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论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论美》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1 14: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论美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理清课文思路。
2.能体味文章中精妙睿智的语言,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理清课文思路。
2.能体味文章中精妙睿智的语言,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诵读法 品评法
教学过程:
一、评价“人造美女”导入
同学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师曾经看过这样的新闻,现摘录下来,请同学们读一下,然后发表看法,你会支持她们吗?为什么?
(投影:西安第一人造美女杨敏出炉的新闻)
附:人民网>>文化>>新闻
西安第一人造美女出炉

手术26次耗资50万
一双大而闪亮的眼睛顾盼生辉,微翘的鼻头略显顽皮,嫩白的皮肤配上精致的五官,加上凹凸有致的身材,修长的双腿……站在大家面前的女孩是一个美女,如果不是别人介绍,谁也不会看出,这个美人全身有26处是经人工打造出的。
昨日上午11时,历时5个多月,耗资50万元,经过26项美容手术后的人造美女杨敏一出现在会场,看到她的人由衷赞叹:“她真漂亮!”许多关注她全部整形过程的人们,在用挑剔的目光仔细审度和询问后,也有了同样的结论:“杨敏的确变漂亮了。”
杨敏告诉记者,好久不见的同学见面都不敢认她了,认为她变化很大。
新闻链接
中国第一“人造美女”历时近200天,耗资30万,全身十多处进行全面整形,中国第一“人造美女”———北京姑娘郝璐璐于2003年年底“变脸”成功。
(同学发言)
师总结:我们好多同学作了精彩的发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大家争执不下,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美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先生的《论美》,和他一起来谈谈美这个话题,
(打开课本,板书“论美”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认识“美”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文中作者围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句。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专注,那现在请大家说说,你勾画了哪些关键语句。
2.齐读这些论述“美”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我们先一起把这些关键句读一读,初步了解一下培根关于“美”的观点。
(展示课件)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这样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
师:这些关键句都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我们该怎么读比较好呢?(生露出思考的样子)
师:用现在这种状态就比较好。带着思考,慢慢地读。来,我们再来一遍。(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位置都有什么特点 (不是每段的开头,就是每段的结尾。)
师:非常好,在议论文中,我们要想迅速把握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就必须要关注每段文字开头和结尾的语句,它们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语句。
师:这么多关键句里面提到了很多的美,有颜色之美、形体之美,有优雅行为之美,以及那种图画所不能表现、难于直观的美德。作者在对“美”的论述中,最看重的是什么美?(板书:美德最美)
他认为,什么样的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那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师:这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出现的?集体读一遍。
(板书:把美德与美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非常好,这就提醒我们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就要学会标题、开头、结尾一体化,找到关键语句,比较哪句话更完整,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主要观点。
三、再读课文,梳理“美’
1.接着我们就要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如何提出来的?围绕这个观点作者是如何展开层层论证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投影)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就这几个问题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我们请代表发言。(学生发言)(完成板书)

首先提出问题:美德最美(比喻论证证明美德的宝贵,举实例证明美德的重要)





追求外在美忽视内在美→一无所有

其次列举两种

















对比论证得出内在美最重要。





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流芳百世

接着又运用丢勒和阿皮雷斯的事例来证明“最高的美是难于直观的”,因为他不同于外表或形体,它是人的内心,人的精神品质,难以表现,从而得出最高的美是美德,优雅的行为最美。

然后又引用拉丁谚语“晚秋的风景最美”,表明美德比容貌重要,因为老人的容貌无法与青年人相提并论,但老人成熟,历经沧桑,宽容、乐观,从而具有了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对比,再次证明优美的修养最美,美德最美。
最后勉励人的美貌要与美德结合,美才会真正放射出光辉。
师评点:这几位同学的发言把本文论述的思路梳理得一清二楚,脉络分明,真是谢谢你们了。其实这就是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板书)以后我们学习议论文时,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分析。
四、深读课文,品读“美”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跟我们大家交流交流你的赏析与思考。
师:好,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想法。
师:你找的这句比喻让我自然就想到古人说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文中还有一句与他意思相近的句子是什么?
  作者既然说“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为什么又说“这话不全对”,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师:你说得很好,这就充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接着来。
师:非常好,你谈出了自己的理解,个体与一定的环境相适应,整体和谐就是美了。你能为它补充一个具体事例吗?
师:嗯,紧紧扣住了作者的观点补充事例,有代表性。下一位
师:人到老年,因饱经世事而乐观、豁达、开朗,笑对生活的一切,外貌是无美可言了,但性格和精神世界令人可敬可爱。继续
师: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精彩,我感觉,大家确实是善于发现美,能够鉴别美的人。这说明我们对美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了,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用最快的速度把文中自己最喜欢的睿智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语句,读一读背一背,看哪一组背得快。
五、跳读课文,识记“美”
六、小结

同学们的背诵非常快速、准确。相信你们一定也更懂得了美的内涵,都能找到自己对于美的指标,她是一股属于心灵的力量。我想课外推荐大家读这几篇文章,你们对“美”会有更丰富,更深沉的认识。
毕淑敏在《素面朝天》
伏尔泰《论美》
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附板书:
论美

弗兰西斯·培根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内在美最重要(对比论证)

美德最美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优雅的行为最美(举例论证)

希望把美德与美貌


































结合起来






优美的修养最美(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