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有的人用他三十年后重见侍萍时的冷漠、惶恐、羞怒态度,否定他过去对侍萍怀念的真实性,这是把人物思想感情简单化的结果。
但话又说回来,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因为怀念的毕竟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他则如好龙之叶公见到了真龙一样唯恐躲之不及,就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侍萍也并不是毫无情义的。他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后,他又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当支票也被侍萍“固执地”撕掉以后,他还是预备背地里给侍萍邮寄“两万块钱”。他的这些行动虽然也“暴露了他金钱万能”、妄图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卑鄙灵魂,但其间又何尝没有“弥补”一下他过去的“罪过”的因素在内呢?最后,当侍萍又一次出现在周家时,周朴园果断地要萍儿承认她是生母,他也无法考虑这将给自己声誉地位带来如何的影响了。这些,都显示出了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他怀念侍萍的一些举动,并不完全是自作多情的矫情,也多少反映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也并不完全是“以此来自欺欺人”的假象,倒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了一种对于自己“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而进行自责的情绪。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雷雨》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2、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3、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分析和把握剧中人物性格。
【自主学习】
1、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特征:1、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2、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3、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4、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2、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3、《雷雨》简介: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天津。年轻的繁漪不堪忍受周朴园那种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在与周萍相遇后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与周萍相爱了。不久周萍开始悔恨与繁漪的这种关系,他爱上了侍女四凤。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公馆,周朴园发现鲁妈就是他的前妻,周萍的生母——侍萍。雷雨之夜,准备与四凤一起出走的周萍,在父亲的威逼下认母,四凤方始明白她心爱的周萍竟是同母异父的哥哥,一场家庭悲剧终于发生了。
4、《雷雨》的主要人物关系
【夯实基础】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汗涔涔cén
离间Jiàn
缜密zhěn
勾当
gòu
dàng
咀嚼jǔ
jué
谛听
dì
昧心mèi
混账zhàng
伺候
cìhou
【整体感知】
一、课文节选自《雷雨》第二幕,请同学们将这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每场的主要情节,同时指出主要矛盾冲突有哪些?
(学法指导: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场:(开头—“周朴园:可是你——”):写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进而展开两人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侍萍既是事实夫妻关系,又是资本家与下层人民的关系,因此两人既有着三十年生死恩怨的感情纠葛,又有着资本家同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二场:写周朴园和鲁大海、鲁侍萍和周萍会面。
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父子关系,又是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两人主要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合作探究】
一、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
1、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鲁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谎言(称鲁是“梅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后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的反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表现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2、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
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急于用钱来把她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3、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点分析。)
改编后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递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再现他当时的感受。
4、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
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二、请概括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明确: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在剧中是一家工矿的董事长。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他的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作家本人谈《雷雨》: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三、请概括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明确:鲁侍萍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她善良、勤劳、正直但备受欺辱和压迫,却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有尊严、清醒、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四、你认为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我的疑问:
【巩固拓展】
一、周朴园一直用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小习惯,那么,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感情,这种怀念是否是真?
首先,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示自己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达自己对侍萍的怀念,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怀念是刻意、虚伪的。
其次,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侍萍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不过,它是属于过去的,因为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因此,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至于他向鲁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
从这些言语和行动我们看得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也许他曾经真诚地爱过鲁侍萍,也相信着真正的爱情,甚至还有过冲破门当户对的封建礼教束缚的愿望,但后来慢慢在封建传统思想的社会压力下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导
学
案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