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22《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22《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0 22:1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
(2)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策略:教师可以使用背景材料及影视材料,还原当时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情景从而更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2、教学难点:
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策略:结合时政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探讨,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说明依据,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展示香港、澳门、台湾风光图片,可配轻柔的背景音乐。
[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和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
[课堂设问]: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回答:诗人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过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人为地造成了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建国五十多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历史的使命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怎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遥远的海岸,北归的候鸟,于右任的《望大陆》,意在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课堂设问]: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呢?
回答:“一国两制”。
(设计意图:可以较好的切入正题,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做好铺垫。特别制作这张课题充满意境的幻灯片,使学生被台湾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的诗歌《望大陆》中的悲怆气息感染,“尽早让思乡的游子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个念头会很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再设问“党和国家为让台湾尽快回归提出了什么方针政策”,学生一致回答:“一国两制”。那种敬佩、自豪的情绪就自然而然的体现。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课件展示]:展示几段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材料
[课堂设问]:(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回答完整)
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课件展示]: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活动探究一]:
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得到实践的?
教学步骤一:
组织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示的五个关键词“雏形”、“萌芽”、“提出”、“确立”“运用”,归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但教师并不能因此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关键词找答案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能较好体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路人”,学生才是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大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历史学习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加之由师生共同回忆,难度并不大。)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有无差别 (难度较大,考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做提示)
教师总结:差别就在是否可以驻军。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接着,教师可以就此话题点出下一个教学子目,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构想还是首先在港澳地区实践。)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心态下结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子目的学习,也为后面“一国两制”首先在港澳地区的实践做一个平滑的转折。)
[课件展示]: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活动探究二]:
香港问题是怎样来的 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 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用动画的形式简单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本课教材没有涉及,但是之前已学习过相关知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动画的方式,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
教学步骤一:
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画面内容归纳“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步骤。
(设计意图:本部分虽然也是教学重点,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且这部分内容是几年前的时事热点,在初中历史第四册更是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必再多重复。所以可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图片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按时间顺利播放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
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香港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以选择题的形式降低难度)
提示: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提供了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香港回归意义的归纳既是对前面多幅图片的一个自然总结,同时因为香港回归的意义之一是为澳门回归提供借鉴,这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欣赏澳门的象征标志《大三巴牌坊》以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
教师可做简要的旁白,向学生介绍澳门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设计意图:澳门回归的内容,教材着墨较少,但同样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用一个小动画对此部分内容做些必要的补充。动听的《七子之歌》与教师动情的旁白,整个课室会再度被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
教学步骤四:
[课件展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总结:一共有四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
教学步骤五:
[课堂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降低难度)
提示:A:洗雪了百年耻辱。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教师过渡]: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情境营造]:中国地图,在香港、澳门的大致方位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指出现阶段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并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接受过程更为直观。)
[课件展示]: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活动探究三]:
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台湾问题的前景如何?现阶段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一: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列表总结。
[教师过渡]:虽然台湾当局仍在很多地方设置障碍,但是两岸同胞冲破层层阻碍,交往越来越密切。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虽然也属于重点,但是书本上介绍详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看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度概括史实的能力。)
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三段,加强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政府的观点?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提示:A、国际反华势力
B、“台独”势力(认识“台独”的实质及危害)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飞机,大炮,海军陆战队,潜艇等,面对嚣张的台独势力,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介绍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多媒体显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片段,江泽民的谈话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作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明确表达了主张,既不给“台独分子”任何希望,又表达了我们热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课后小结
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课后习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请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探究,并写下你的主张及建议。
板书
第3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