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1 19:2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016年必修考试说明: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文主义(humanism),译作人文精神、人本主义
基本涵义: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1、阅读P22本课导言,思考希腊人关注的对象发生什么变化?神自然→2、希腊人何时开始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人类本身?(学派、人物)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阅读教材,思考:
何为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如何理解他们的观点?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为什么这时候人们愿意学习这些知识呢?1、何谓智者学派?P22历史纵横注重实利,关注个人利益  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
  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
  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工商业发展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2、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阅读下列材料思考: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③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P23学思之窗: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以上观点有何局限性?怎么理解这个观点?◆前者否定神的意志,肯定人的作用;后者容易使人贪图无节制的个人自由,忽视道德、法律,造成社会公德缺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研究对象?4、评价:根据以上分析,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面整理。阅读课本P23“美德即知识”一目,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回答以下问题: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背景阅读课本P23“美德即知识”一目,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回答以下问题:阅读课本P23“美德即知识”一目,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回答以下问题:  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
  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
  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
  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苏格拉底阅读课本P23“美德即知识”一目,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回答以下问题:  有一位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咬,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拣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地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
——[俄]克雷洛夫《熊与隐士》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即美德。如果人没有知识就不能认识自己的灵魂深处的善(美德),就会作恶,没有知识,甚至无法做到道德。(无知即罪恶)阅读课本P23“美德即知识”一目,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回答以下问题:阅读课本P23“美德即知识”一目,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幕:广场上的交谈
苏格拉底:[他一把拉住一个行人就问起了话]“对不起!我有一
个问题向您请教。怎样才算有道德?”
行 人:[笑着回答说]“这很简单嘛,做到忠诚老实,不欺
骗别人就行了。”
苏格拉底:[装着不懂的样子]“但作战的时候,我军将领为什
么想尽办法去欺骗敌人呢?”
行 人:“欺骗敌人当然是可以的,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但是我军被包围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行 人:“你难道不知道吗?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肯定不能这么做!”
苏格拉底:“但是,如果你的儿子生了病,又不肯吃药,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是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行 人:“这样看来,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1.苏格拉底每天出没于市内广场与人攀谈的目的? 目的:通过交谈让雅典公民懂得有关道德的知识。2.为什么他把一生的兴趣全放在了道德哲学的研究上? 注意苏格拉底生活在伯里克利时代(时代背景)思考:苏格拉底:“不欺骗别人是道德的,欺骗别人也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那么,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呢?还是你来告诉我吧!”
行 人:[想了想]“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五百人)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主席团职位……轮流担任,其次序由抽签决定……主席团有一个总主席,由抽签选出;他任职一日一夜,不得延长…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据说一个不识字的粗鲁汉子把自己的陶片递给阿里斯提德(注:雅典名将),以为站在旁边的阿里斯提德是一个普通百姓,叫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惊住了,问这个人:阿里斯提德什么地方错待了他。“什么也没有”,这个人回答说,“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我实在听烦了。”
——【古希腊】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抽签选举与轮流坐庄意味着素质不高的人有可能掌握国家权力,造成权力滥用和误用/忽视道德、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认识你自己。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考: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之间是何关系?“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哲学家西塞罗苏格拉底之死  在临刑前克里托劝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说:“我决不从任何朋友那里随便接受建议,除非经过思考表明它是理性提供的最佳办法。” 苏格拉底是为了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而死的;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P23图文) 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 1、柏拉图
观点:
《理想国》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根据智慧品德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念论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
1)观点:

2)地位: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其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自然
哲学派智者
学派苏格
拉底认识社会,重人的价值认识自己,重知识与美德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认识人的思维,重理性精神认识自然,否定神人文精神的内涵P25本课测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P25本课测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