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1 19: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学习难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康德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Voltaire
(1694~1778)Rousseau
(1712~1778)Montesquieu
(1689~1755)Immanuel Kant
(1724~1804)第7课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1年,伏尔泰的棺木迁入先贤祠,他的棺木上写着“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引导我们走向自由。” 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是埋葬法国历代伟人的墓地。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大仲马等。至2002年,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他出生于贵族之家,31岁时就名满天下。欧洲许多国王都是他的朋友,法王路易十五能以与他坐在一起高谈艺术和哲学为荣。然而他又曾两次因言论获罪而被路易十五关入巴士底狱。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采矿和冶金业拥有几个在全欧洲首屈一指的大企业。 ……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外贸易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17—18C的法国为什么出现启蒙运动? 材料二材料三拉斐尔《圣母子》马丁·路德张贴
《九十五条论纲》材料四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出版,将物体运动与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一些思想家受其启发,认为自然法则可以被认识,社会法则也可以被认识,试图用牛顿提供的武器——理性,去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启蒙运动的背景1、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场手工业)2、政治:专制王权的强化和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3、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思想解放;根本原因:天主教会(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请阅读教材第31页相关内容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伏尔泰◆“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明白批准,不应有丝毫效力。……教士不能以违反神律的罪名剥夺一个公民的权利……教士和官吏、劳动者既然都同样隶属于国家,便应同样地交纳租税。” —伏尔泰矛头直指封建社会最崇高的神权与封建特权。文艺复兴时期:不能公开否定天主教神学,不少作品还借用宗教为题材;只反对天主教会,不反封建特权
伏尔泰:公开向天主宗教神学挑战;既反对天主教会,又反封建特权。※伏尔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什么?※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进步?※伏尔泰认为人应该享有什么权利?这种权利是谁赋予的? 自由、平等 , 天赋人权※如何才能保证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呢?依靠法律(法治) 建立开明君主制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根据材料 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先贤祠内伏尔泰的灵柩 先贤祠内卢梭的灵柩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后长期居住在瑞士。卢梭在地理上的人生道路正与伏尔泰相反:他生于日内瓦,之后在巴黎自学成才并成名。伏尔泰与卢梭,相差18岁,却于同一年离开人世,一前一后被请进先贤祠,灵柩相距不过咫尺。世界上本来不应该有比他们更接近的人了,他们也应当是最亲密的战友。然而,他们生前却是冤家对头,互相仇视,至死不息。材料二 “人民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以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国家,其最高权力是属于人民”。阅读课本P32并结合以下材料,思考,与伏尔泰相比,卢梭的主张在人的权利、保障权利两方面有何异同?同: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权利)材料一 “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平等自由是合乎人的天性的,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材料三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是天经地义的“合法行为”。异:订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以革命推翻专制君主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法国先贤祠中卢梭的棺木。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为什么?卢梭:出身钟表匠世家,从小浪迹天涯,先后作过仆人、学徒、商店伙计和抄写员。同情民众疾苦,不满特权阶级的专横,对人间严重不平等现象极为愤慨,他用自己的笔同特权社会抗争,其代表作为《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这场革命,导师是卢梭”,“罗伯斯庇尔、拿破仑是马背上的卢梭 。”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卢梭不仅反对君主专制,他的学说还阐明了推翻专制政府、反抗压迫的合理性和正义性,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进行了思想动员。根据你的理解,卢梭会主张废除私有制吗? 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卢梭(1)天赋人权
(2)社会契约论
(3)人民主权(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4)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思想主张: 1748年,巴黎,一本有关法学的专著刚刚出版就引起了轰动。伏尔泰称它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这部用22年心血写成的著作,在两年的时间里发行22版,创下了一个学术奇迹!
29年之后这部著作中蕴含的政治原则被写入到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石!创下了一个政治奇迹!孟德斯鸠材料二 “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首脑,司法权应该属于陪审法庭。”制约与平衡行政权立法权法院 君主 议会司法权 三权分立学说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材料一 人生而是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强调自由、法治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康德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集中在三大批判里。《纯粹理性批判》探讨的是人的认识;《实践理性批判》探讨的是人的道德幸福;《判断力批判》探讨人对美的判断力和创造美的问题。康德(德)
1724—1804三大批判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回答“人是什么?”“人是什么?人实际上是一切有理性的人。”因为人是可以认识世界的,人是有道德、可以追求幸福的,是可以追求美,创造美的,所以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康德通过三大批判最终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人应当把人当人看。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英国1.抨击天主教会;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
4.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伏尔泰
                           法国  
18世纪中叶孟德斯鸠   卢梭《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1.“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小结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快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表格《论人类不平等 的起源和基础》《波斯人信札》《纯粹理性批判》1.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
2.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
3.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
4.人要自律,自由平等要在法律范围之内。康 德德意志归纳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①都崇尚理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②都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③都主张实行法治,为未来的资产阶级政权设计了蓝图 ; 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以复兴古罗马希腊文化为名披着宗教外衣直接公开批判人文主义信仰得救理性主义追求现世幸福 信仰自由构建资产阶
级政治制度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2.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为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构想。3.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材料三 1776年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自由平等理念被写进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三权分立也被写进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孕育出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在中国,严复通过翻译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把启蒙思想的火种传到中国,惊醒了我们这头古老的东方睡狮。 促进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古希腊先哲们好学深思,一句“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序幕;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经过宗教改革洗礼,人们开始相信:信仰即可得救;伴随启蒙思想迅速传播,人们懂得了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人类生活得更美好。结束语:
人文主义一路走来,传承不息,形成巨大的思想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