
(1) 教学过程中,探索实践了“任务驱动型民主合作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色。
(2)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音像教材,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 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太平天国运动王1王1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列强入侵自然灾害农民
平均
思想儒家
大同
思想西方
基督
教义洪秀全
宗教
思想材料一: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材料三:(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最作怪多变,迷惑缠捉凡间人灵魂。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 ——《原道觉世训》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1851年1月,金田起义
2、1851年秋,永安封王,初步建立政权。
3、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
与清朝对 峙,正式建立政权。
4、1853年—1856年通过北伐、西征、东征达
到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个体的小生产者之局限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时间、颁布者(个人或团体)内容土地分配:原则、方法产品分配:原则、方法目 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评价(革命性、空想性)空想性:
革命性:
客观: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
主观: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
性违背社会规律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将过去的口号作具体规划,能极大的调动农民积极性
(二)《资政新篇》颁布者(个人或团体):洪仁?谌菡??
经济
文化评价: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讨 论《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两者有什么不 同之处? 前者在政治上具有鲜明的近代资本主义色彩,而《天朝田亩制度》所维持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社会模式,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资政新篇》在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但它没有反映出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和愿望;而《天朝田亩制度》所要维持的是小农经济。两者也完全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强烈平均主义的小农色彩,而《资政新篇》则具有突出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资政新篇》的出台,脱离了太平天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迫切愿望,不能挽救太平天国后期的危局。由于当时战事紧迫,它也没有实施。从这一点看,它的结局和《天朝田亩制度》有相似之处。四、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一)天京事变1、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者进取
心减退,腐朽的思想日益滋长
内部矛盾尖锐。2、概况:① 逼②杀⑤疑韦石④杀洪杨⑥走3、影响: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③责(二)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防御战(三)太平天国的失败1、1864年洪秀全病逝2、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3、失败的原因主观:① 农民阶级的局限 性(根本原因)
② 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意义反帝
反封建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清王朝的腐败统治
2.教训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
代表,无科学的理论
武器,无法承担重任
[延伸新课]结合时代特征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答案要点: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与以往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1)太平天国的兴起借用了西方基督教教义的一些成分。
(2)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对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
侵略的双重任务。
(3)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学习西
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4)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最后
失败。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然而,这一时期的农民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进一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巨大变化. 小 结:习 题:1、《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了:(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
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
社会主张D2、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任务
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向西学习的主张
D、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