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授课人
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安排
1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的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学本节课之前,
基本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的折射规律,能把简单的折射光路图补充完整;对生活中的一些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等有一些感性认识;对物理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比较欠缺,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指导。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
学习方
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不同形状的透镜、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光具座)、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
凸透镜成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复习引入
展示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光学元件: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归纳共同点学过光的折射后,我们研究另一种不同的镜子展示凸透镜、凹透镜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见到过类似仪器。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动画演示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让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凸透镜或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学生观察凸透镜,讨论、分析、归纳其特点
使学生能直观的、快速的认识凸透镜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课教学
一.观察两个透镜有什么不同、相同之处
透明、折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1、中间厚、边沿薄的是
。2、中间薄、边沿厚的是
,3、用课件打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图,让同学们能够明确分辨出哪个是凸透镜,哪个是凹透镜。4、你见过生活中的透镜吗?请举例: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学生活动一: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研究对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强调:让透镜正对着射入的太阳光)教师再利用课件给同学们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总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2、学生活动二:研究凸透镜厚薄不同时,焦点的位置变化。(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焦距和凸透镜的厚薄有关系)总结:凸透镜厚的焦点较远,薄的焦点较近。三、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我们把这点叫焦点;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思考:如何粗测凸透镜焦距(P70)四、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于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从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利用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如何测量放大镜的焦点、焦距?
学生练习作图五、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射向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学生快速认识凸透镜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以及对光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新课教学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为什么会不一样?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可能是物距不同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课教学
2.猜想:
3.设计实验:器材:凸透镜(f在10~20cm)、蜡烛(研究烛焰的像)、光屏、刻度尺(或用光具座)4.进行实验:(1)测凸透镜的焦距:f=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u>2f),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u、v。记录数据。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u=2f,2f>u>f),观察像的变化,测出u,v.记录数据。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u=f),光屏没有像,将蜡烛继续向凸透镜靠近(u2f,像与物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照相机
u=2f,像与物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测焦距2f>u>f,像与物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投影仪u=f,不成像。
得平行光源u学生运用手中凸透镜近距离与远距离的观察,有什么发现 ?从而提出问题。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学生讨论,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最后由学生汇报,选择最优方案。学生讨论找出实验前要对光源、凸透镜、光屏高度进行调节。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完成探究报告。学生观察思考得出实验结论。学生观察并总结物距、像距与像的变化关系
从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课堂小结
1、如何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对光线作用
3、作图4、凸透镜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统化
作业布置
1.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在__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_________.2.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镜.3.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4.如图,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在直线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和_______,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约在______.凸透镜焦距为5cm,通过调节,使光屏上出现缩小的烛焰清晰的像,这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是______.7.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根据成像情况可知,______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学生汇报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独立完成
学生练习完成
二、新知识预习书面作业P74
1、2、3、4、5
预习作业:神奇的眼睛及同步自主学习
(二)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一、亮点:这节课我以教材为平台,创造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处理教材。采取发现、讨论、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分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
二、不足: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部分学生难以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归纳总结规律并正确表达出来,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和矫正。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三、再教设计:以后教学中多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教学改进,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