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邓小平(1904-1997):
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参与创建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04-1997):
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参与创建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学习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简而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①指导思想:
?②发展道路:
?③发展阶段:
?④基本路线:
?⑤社会主义本质:
?⑥工作标准:
?⑦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在祖国统一问题上请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请你阅读86—87页的内容,思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必要性)“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请你阅读86—87页的内容,思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必要性)国家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
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你阅读86—87页的内容,思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必要性)国家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
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转折?1978年12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主要内容:意义:请你阅读86—87页的内容,思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必要性)国家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
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酝酿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1982年
中共十二大初步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
写入党章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首次提出:中共十二大(1982年)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论)1982年
中共十二大1987年
中共十三大初步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
写入党章
初步形成:中共十三大(1987年)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初级论)
1982年
中共十二大1987年
中共十三大1992年
南方谈话初步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
写入党章
国内:国际:根据材料,结合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改革开放遇到巨大阻力材料一 进入90年代,全球风云多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改变了颜色……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解体了。这一严重结果,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倾斜,给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前途蒙上阴影。 材料二 西方的一些政治势力继续利用这一时机,加大和平演变的力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改革是继续前进,还是向后退;是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保卫政权、防止和平演变为中心;是继续扩大开放,还是退回到原来的路子?又一个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到了,……中国的路怎么走,需要给予回答。 成熟: 1992年“南方谈话”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要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工作的标准:三个“有利于”内容: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论)社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初级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 (本质论)1982年
中共十二大1987年
中共十三大1992年
南方谈话1992年
中共十四大初步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
写入党章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992年 内容: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1997年
中共十五大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论)社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初级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 (本质论)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1982年
中共十二大1987年
中共十三大1992年
南方谈话1992年
中共十四大初步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
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章》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共十五大1997年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1997年
中共十五大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论)
社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初级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 (本质论)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982年
中共十二大1987年
中共十三大1992年
南方谈话1992年
中共十四大初步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
写入党章
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外部条件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工作标准经济体制祖国统一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79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四大经济开放区 讨论:结合必修二所学知识,思考邓小平理论是如何促进改革开放的实践的?……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
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1997年金融危机下的曼谷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一把“双刃剑”各种经济成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01年我国党员人数8260万!背景给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提出新的挑战。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根本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主要内容: 2002年中共十六大,
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形成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是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DE民主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单元总结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知识拓展(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请问哪四次会议、什么思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中共一大:马克思主义
2、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
3、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4、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