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马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马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1 14: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马说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运用阅读经验,参与交流讨论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掌握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自主归类整理文言知识。21教育网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文章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能掌握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自主整理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释词译句。
2、读准音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战国策》中记载着一个有关伯乐相马的故事。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立刻跳下车,趴在马身边痛哭,解下自己的长衫披在马背上。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也与伯乐和千里马有关,下面一起来读读韩愈的《马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自学。
1、教师出示自学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释词译句,学会归类文言知识。
2、组长组织,完成课文内容的朗读和理解。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交流。
3、小组展示预习成果。
小组竞赛,展示预习成果。
三、探讨交流
1、读完文章后,你觉得本文是不是写的伯乐相马的事?你认为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想要表达什么?
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和悲愤
对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
2、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柳宗元共同发起了散文运动,文笔深刻隽永。我们就以《马说》为例,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韩愈在文中是如何表达出这种同情悲愤,如何宣泄对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的批判的,也许是一个不起眼的词,也许是你忽视的一个标点。21cnjy.com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文中说到的“千里马”其实就是人才,韩愈就是这样的千里马。他少时读书勤奋,学识渊博,可他在京城徘徊了十年之久,毛遂自荐数次,但是并没有决策者愿意提供较好地机会给他。是不是因为韩愈运气不好呢?只是个别情况呢?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人才是否能获得机会,完全在于是否有人赏识。能在文中找到这样的观点吗?21·cn·jy·com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观点)
四、拓展思考
1、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怀才不遇?他们是怎么安排自己不被重用后的生活的?
2、你觉得我们现在社会中,千里马的命运是不是也掌握在伯乐手里?假如你真的不被发现,你怎么安排你的生活?www.21-cn-jy.com
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说”,借助千里马不被人赏识,埋没致死的事情告诉我们:在封建社会,有很多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命运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人赏识他们。但正如作者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才能的人被埋没是常有的事。文中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愤懑不平和对昏庸无能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让我们感受到了韩愈的无限怨郁。2·1·c·n·j·y
课堂反馈:
诵读李白《行路难》,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反思:教学古文的时候,字词的落实的确是重点,因为常见的,关键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将直接影响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但我们在字词上花足功夫的时候,又在品读字句上不舍得花功夫了。我很喜欢古代的文学作品,精炼有力,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对文句的品读上。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不平和对“食马者”浅薄的讽刺批判都可以在细微的文字里品读出,而品读的过程又是对字意句义的巩固。所以,古文导读还是以文句的赏析带动字句的翻译比较有效。课后学生对字词的加工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示范归类,让学生通过归类进行比较和辨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