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8《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8《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0 21: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
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
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
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哪国?起止时间?19世纪6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之处,因此学习中注意比
较。首先,我们一起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
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原因:
联系第一次工业革
命兴起的原因分析: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如英法美德俄日)
2、资
本: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殖民掠夺
3、市
场: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科
技:科学成果丰硕,并应用于生产
5、劳

力: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美国废除了黑奴制,为本国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讲讲过程中适当强调以下几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3)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标志)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
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可以输送到很远的地方,供给人们使用。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适当介绍爱迪生:爱迪生一生的大部分时期都患有严重的失聪症,但是他工作刻苦,毅力超人,因而完全补偿了这一缺陷。他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联系爱迪生的名言。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爱迪生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时常通宵达旦,最终研制出钨丝灯。
4、推动了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简介:“钢铁时代”
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19世纪上半叶,
钢的产量裹足不前,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19世纪下半叶,钢铁冶炼技术进步,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
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四、影响:
(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二)推动了
垄断组织的
出现;
1、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钢铁等传统工业的巨大进步。
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③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
数只有十几个人,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运作都相对独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求日益庞大,
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③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
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如教材P35的漫画),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为什么首先产生在
新兴工业?

兴工业技术含量高,生产要求集中,如汽车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技术性强,生产规模大,要求资本集中,管理高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得这些行业首先产生垄断。垄断也是市场竞争的
结果,技术落后的企业被挤垮,新兴技术企业为使产品占领市场,实行垄断,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主要形式:如托拉斯。
5、影响:(1)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等。
(三)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汽车越来越多,火
车和轮船越来越
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有线电报。19世纪中后期,电报和电话把世界各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869年,从英国伦
敦到印度城市卡里卡特的电缆铺设完成,如教材图片讲到印度工人在铺设电缆。)
3、
列强在全世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
建立起来。)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
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五、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相同点:略(从背景、进程、影响简要谈谈)
1、
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
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3、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地体系最终形成。
不同点:重点比较
1、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
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3、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
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六、辅助资料:
1、爱迪生不仅是一位发明家,还从事制造工作,并且组建了几个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公司后来成为通用电气公司。18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他很少有失误,中期以后,尽管他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失败也是屡见不鲜的。爱迪生最不值得称赞的行为之一就是他批评交流电,说它有副作用,可能造成死亡与损伤,但他未加具体说明。所以有人说,“像他这样一个自己搞出了许多发明创造的人竟然对别人的新发明大加攻击,这是很矛盾的事。”他反对使用交流电而赞成直流电,因而在一场激烈而固执的论战中败北。在这方面,反映出了爱迪生成为名人之后渐渐滋生的顽固守旧的缺点。
2、垄断就是独占、控
制。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
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课后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与扩大,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促使西方国家进入了工业时代。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课后习题
1.《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
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
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  )。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中叶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即材料中描述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因此判断时间是l9世纪后半期。
答案 C
2.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济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第一
次工业革命及以前,技术的革新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动社会生产力水平产生飞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答案 D
3.纽约一家报纸曾经这样赞扬一项发明:“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这项发明的发明者是
(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爱迪生  
D.西门子
解析 “真正的阿拉丁神灯”是电灯,电灯的发明者是爱迪生。
答案 
C
4.1879年,一条新科技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
解析 注意关键词“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是因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电灯的明亮和清洁,导致煤气灯的销售大受影响,故出现了股票价格下降的情况。
答案
 C
5.20世
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体现了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解析 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的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垄断资本的强大时期,出现了一些大企业,
“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
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形象地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答案 C
板书
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