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1-21 15: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Zn-65
S-32
Mg-24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C.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D.减少资源消耗,注重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2.某化学反应的△H=-122kJ mol-1,△S=+231J mol-1 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钢管连接锌板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发生改变
D.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弱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5.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6.100mL
4mol/L
稀硫酸与2g锌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
A.硫酸钠固体
B.NaOH固体
C.硝酸钾溶液
D.氯化钾溶液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2NH3
△H
<0,若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的结果是
(1)平衡不发生移动
(2)平衡沿着正反应方向移动
(3)平衡沿着逆反应方向移动
(4)NH3的质量分数增加
(5)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A.(1)(5)
B.(1)(2)(5)
C.(3)(5)
D.(2)(4)(5)
8.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研读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SO42-
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
C.K闭合时,II中SO42-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II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9.2L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8mo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1·min-1,则这段时间为
A.0.5s
B.1s
C.30s
D.60s
10.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1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金刚石)==C(石墨);ΔH=
-1.9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3.7KJ/mol
,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
12.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
-1780kJ/mol
B.
-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
13.一定温度下将0.2
mol气体A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
B(g)2C(g)+D(s)
△H<0,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min
2
4
6
8
10
n(A)/mol
0.16
0.13
0.11
0.10
0.10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C)=0.02mol·L-1·min-1
B.平衡后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
C.其他条件不变,10min后再充入一定量的A,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反应在恒压下进行,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与恒容下反应相同
14.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B(g)+C(g)
容器编号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A(g)
B(g)
C(g)

387
0.
20
0.
080
0.
080

387
0.
40

207
0.
20
0.
090
0.
09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A体积分数与容器Ⅱ中的相同
C.
容器Ⅰ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短
D.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0.15
mol
A、0.15
mol
B和0.10
mol
C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S2O3+2HCl==2NaCl+S↓+SO2↑+H2O在加热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若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再充入适量He,由于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在合成氨反应中,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有催化剂时(a)和无催化剂时(b)的速率—时间图像可用图一表示
D.若在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2SO2+O2,达到平衡后再充入适量He,其速率—时间图像可用图二表示
16.下列关于各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阴极处能产生使湿润淀粉 KI试纸变蓝的气体
B.②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D.④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
17.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盛满二氧化氮的烧瓶浸入热水中颜色变深
②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③在H2、I2(g)和HI组成的平衡体系中,加压,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④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⑤高锰酸钾(KMnO4)溶液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⑥加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反应
⑦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⑧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⑨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A.②③⑤⑥
B.③⑤⑥⑨
C.③⑤⑥⑦
D.④⑥⑦⑨
18.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此装置用于铁表面镀铜时,a为铁b为Cu,工作一段时间要使右池溶液复原可加入适量的CuO
C.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逐渐溶解,b极上有铜析出
D.若a、b两极均为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相同
19.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
+
CO2(g)
FeO(s)
+
CO(g)
ΔH>0。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B.升高温度后达新平衡时,增大
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8分钟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0.0625
mol·L-1·min-1
20.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和1
mol
B气体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A(g)+B(g)xC(g)+D(s),t1时达到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反应方程式中的x=1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物质C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21.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22.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2Z(g)
△H<0,平衡时生成1.5mol
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常数K都增大
B.其它条件相同,向容器中只加入2molZ,能建立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
C.平衡时,平衡常数K=36a
(mol/L)-1
D.某时刻X、Y、Z物质的量分别是0.3mol,1mol和1.1mol,反应正向进行
23.在298
K、1.01×105
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
kJ/mol
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
kJ/mol
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
kJ/mol
D.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
kJ/mol
二、填空题(共54分)
24.(14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图6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热数值为57.3
kJ/mol):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3)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表示。请认真观察右图,然后回答问题。
①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②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H2(g)+I2(g)===2HI(g)
ΔH<0。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
N2,反应
速率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2)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
mol/L,则B的转化率___________,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已知反应2CO(g)+O2(g)===2CO2(g)
ΔH=
—566
kJ/mol,则CO的标准燃烧热△H为_____________。
(4)已知反应A(g)B(g)
+
C(g),维持体系总体积V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
的气体A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____________。
(5)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减压后混合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增大。则加压后,C的浓度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C是有色物质,A、B是无色物质,减小压强,反应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6.(14分))根据下列叙述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硫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298
K、101
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煤气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碳层制得:
C(s)+H2O(g)CO(g)+H2(g)△H=+131.3kJ mol-1
①若某温度下,K值的大小为0.5,此时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2O(g)和足量C(s),H2O(g)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对于该反应,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的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③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移走体系中部分C(s),平衡
,将产生的CO全部移走,平衡
(以上两空选填“向左移”、“向右移”、“不移动”)。
④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如下图),若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请在下图中继续画出t1时刻之后正反应速率(ν正)随时间的变化:
①增大容器体积(用实线表示)
②升高温度(用虚线表示)
27.(14分)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1)请回答图中甲池是___________装置,其中OH-移向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
(2)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是___

(3)向乙池两电极附近滴加适量紫色石蕊试液,附近变红的电极为___________极(填“A”或“B”),并写出此电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

(4)乙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2.70g时,乙池的氢离子浓度是___________(若此时乙池中溶液的体积为250mL);此时丙池某电极析出0.80g某金属,则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MgSO4
B.CuSO4
C.NaCl
D.AgNO3.
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期中考试答案
1.B
2.A
3.A
4.C
5.C
6.D
7.D
8.C
9.C
10.A
11.D
12.B
13.C
14.D
15.D
16.D
17.C
18.C
19.C
20.D
21.A
22.A
23.C
24.(12分)Ⅰ.(1)5.0(1分)
(2)abe(2分)
Ⅱ.(1)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H=-57.3kJ/mol(3分)
(2)①4.0(1分)
②-53.5kJ/mol(2分)
(3)放热;(1分)
-(E1-E2)kJ/mol;(1分)
使用了催化剂(1分)
25.(14分)(1)变小(1分)
不(1分)
(2)变小(2分)
变小(2分)
(3)283kJ/mol;(2分)
(4)(2分)
(5)变大;(2分)变浅。(2分)
26.(14分)(1)S(s)+O2(g)==SO2(g)ΔH=-296.8kJ·mol-1;(2分)
(2)N2(g)+3H2(g)2NH3(g)ΔH=-92kJ·mol-1。(2分)
(3)①50%(2分)
②a(2分)
③不移动(2分);
向右移(2分)
④(2分)
27.(14分)(1)原电池;(1分)
负;(1分)
(2)CH3OH-6e-+8OH-=CO32-+6H2O;(3分)
(3)A;(1分)
2H2O-4e-=4H++O2↑;(2分)
(4)2H2O+4Ag+4H++O2↑+4Ag;(2分)(5)1;(2分)BD;(2分)
C的体积分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