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1 14:5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局限之处;体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所表现出的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与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教训。
教学媒介:PPT幻灯片、漫画、相关史料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的漫画
设问: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表面双方有共同的追求,他们的共同追求是什么?如果要选一个他们共同推崇的政治人物来作为他们追求的象征,你会选择谁?为什么?
进入新课
辛亥革命的概念界定
辛亥是干支纪年,在这指的是哪一年?革“谁”的命?谁领导的?
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
一、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与条件
设问一:为什么要革他们的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页第一段,并结合下面三幅漫画思考回答。
漫画一:《时局全图》。该漫画是1898年由兴中会会员谢瓒泰绘制,发表于香港《辅仁文社刊》,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幅具有近代意义的漫画。画的左上角所提诗为:“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漫画三:《立宪真相》
漫画二:《手扯木偶》
(1908年发表于《神州日报》)
设问二:为什么发生在辛亥年?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归纳当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发动起义,已做了哪些准备?
漫画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漫画五:川人之泪(1911年)
二、(广义)辛亥革命的过程
迅速阅读教材63-65页,找出以下这些时间点有关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
1894年:
1905年: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日: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3月:
武昌起义:
阅读教材63页最后一段,简单了解武昌起义的经过。
结合右面的漫画与教材64页“历史纵横”,归纳武昌首义的意义与不足。
漫画六:清之崩溃(1911年)
中华民国的成立
阅读漫画,说出中华民国的性质。
阅读教材64页第一段,说出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中华民国的国旗、首都、领导人、纪年。
漫画七: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
清帝退位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遣员与民军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从这个退位诏书,你能读出清政府的什么心态?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阅读教材64页第二、三段,归纳《临时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意义。
设问:从其内容看,这部宪法是以近代西方哪部宪法为蓝本的的?两者又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阅读教材64-65页,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的果实会落入袁世凯之手?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
观点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观点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里程碑。
观点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观点四: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它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观点五:辛亥革命成果有限,对大部分中国百姓的影响有限。
从以上五个观点中任选一个你支持的观点(你也可以提出一个与这五个观点不一致的看法),说出其评价辛亥革命的视角,并说出你支持的理由。
漫画八: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
漫画九:博物院之最新陈列品
漫画十:剪辫子
(1912年发表于《时事画报》)(副标题为“大人老爷专用”,1912年)
漫画十一:小姐指今昔观(1912年)
漫画十二:参议院之屈伸在人
本课小结:山雨欲来风满楼,武昌起义谱春秋。立国行宪废帝制,有花无果恨悠悠。海天共计兴中业,孙子遗言岂敢忘 (结合诗歌总结辛亥革命的教学内容并引出我们应该从辛亥革命中获得什么?)
今人反思: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意义何在?
纪念,不是为了忘却。这个世界,不该是“前人负责革命、后人负责纪念革命”那么简单。我们接近、还原、触摸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追问、反思近百年来中国与中国人的变与不变,以及将变……
——凤凰网《辛亥革命1100周年专题报道》摘录
辛亥革命是两岸共同记忆与资产。
——马英九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讲话
革命党倾覆满清,目的所在,欲使中国为世界最强之国,最富之国,又政治最良之国。
——孙中山
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学活用(找错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正式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政府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政府还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奖励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