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38地市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注意事项:
1.本套汇编是2016年全国38地市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山东省除外,单
独汇编)
本试题共18页,满分147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
题,3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12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5分)
1.(2016?湘潭2)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蚯蚓能疏松土壤
2.(2016?临夏4)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
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3.(2016?龙东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D.青蛙冬眠
4.(2016?齐齐哈尔8)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A.大雁南飞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海豹皮下脂肪厚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2016?黄冈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
6.(2016?贺州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措施的是( )
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B.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C.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 D.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7.(2016?安庆2)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永远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8.(2016?阜阳3)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9.(2016?遂宁1)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1教育网
A.阳光 B.空气 C.温带 D.水分
10.(2016?龙东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 )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阳光
11.(2016?湘潭14)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少用一次性筷子 D.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
12.(2016?常州14)目前许多地方都推行公共自行车政策,此举措既便利了公众也可以减少(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13.(2016?龙东22)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一氧化碳
14.(2016?金华1)2015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长远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2℃之内。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21cnjy.com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
C.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15.(2016?湘潭18)美国白蛾是严重危害林业生产的外来物种,人们通过人工繁殖并投放周氏啮小蜂来进行防控,这种方法叫做( )
A.生物防治 B.药物防治 C.以菌治虫 D.人工捕杀
16.(2016?柳州1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是( )
骑自行车上学 B.出门随手关灯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可回收垃圾再利用
17.(2016?龙东4)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 )
森林里所有的鸟 B.河里所有的鱼
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 D.一片森林
18.(2016?赤峰1)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鱼缸内的一群金鱼 B.麦田中的小麦
C.坝上繁茂的草原 D.街道旁的两排杨树
19.(2016?福州24)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20.(2016?遂宁2)下列关于生物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21.(2016?齐齐哈尔10)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鹰 B.草→兔→鹰→分解者
C.草←兔←鹰 D.草→兔→鹰
22.(2016?福州9)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月季→蚜虫→瓢虫 B.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C.月季←蚜虫←瓢虫 D.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23.(2016?临夏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
青草←野兔→狼 B.青草→野兔→狼
C.阳光→青草→野兔→狼 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
24.(2016?鄂州1)如图,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草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25.(2016?柳州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水→草→牛 B.草籽→麻雀→鹰
C.阳光→鼠→蛇 D.草→吃草昆虫→食虫草
26.(2016?阜阳22)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一副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这个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B.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
C.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D.蛇和鸟都能获得最多的能量
27.(2016?永州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
28.(2016?宁波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21*cnjy*com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29.(2016?黄冈6)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B.B曲线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过程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在食物链为“草→羊→狼”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过度放牧,A曲线可以表示短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
D.B曲线可以表示血液流经小肠过程中血液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30.(2016?福州23)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 B.草原 C.池塘 D.农田
31.(2016?恩施7)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源:21cnj*y.co*m】
32.(2016?盐城10)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出处:21教育名师】
?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①
0
90
0
0
30
30
40
?②
200
350
0
0
30
0
40
?③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④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33.(2016?龙东33)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乱砍滥发 C.疯狂捕杀 D.生物入侵
34.(2016?海南3)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35.(2016?保定14)下列属于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的做法是( )
A.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 B.不焚烧秸秆和露天烧烤
C.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2分)
36.(2016?岳阳32)(6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面积190300公
顷,是《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由中国政府指定的21个国际重要
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和珍稀鸟类。.
【资料二】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有被子植物135科1129种,裸子植物5科25种。
通过多年来监测记录到的鸟类共338种,淡水鱼类117种,淡水珍稀
哺乳动物白鳍豚、江豚。
【资料三】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正面临威胁,人为捕杀候鸟,过度捕捞鱼虾,大
量挖沙,以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旁的采桑湖的“适度开发”等。
对原有的湿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一种 生态系统,其保护的珍稀鸟类大多
数是候鸟,如白鹤、白鹅等,冬天从北方飞来越冬,春天飞往北方去,从
动物行为的表现来看,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从资料二可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的多样性丰富。
(3)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对此,
我们中学生应为母亲湖﹣洞庭湖做点什么呢?(请写出2条)
① ②
37.(2016?呼和浩特16)(7分)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的光照,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
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
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
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 。
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
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
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又能够被植物
重新利用。
(4)生态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的关系。
38.(2016?成都32)(7分)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该图中,生产者是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作食物链。这
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写出此图中
的任意一条食物链 。(3)该生态系中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并不会大量堆积,原因是土壤和空
气等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 。
39.(2016?绵阳21)(5分)如图为一个常见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谚语云:“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农作物进行 作用的能量
来源,阳光也是影响农作物的 因素。(2)水稻、鸡、鸭、牛和人可通过食物联系构成一个 。(3)家畜、家禽以及人的粪便中的有机物需通过 作用转变成
无机物,才能被农作物利用。(4)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表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具有
的关系。
40.(2016?常州26)(10分)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一和图二回答有关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图一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
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图中,能形成对
照实验的组是 组和 组; 组和 组; 组和
组。
图二表示在图一中的A区放入20中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
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6次。从第 分钟开始,该组区域
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本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温度、湿度、光照三
种因素对鼠妇的分布 (填“有/没有”)影响。
(3)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生态因素均是 (填“生物/非生物”)因素。
(4)鼠妇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具
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的是 。
41.(2016?福州31)(8分)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请分析实验1数据(25℃时海带腐烂,所以生长率为负值),回答(1)-(3)题:21·cn·jy·com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
理由是 。(3)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 ℃之间,据此分析夏季高
温不宜种植海带的原因是 。请分析实验2数据,回答(4)-(5)题:(4)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
合成 这一过程的影响。(5)明明同学的结论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你是
否同意他的结论? ,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00ppm
时,海带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 (选填“加速”或“减缓”)。(6)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42.(2016?成都34)(5分)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见图),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或挪开墩布后,鼠妇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们的生活吗?现在提供鼠妇1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黑纸板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1)实验假设: (2)实验步骤: ①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 ,并
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下。 ②在硬纸盒右半侧的湿泥土上放入10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
并做好记录。(3)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回
进行生物研究除了本题涉及到的实验法以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例如
43.(2016?宁波5)(3分)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21·世纪*教育网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www-2-1-cnjy-com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2-1-c-n-j-y
44.(2016?安庆29)(7分)记者5月31日从安庆市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天然水域环境日趋恶劣,江豚死亡时间频发,数量仍呈急速衰退趋势,如今江豚变得比大熊猫还要稀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农业部计划投巨资在安庆西江建长江下游江豚迁地保护区,为江豚筑起一道竖实的“防护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长江江豚为中国长江独有淡水豚类,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顶级物种,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如图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以江豚为顶级种的生物链“金字塔”,请据图回答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在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该生态系统的
能量最终来自 ,江豚是顶级 ,数量最 。
在长江水域生态系统组成中,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还有 和
。
如果江豚也和白暨豚一样灭绝,则标志长江生态系统的 将
遭受严重破坏,保护江豚及其栖息环境迫在眉睫。
45.(2016?丽水9)(3分)2016年1月,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成为丽水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已知有84种鱼类,有白鹭、苍鹭、白鹅等鸟类,还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
(1)湿地公园的细菌和真菌,可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细菌和
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46.(2016?邵阳26)(5分)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由牧草、野兔、牛、羊、狼等生物构成了多条食
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在该生态系统中,
野兔、牛、羊、狼
都是哺乳动物,但
牙齿的分化有明显
差异,如图示属于
狼的牙齿的是
为了保护牛羊,牧民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这将导致草原中野兔数量变
化的趋势是
A.越来越少 B.越来越多 C.保持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5)若该草原受到某有毒物质的污染,则下列生物体内有毒含量最多的是
A.牧草 B.牛 C.狼 D.羊
47.(2016?襄阳7)(6分)“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襄阳的山水美不胜收。如图为襄阳某林地内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
中所示成分外,还应该包括
部分。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有
条。
松树的生长离不开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在细胞核内遗传物质(DNA)的控制下完成的,而遗传物质的载
体是 。
(4)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 和无机盐。
(5)从获得的途径看,鸟的繁殖行为属于 (填“先天性行
为”或“学习行为”)。
(6)下列各项中哪些是鸟类特有的特征? (填字母)
A.体表覆羽毛 B.用肺呼吸 C.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D.体温恒定
E.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F.前肢覆羽成翼 G.善于飞行
48.(2016?湘潭33)(5分)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3)图中麻雀和田鼠的关系是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
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由此可见动物在
维持 中起重要作用。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49.(2016?恩施15)(5分)“星光大道”舞台上,选手李丹丹让全国观众欣赏了来自恩施土家女歌手的甜美嗓音。在现场,评委们有幸品尝到了她带来的“人参鸡蛋”。生这种蛋的母鸡,吃富硒玉米和人参长大,生出的蛋外观与普通鸡蛋无异,将蛋打到杯中,用80℃水冲开,具有浓郁香味的人参鸡蛋饮料即可饮用,令现场观众啧啧称奇!图15是生产该人参鸡蛋的生态农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 。(2)该生态农庄的植物秸秆、人畜粪便放入沼气池可以产生沼气,沼气池中的
微生物主要是 。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捕食食物链: 。(4)该生态农庄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白菜、黄瓜、大蒜、月季、茶树等植物
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有 。(5)恩施号称“世界硒都”,土壤中富含硒。含硒的食品有延缓人体衰老、预
防癌症的作用。有同学认为植物源源不断的从土壤中吸收硒元素,生物圈
中的硒会越来越少。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50.(2016?阜阳34)(3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岛上山茶、棕榈马齿笕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海鸟飞掠、蛇虫匍行,周围海水中海藻丰盛、鱼虾群集,好一派海岛风光。www.21-cn-jy.com
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
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 系统。
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能。(3)岛上海风强劲,各种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
的 。
A.反应 B.适应 C.变异
51.(2016?常州30)(11分)20世纪对于那些美味的大型海洋鱼类,如金枪鱼和鳕鱼,绝对算不上一个好时代。由于过度捕捞,这些鱼类以及其他顶级捕食者的数量呈直线下降,而被金枪鱼和鳕鱼等大型鱼类捕食的小型鱼类数量如沙丁鱼、金额凤尾鱼,却暴涨了130%,与此同时,一些海洋藻类植物的生长情况亦不容乐观,研究人员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便是减少捕捞大型鱼类。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海带等海藻属
于 ,它可以通过 作用转化积累化学能,为金枪鱼、
鳕鱼等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的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
写出该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许多条食物链组成食物网,在该海洋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 流动和
循环。
科学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的
有关。当海洋中的大型食肉类鱼类持续被人类大量捕捞后,最终将造成海
洋生态系统 (填“稳定”或“不稳定”),使海洋生态系
统中生物多样性 。(填“减少”或“增加”)
资料中海洋生态系统中大型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提出一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52.(2016?贺州35)(5分)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西岭山保护区位于富川县西部,保护区天然杂木林集中连片,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有多种鸟兽,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动物;21*cnjy*com
黄腹角稚:以蕨类及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毛虫等少量动物性食物;林麝:以树叶、杂草、苔藓、嫩芽、地衣及各种野果为食,其天敌包括豹、貂、狐狸、狼等;狐狸:肉食性动物,主要以鸟类和小型动物为食;穿山甲:主要食物是蚁类,也食蜜蜂,胡蜂幼虫和其它昆虫幼虫;猕猴:以树叶、嫩叶、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耕作昆虫等,捕食其它小动物。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资料中没有提及的是
(2)在食物链“植物→昆虫→猕猴”中,获得能量最少的是
(3)请写出一条含有上述5种动物中的其中两种的食物链:
(4)保护区靠自身 维持相对稳定,但其调节具有 ,
2008年冰冻灾害曾使保护区遭到破坏。
53.(2016?沧州16)(6分)请结合下面资料,分析回答问题:雨后的南大港湿地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和煦的阳光下,一望无际的芦苇随风摇曳,蝗虫、蟋蟀贪婪地啃食着芦苇的嫩叶;麻雀叽叽喳喳,在芦苇荡中啄取着食物;鱼儿在水中自由地嬉戏;野鸭在水面悠闲地游动,不时地叼起一条小鱼;成群的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1)阳光、水分都能影响湿地中生物的生活,它们属于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2)文中描述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蝗虫、蟋蟀、麻雀、鱼、
野鸭和大雁在食物链中属于 。(3)在该生态系统中,蝗虫和蟋蟀的关系是 。(4)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阳光→芦苇→蝗虫→麻雀? B.芦苇→蟋蟀→麻雀 C.芦苇→蝗虫→麻雀→细菌? D.芦苇←蟋蟀←麻雀(5)“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属于 反射。
54.(2016?无锡41)(5分)图甲是呼伦贝尔草原与人类共处形成的食物网,图乙是食物网中四种生物以及它们形成的共性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2)图甲所示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3)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是 。
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生物的共同特点,若阴影表示四种生物在生态
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 ,若阴影表示四种
生物的生殖方式,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 。
2016年全国38地市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2016?湘潭2)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蚯蚓能疏松土壤
答案: D
解析:【解答】骆驼能生活在荒漠,排尿少,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分析】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2016?临夏4)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
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答案: B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则很难成活。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温度低,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在冬天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故B符合题意。
【分析】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变温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吃不动进行冬眠。www.21-cn-jy.com
3.(2016?龙东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D.青蛙冬眠
答案:B
解析:【解答】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是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错误;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D错误。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4.(2016?齐齐哈尔8)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A.大雁南飞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海豹皮下脂肪厚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答案:D
解析:【解答】大雁南飞,是因为大雁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A错误;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是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B错误;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C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D正确。2-1-c-n-j-y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5.(2016?黄冈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
答案: B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A正确;“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做生态平衡,C正确;生物富集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大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们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6.(2016?贺州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措施的是( )
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B.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C.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 D.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答案: C
解析:【解答】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
【分析】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
7.(2016?安庆2)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永远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答案: A
解析:【解答】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环境在不断改变,虽然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但是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生物不是永远适应环境,A错误;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与北极寒冷的环境相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B正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如鱼生活在池塘里,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当严重干旱,池塘的水消失了,鱼就不能适应环境了,C正确;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环境的就生存下来,不适应的就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正确。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8.(2016?阜阳3)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答案:B
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的数量、湿度等。因此应该设置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两种环境进行对照。【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9.(2016?遂宁1)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带 D.水分
答案:D
解析:【解答】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因此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分析】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植物的分布。沙漠干旱缺水,不适宜植物生长,到处都是不毛之地。
10.(2016?龙东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 )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阳光
答案:B
解析:【解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11.(2016?湘潭14)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少用一次性筷子 D.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解答】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有: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开发新燃料,如汽车多采用乙醇汽油,农村减少木柴的燃烧,用生态农业,采用沼气电灯,沼气做饭;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提倡使用布袋购物;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少用一次性筷子等。D大量砍伐森林容易使生物丧失栖息地,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保护。
【分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12.(2016?常州14)目前许多地方都推行公共自行车政策,此举措既便利了公众也可以减少(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A
解析:【解答】汽车在使用常规能源时,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烟尘及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多种有害化合物,这些物质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可见推行公共自行车政策,此举措既便利了公众又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减少汽车污染的途径有:少开私家车、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等。
13.(2016?龙东22)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A正确。
【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14.(2016?金华1)2015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长远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2℃之内。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
C.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答案: B
解析:【解答】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A、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浪费能源,B不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C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D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分析】所谓的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特别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如节约电能、减少汽油的消耗、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等都属于节能减排的措施。
15.(2016?湘潭18)美国白蛾是严重危害林业生产的外来物种,人们通过人工繁殖并投放周氏啮小蜂来进行防控,这种方法叫做( )
A.生物防治 B.药物防治 C.以菌治虫 D.人工捕杀
答案: A
解析:【解答】美国白蛾是严重危害林业生产的外来物种,人们通过人工繁殖并投放周氏啮小蜂来进行防控,是利用一种昆虫周氏啮小蜂防治另一种昆虫美国白蛾,这种方法叫做生物防治法。
【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常用的方法有以菌治虫、以虫治虫和以鸟治虫等。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生物抑制另一种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21*cnjy*com
16.(2016?柳州1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是( )
骑自行车上学 B.出门随手关灯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可回收垃圾再利用
答案: C
解析:【解答】骑自行车上学、上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符合绿色环保,A正确;出门随手关灯,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B正确;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更多的树木,不利于绿色环保,C错误;可回收垃圾再利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符合低碳节能,D正确。
【分析】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有利于环境保护。
17.(2016?龙东4)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 )
森林里所有的鸟 B.河里所有的鱼
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 D.一片森林
答案:D
解析:【解答】森林里所有的鸟、河里所有的鱼、草原上所有的动物,都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都不属于生态系统;一片森林,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D正确。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18.(2016?赤峰1)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鱼缸内的一群金鱼 B.麦田中的小麦
C.坝上繁茂的草原 D.街道旁的两排杨树
答案: C
解析:【解答】鱼缸内的一群金鱼,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麦田中的小麦、街道旁的两排杨树,只有生产者,没有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坝上繁茂的草原,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故C正确。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19.(2016?福州24)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答案: B
解析:【解答】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0.(2016?遂宁2)下列关于生物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C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A正确;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B正确;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少量的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C错误;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1.(2016?齐齐哈尔10)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鹰 B.草→兔→鹰→分解者
C.草←兔←鹰 D.草→兔→鹰
答案:D
解析:【解答】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C箭头反了,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2.(2016?福州9)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月季→蚜虫→瓢虫 B.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C.月季←蚜虫←瓢虫 D.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答案: A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B、D错误;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C箭头反了,A正确。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3.(2016?临夏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
青草←野兔→狼 B.青草→野兔→狼
C.阳光→青草→野兔→狼 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
答案:B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青草被野兔捕食,野兔被狼捕食,箭头应指向下一级消费者,A错误、B正确;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细菌、真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D错误。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4.(2016?鄂州1)如图,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草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青蛙→蛇→鹰,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共有6条食物链,A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太阳光的能量,因此,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B错误;
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不仅缺少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成分,C错误;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5.(2016?柳州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水→草→牛 B.草籽→麻雀→鹰
C.阳光→鼠→蛇 D.草→吃草昆虫→食虫草
答案: B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水、阳光属于非生物,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C错误;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麻雀、鹰它们三者的关系,B正确;食虫草是植物,不是消费者捕食植物的捕食关系,D错误。
【分析】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1教育网
26.(2016?阜阳22)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一副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这个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B.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
C.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D.蛇和鸟都能获得最多的能量
答案: C
解析:【解答】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鼠→蛇;A错误、C正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营养级别越高所获的能量越少,反之,越多,该食物网中农作物的营养级别最低,获得能量最多,D错误。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营养级别越高所获的能量越少,反之,越多。
27.(2016?永州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
答案:C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A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B正确;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C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使碳进入生物体内,D正确。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元素如碳、氮、氧、磷、硫等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
28.(2016?宁波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答案: C
解析: 【解答】虫是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鸟是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都属于消费者,A正确;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把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B正确;若消灭所有的虫,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C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说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D正确。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许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种成分间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
29.(2016?黄冈6)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B.B曲线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过程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在食物链为“草→羊→狼”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过度放牧,A曲线可以表示短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
D.B曲线可以表示血液流经小肠过程中血液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A正确;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所以B曲线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过程有机物含量的变化,B正确;在“草→羊→狼”的食物链中,若过度放牧,导致羊的数量骤减,狼的数量会随着羊的减少而减少,C错误;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二氧化碳会增加,氧气减少,血液变为静脉血,D正确。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2)种子萌发时,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所以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
(3)在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生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生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4)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减少,血液变为静脉血。
30.(2016?福州23)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 B.草原 C.池塘 D.农田
答案: A
解析:【解答】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由于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食物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31.(2016?恩施7)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 C
解析:【解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生态系统中有花、有草、有马的生物景象,故A不符合题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有山、有水的田园风光,故B不符合题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最差,故C符合题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环境越稳定,越好。
32.(2016?盐城10)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①
0
90
0
0
30
30
40
?②
200
350
0
0
30
0
40
?③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④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解答】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果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那么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其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从图中可看出①、②、④的物种失去了平衡,调节能力最强的是③。【分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版权所有:21教育】
33.(2016?龙东33)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乱砍滥发 C.疯狂捕杀 D.生物入侵
答案:C
解析:【解答】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的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因此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疯狂捕杀。
【分析】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滥捕乱杀,其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
34.(2016?海南3)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答案:B
解析:【解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A错误;向日葵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细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分解者,C错误;蜜蜂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生活,属于消费者,D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5.(2016?保定14)下列属于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的做法是( )
A.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 B.不焚烧秸秆和露天烧烤
C.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答案:B
解析:【解答】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将秸秆焚烧、露天烧烤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和颗粒,不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做法,B符合题意;如果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砍伐大量的树木,浪费资源,C不符合题意;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是一种浪费电的表现,不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要求,D不符合题意。【来源:21cnj*y.co*m】
【分析】“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是指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6.(2016?岳阳32)(6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面积190300公
顷,是《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由中国政府指定的21个国际重要
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和珍稀鸟类。.
【资料二】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有被子植物135科1129种,裸子植物5科25种。
通过多年来监测记录到的鸟类共338种,淡水鱼类117种,淡水珍稀
哺乳动物白鳍豚、江豚。
【资料三】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正面临威胁,人为捕杀候鸟,过度捕捞鱼虾,大
量挖沙,以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旁的采桑湖的“适度开发”等。
对原有的湿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一种 生态系统,其保护的珍稀鸟类大多
数是候鸟,如白鹤、白鹅等,冬天从北方飞来越冬,春天飞往北方去,从
动物行为的表现来看,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从资料二可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的多样性丰富。
(3)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对此,
我们中学生应为母亲湖﹣洞庭湖做点什么呢?(请写出2条)
① ②
答案:(1)湿地 迁徙 (2)生物种类 (3)湿地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以及环境污染 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不捕杀鸟类
解析:【解答】(1)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一种湿地生态系统,从动物行为的表现来看,白鹤、白鹅等,冬天从北方飞来越冬,春天飞往北方去,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迁徙行为。(2)从资料二可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丰富。(3)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发,还有人为捕杀候鸟,过度捕捞鱼虾,大量挖沙等,对此,我们中学生为了保护母亲湖﹣洞庭湖应该①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②不捕杀鸟类。
【分析】(1)动物行为从表现来看分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迁徙行为: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把动植物迁出原地进行异地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37.(2016?呼和浩特16)(7分)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的光照,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
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
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
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 。
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
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
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又能够被植物
重新利用。
(4)生态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的关系。
答案:(1)有机物 生产者(2)消费者 物质循环 (3)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无机物) (4)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解析:【解答】(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的光照,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4)生态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缺一不可。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8.(2016?成都32)(7分)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该图中,生产者是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作食物链。这
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写出此图中
的任意一条食物链 。(3)该生态系中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并不会大量堆积,原因是土壤和空
气等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 。
答案:(1)草、树 鼠和昆虫 猫头鹰(2)食物 食物网 草→鼠→猫头鹰 (3)分解者
解析:【解答】(1)在该图中,草、树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生产者是草、树。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鼠、昆虫。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猫头鹰。(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作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此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其它也对)。(3)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并不会大量堆积,原因是土壤和空气等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者,分解者把动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无机环境。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9.(2016?绵阳21)(5分)如图为一个常见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谚语云:“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农作物进行 作用的能量
来源,阳光也是影响农作物的 因素。(2)水稻、鸡、鸭、牛和人可通过食物联系构成一个 。(3)家畜、家禽以及人的粪便中的有机物需通过 作用转变成
无机物,才能被农作物利用。(4)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表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具有
的关系。
答案:(1)光合 非生物 (2)食物网 (3)分解者 (4)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太阳能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阳光也是影响农作物的非生物因素。(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水稻、鸡、鸭、牛和人可通过食物联系构成一个食物网。(3)家畜、家禽以及人的粪便中的有机物需通过分解作用转变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才能被农作物利用。(4)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表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分析】(1)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能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3)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40.(2016?常州26)(10分)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一和图二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
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图中,能形成对
照实验的组是 组和 组; 组和 组; 组和
组。
图二表示在图一中的A区放入20中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
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6次。从第 分钟开始,该组区域
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本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温度、湿度、光照三
种因素对鼠妇的分布 (填“有/没有”)影响。
(3)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生态因素均是 (填“生物/非生物”)因素。
(4)鼠妇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具
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的是 。
答案: (1)甲 丁 乙 丁 丙 丁 (2)8 有 (3)非生物(4)细胞膜
解析:【解答】(1)在甲、乙、丙、丁四组中,丁与甲、乙、丙分别都只有一个变量温度、湿度、光照,因此能形成对照实验的是甲组和丁组;乙组和丁组;丙组和丁组。(2)图二第2、4、6、8分钟都较上次增加鼠妇的数目,而第10、12分钟较上次的数目不再增加,因此从第8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本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3)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生态因素均是非生因素。(4)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3)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41.(2016?福州31)(8分)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请分析实验1数据(25℃时海带腐烂,所以生长率为负值),回答(1)-(3)题: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
理由是 。(3)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 ℃之间,据此分析夏季高
温不宜种植海带的原因是 。请分析实验2数据,回答(4)-(5)题:(4)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
合成 这一过程的影响。(5)明明同学的结论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你是
否同意他的结论? ,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00ppm
时,海带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 (选填“加速”或“减缓”)。(6)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 (1)温度对海带的生长率有影响吗?(2)控制单一变量 (3)10~15夏季温度太高,不利于海带的生长 (4)有机物 (5)不同意 减缓 (6)环境影响生物21·cn·jy·com
解析:【解答】(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海带的生长率有影响吗?(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可见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控制单一变量。(3)据直方图可见:海带在10℃~15℃之间,生长率增长较大。夏季不宜种植海带是由于夏季温度太高,不利于海带的生长。(4)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影响。(5)据直方图可见:二氧化碳影响海带的生长率,但并不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00ppm时,海带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减缓。(6)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温度、二氧化碳)影响生物。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2.(2016?成都34)(5分)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见图),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或挪开墩布后,鼠妇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们的生活吗?现在提供鼠妇1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黑纸板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1)实验假设: (2)实验步骤: ①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 ,并
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下。 ②在硬纸盒右半侧的湿泥土上放入10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
并做好记录。(3)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回
进行生物研究除了本题涉及到的实验法以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例如
答案:(1)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2)①不盖 ②鼠妇的分布情况(3)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4)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任意填写一种即可)21cnjy.com
解析:【解答】(1)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可知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于是可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作出假设: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2)①铺一层湿土是减少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影响,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既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致。本实验中把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并进行观察,这样就形成明亮与黑暗两种环境,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②在硬纸盒右半侧的湿泥土上放入10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分布情况,并做好记录。(3)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4)生物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43.(2016?宁波5)(3分)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答案: (1)设置对照实验 (2)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大于
解析: 【解答】(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乙组土壤中敌百虫被微生物分解了,导致敌百虫浓度降低,因此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大于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分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44.(2016?安庆29)(7分)记者5月31日从安庆市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天然水域环境日趋恶劣,江豚死亡时间频发,数量仍呈急速衰退趋势,如今江豚变得比大熊猫还要稀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农业部计划投巨资在安庆西江建长江下游江豚迁地保护区,为江豚筑起一道竖实的“防护墙”。
长江江豚为中国长江独有淡水豚类,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顶级物种,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如图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以江豚为顶级种的生物链“金字塔”,请据图回答问题:
在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该生态系统的
能量最终来自 ,江豚是顶级 ,数量最 。
在长江水域生态系统组成中,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还有 和
。
如果江豚也和白暨豚一样灭绝,则标志长江生态系统的 将
遭受严重破坏,保护江豚及其栖息环境迫在眉睫。
答案:(1)长江浮游植物 太阳能 消费者 少(2)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3)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及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浮游植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由图示可知江豚处在食物链“金字塔”的最顶端,所以江豚是顶级消费者,数量最少。(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所示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没有表示出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江豚也和白暨豚一样灭绝,则标志长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因此我们要保护江豚的栖息环境。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45.(2016?丽水9)(3分)2016年1月,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成为丽水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已知有84种鱼类,有白鹭、苍鹭、白鹅等鸟类,还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
(1)湿地公园的细菌和真菌,可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细菌和
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答案: (1)分解者 (2)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鱼→白鹭 (3)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解答】(1)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2)该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物,小鱼以浮游动物为食物,白鹭以鱼为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鱼→白鹭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分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属于分解者。
46.(2016?邵阳26)(5分)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由牧草、野兔、牛、羊、狼等生物构成了多条食
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在该生态系统中,
野兔、牛、羊、狼
都是哺乳动物,但
牙齿的分化有明显
差异,如图示属于
狼的牙齿的是
为了保护牛羊,牧民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这将导致草原中野兔数量变
化的趋势是
A.越来越少 B.越来越多 C.保持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5)若该草原受到某有毒物质的污染,则下列生物体内有毒含量最多的是
A.牧草 B.牛 C.狼 D.羊
答案:(1)食物网 (2)B (3)D (4)生态平衡 (5)C
解析:【解答】(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
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所以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肉食性动物如狼等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而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3)当地的牧民对狼进行大规模的捕杀,狼被捕杀后,野兔的数量将会增多,草的数量因野兔的数量增多而减少,最终草原遭到破坏。(4)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5)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狼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7.(2016?襄阳7)(6分)“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襄阳的山水美不胜收。如图为襄阳某林地内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
中所示成分外,还应该包括
部分。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有
条。
松树的生长离不开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在细胞核内遗传物质(DNA)的控制下完成的,而遗传物质的载
体是 。
(4)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 和无机盐。
(5)从获得的途径看,鸟的繁殖行为属于 (填“先天性行
为”或“学习行为”)。
(6)下列各项中哪些是鸟类特有的特征? (填字母)
A.体表覆羽毛 B.用肺呼吸 C.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D.体温恒定
E.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F.前肢覆羽成翼 G.善于飞行
答案: (1)非生物 (2)2 (3)染色体 (4)二氧化碳、水 (5)先天性行为 (6)ACF
解析:【解答】(1)图中松树是生产者,松毛虫和鸟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因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该包括非生物部分。(2)图中食物链有:松树→松毛虫→鸟、松树→鸟,因此图中所含的食物链有2条。(3)松树的生长离不开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在细胞核内遗传物质(DNA)的控制下完成的,而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4)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环境。(5)鸟的繁殖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6)体表覆羽毛、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前肢覆羽成翼,都是鸟类特有的特征。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4)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48.(2016?湘潭33)(5分)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3)图中麻雀和田鼠的关系是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
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由此可见动物在
维持 中起重要作用。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答案: (1)3 (2)分解者 (3)竞争 (4)生态平衡(5)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图中有3条食物链:水稻→蝗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田鼠→蛇。(2)图中的水稻属于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蝗虫、田鼠、蛇和麻雀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麻雀和田鼠都以水稻为食,会相互争夺食物、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5)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水稻→田鼠→蛇,田鼠吃水稻,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田鼠的体内,蛇吃田鼠,田鼠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蛇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9.(2016?恩施15)(5分)“星光大道”舞台上,选手李丹丹让全国观众欣赏了来自恩施土家女歌手的甜美嗓音。在现场,评委们有幸品尝到了她带来的“人参鸡蛋”。生这种蛋的母鸡,吃富硒玉米和人参长大,生出的蛋外观与普通鸡蛋无异,将蛋打到杯中,用80℃水冲开,具有浓郁香味的人参鸡蛋饮料即可饮用,令现场观众啧啧称奇!图15是生产该人参鸡蛋的生态农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 。(2)该生态农庄的植物秸秆、人畜粪便放入沼气池可以产生沼气,沼气池中的
微生物主要是 。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捕食食物链: 。(4)该生态农庄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白菜、黄瓜、大蒜、月季、茶树等植物
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有 。(5)恩施号称“世界硒都”,土壤中富含硒。含硒的食品有延缓人体衰老、预
防癌症的作用。有同学认为植物源源不断的从土壤中吸收硒元素,生物圈
中的硒会越来越少。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答案: (1)太阳能 (2)甲烷细菌 (3)玉米→母鸡→人 (4)玉米、大蒜 (5)该观点不对,硒元素伴随物质循环,随食物链进入家禽、人体体内,但粪便、尸体中的硒最终被分解、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圈中的硒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在无氧的环境中,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玉米→母鸡→人。(4)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子叶只有一片,叶脉多为平行脉,根系是须根系;双子叶植物纲的种子,子叶有两片,叶脉多为网状脉,根系是直根系。在农庄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白菜、黄瓜、大蒜、月季、茶树等植物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有玉米、大蒜。(5)生物圈中的硒不会越来越少。原因是硒元素伴随物质循环,随食物链进入家禽、人体体内,但粪便、尸体中的硒最终被分解、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圈中的硒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分析】(1)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态农业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态农业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改良土壤结构;废物循环利用,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高。
50.(2016?阜阳34)(3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岛上山茶、棕榈马齿笕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海鸟飞掠、蛇虫匍行,周围海水中海藻丰盛、鱼虾群集,好一派海岛风光。
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
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 系统。
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能。(3)岛上海风强劲,各种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
的 。
A.反应 B.适应 C.变异
答案: (1)生态 (2)太阳 (3)B
解析:【解答】(1)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3)岛上上海风强劲,低矮粗壮的植物容易生存下去,高挑的植物容易被风吹断而死亡。因此岛上各种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B。
【分析】(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2)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3)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51.(2016?常州30)(11分)20世纪对于那些美味的大型海洋鱼类,如金枪鱼和鳕鱼,绝对算不上一个好时代。由于过度捕捞,这些鱼类以及其他顶级捕食者的数量呈直线下降,而被金枪鱼和鳕鱼等大型鱼类捕食的小型鱼类数量如沙丁鱼、金额凤尾鱼,却暴涨了130%,与此同时,一些海洋藻类植物的生长情况亦不容乐观,研究人员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便是减少捕捞大型鱼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海带等海藻属
于 ,它可以通过 作用转化积累化学能,为金枪鱼、
鳕鱼等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的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
写出该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许多条食物链组成食物网,在该海洋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 流动和
循环。
科学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的
有关。当海洋中的大型食肉类鱼类持续被人类大量捕捞后,最终将造成海
洋生态系统 (填“稳定”或“不稳定”),使海洋生态系
统中生物多样性 。(填“减少”或“增加”)
资料中海洋生态系统中大型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提出一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答案: (1)生产者 光合 消费者 (2)藻类→沙丁鱼→金枪鱼(其它合理也对) 能量 物质 (3)生物多样性 不稳定 减少 (4)人类过度捕捞大型鱼类 制定相关法律或合理控制人类对海洋鱼类的捕捞2·1·c·n·j·y
解析:【解答】(1)海带属于生产者,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积累化学能,为金枪鱼、鳕鱼等消费者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该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沙丁鱼→金枪鱼,在该海洋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科学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关。当海洋中的大型食肉类鱼类持续被人类大量捕捞后,最终将造成海洋生态系统不稳定,使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减少。(4)资料中海洋生态系统中大型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捕捞大型鱼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或合理控制人类对海洋鱼类的捕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21·世纪*教育网
52.(2016?贺州35)(5分)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西岭山保护区位于富川县西部,保护区天然杂木林集中连片,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有多种鸟兽,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动物;
黄腹角稚:以蕨类及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毛虫等少量动物性食物;林麝:以树叶、杂草、苔藓、嫩芽、地衣及各种野果为食,其天敌包括豹、貂、狐狸、狼等;狐狸:肉食性动物,主要以鸟类和小型动物为食;穿山甲:主要食物是蚁类,也食蜜蜂,胡蜂幼虫和其它昆虫幼虫;猕猴:以树叶、嫩叶、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耕作昆虫等,捕食其它小动物。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资料中没有提及的是
(2)在食物链“植物→昆虫→猕猴”中,获得能量最少的是
(3)请写出一条含有上述5种动物中的其中两种的食物链:
(4)保护区靠自身 维持相对稳定,但其调节具有 ,
2008年冰冻灾害曾使保护区遭到破坏。
答案: (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猕猴 (3)植物→黄腹角稚→狐狸(或植物→林麝→狐狸) (4)调节能力 一定的限度21*cnjy*com
解析:【解答】(1)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资料中没有提及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植物→昆虫→猕猴”中,猕猴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3)5种动物中的其中两种的食物链:植物→黄腹角稚→狐狸(或植物→林麝→狐狸)。(4)保护区靠自身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其调节具有一定的限度,2008年冰冻灾害曾使保护区遭到破坏。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3.(2016?沧州16)(6分)请结合下面资料,分析回答问题:雨后的南大港湿地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和煦的阳光下,一望无际的芦苇随风摇曳,蝗虫、蟋蟀贪婪地啃食着芦苇的嫩叶;麻雀叽叽喳喳,在芦苇荡中啄取着食物;鱼儿在水中自由地嬉戏;野鸭在水面悠闲地游动,不时地叼起一条小鱼;成群的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1)阳光、水分都能影响湿地中生物的生活,它们属于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2)文中描述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蝗虫、蟋蟀、麻雀、鱼、
野鸭和大雁在食物链中属于 。(3)在该生态系统中,蝗虫和蟋蟀的关系是 。(4)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阳光→芦苇→蝗虫→麻雀? B.芦苇→蟋蟀→麻雀 C.芦苇→蝗虫→麻雀→细菌? D.芦苇←蟋蟀←麻雀(5)“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属于 反射。
答案:(1)非生物 (2)芦苇 消费者(3)竞争 (4)B (5)条件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阳光、水分都能影响湿地中生物的生活,它们属于非生物因素。(2)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文中描述的生物中芦苇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蝗虫、蟋蟀、麻雀、鱼、野鸭和大雁在食物链中都是消费者。(3)在该生态系统中,蝗虫和蟋蟀相互争夺食物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4)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正确。(5)“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www-2-1-cnjy-com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5)条件反射是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54.(2016?无锡41)(5分)图甲是呼伦贝尔草原与人类共处形成的食物网,图乙是食物网中四种生物以及它们形成的共性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2)图甲所示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3)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是 。
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生物的共同特点,若阴影表示四种生物在生态
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 ,若阴影表示四种
生物的生殖方式,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 。
答案:(1)牧草 (2)6 (3)草原生态系统 (4)消费者 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牧草。(2)图中食物链有:牧草→人工放养的牲畜→人;牧草→昆虫→食虫鸟→鹰;牧草→昆虫→食虫鸟→蛇→鹰;牧草→鼠→鹰;牧草→鼠→蛇→鹰;牧草→鼠→狐狸;共有6条。(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是草原生态系统。(4)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生物的共同特点,若阴影表示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消费者;昆虫、鹰、蛇和狐狸的生殖方式都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