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1 13: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变色龙》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作者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刻画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俄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学习本文从解读人物形象入手,深入理解主题,提升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八年级小说单元的学习,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但对小说的写法及思想性理解不深刻。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
①体会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②体会语言大师的讽刺艺术,提升欣赏小说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2.教学难点:
①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小说主题。
②体会语言大师的讽刺艺术,提升欣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进入文本
1.教师导语:
一个荒唐的年代,一个善变的警官,一条无辜的小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
2.释题:变色龙,本是蜥蜴的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而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们和变色龙很像,会在短时间内变脸,今天,我们学习《变色龙》。(ppt展示蜥蜴的视频)
3.作者简介:(ppt展示:安东 巴夫洛维奇 契河夫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少年时代饱尝了人生的忧患和穷苦的滋味。他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深切的感受和认识,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与莫泊桑(法)、欧。亨利(美)合成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是他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二、理情节---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请同学标注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契诃夫(qì hē)
魁梧(kuí wǔ)
戳(chuō)
胚子(pēi )
(2)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洋溢:情绪充分流露。
2.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读完后师生简单点评。)
3、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主要人物是谁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ppt展示结构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三、说人物---研读文本
1、这个案子的原告是赫留金,被告是一只狗,假如你是一位法官,会怎样断这个案?
(创设情景,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这种氛围当中。这种新颖别致的“模拟法庭”形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致大增,为这堂课赢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2、看来同学们将来都会做一位正直的法官,那么奥怎样处理的,请你在文中找出他的六次宣判,五次变化?思考他变化的原因?
(ppt展示表格,设计意图:①鼓励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过程,聚焦“变色”。②化繁为简,将文本转化成表格,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③为下面小结做准备。)
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对赫留金的态度,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
4.奥楚蔑洛夫确实善变,可在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性格)有些成语似乎就专为这类人准备的,哪些成语?
小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突破教学重点)
四、赏细节---品味语言
1、蜥蜴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 (学生回答:军大衣)  (设计意图:紧扣蜥蜴特点,寻找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与之相似的外表特征,形象地感受人物借此道具而进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2、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
(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学习小说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突破教学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为下面探究人物为何变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3、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个读、赛读、齐读)
4、找出文中写到“手指头”的地方,说说它们的涵义和作用。


5、文中几次提到了“法律”?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4、5这两个环节将全班分两大组,各探究一个问题。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五、挖主题---深入理解
1、深入环境
(1)在这样的警察统治下,沙俄社会是什么样子?文章头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文中多次写围观的群众,有何作用?
(小市民麻木、庸俗愚昧,揭示了社会的病态。)
2、社会原因
(1)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为了求生而变色,奥变色是为了什么?
(ppt展示时代背景:《变色龙》这篇小说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之下。面对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挽救其必然灭亡的命运,沙皇政府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奴才。沙皇的这些爪牙媚上欺下,对平民百姓是一副嘴脸,对贵族老爷则是另一副嘴脸。)
分析:奥楚蔑洛夫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反复无常、装腔作势,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摇尾乞怜……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是沙皇专制统治的走狗、奴才。
(2)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小结:本文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的刻画,非常巧妙的揭露了______________的反动和虚伪,反映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腐败。
(这一环节,让学生理解主题,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突破教学难点①)
五、析写法---探究特色
警官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出尔反尔,变化无常的代名词?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
(夸张中讽刺----五次变化之大,使人物性格鲜明具有讽刺效果;对比中讽刺----前后矛盾,对比鲜明,像自己打自己嘴巴,是小说的喜剧效果更突出。)
小结: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突破教学难点)
六、谈收获----总结全文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谈赏析小说的方法。)
小结:契诃夫用讽刺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鲜明的变色龙,是值得品位的,现实生活中善变的后果是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希望大家不做生活中的变色龙,真诚、友善待人,做表里如一、正直的人。
(引导学生有文本走入生活,反思自己,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作业设计】
必做题: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运用本节学的细节描写方法和讽刺的手法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去干什么了,要符合任务的性格特征。(200字左右)
《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一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加深对主人公的认识,有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
选作题:推荐阅读书目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
《课标》告诉我们“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一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同时阅读契诃夫的作品,进一步体会他的讽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