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0 14: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爱”,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自主学习】
1.作者及作品简介
弗罗姆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著述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
《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在书中他阐述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并对各种形式的爱及其基本要素做了阐释.
  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2.夯实基础
(1)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刹(chà)那
给(jǐ)予
罪孽(niè)
咄咄(duō)逼人
渊(yuān)源
履(lǚ)行
归根结蒂(dì)
秩(zhì)序
休戚(qī)相关
专横(hèng)
3.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2)人在成熟过程中要经历五个阶段的爱。请概括这五个阶段及其爱的情感特征。





刚出生阶段
自恋阶段,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
成熟时期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成熟的爱。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区别
积极性
消极性
母亲
无条件自然世界
伟大,每个人都渴求
不需努力去换取也根本无法赢得
父亲
有条件思想世界
可通过努力获取,受自己控制和支配
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
2.文章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
第一种是被动的爱,“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爱的方式。
第二种爱是主动的爱,“我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先付出再获得,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这是一种成熟的爱。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3.结合文章最后一部分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这句话?
明确:
“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是指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够自立,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既发展母亲的良知(宽容和善良),又发展父亲的良知(严厉和宽容)。有母亲的爱的能力上,又有父亲的理智和判断力。
我的疑问
【拓展提升】
作者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里拥有这两个世界。说一说,父母这两个世界给你什么样的影响?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