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1 20:2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背影》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是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代表作,本文用纪实手法,文章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刻画写出父子之间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在上节课中我已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落实了生字新词,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侧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背影》的写作艺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习特定环境下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描写;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情感;
德育目标:继承传统美德,渗透“感恩”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重点文段、关键句的解读。
难点:文中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四、说教法及学法
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探究、情感体验等多元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引导、点拨、训练”四步骤,指导学生紧扣文本关键段落和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五、说教学流程
这篇散文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只是“芝麻黄豆大的事”,由于本文刻画细腻、语言独特,当然属于先生“精神产品的独创”。因此,对作品艺术的探究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此,在这节课中我分为五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解释词语,复习旧知
一上课,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词语:“踌躇、蹒跚、琐屑、颓唐……”
要求学生给生字、新词注音并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掌握其意义。 
【我的设计意图是:“温故而知新”,学习重在巩固,要将《背影》说课稿知识点落到实处。】
第二步:聚集背影,重点研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三个提问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多元解读,感悟文学魅力:
问题1.在这篇文章中共写了几次背影?(目的:引领学生抓住情感主线,把握全文。)
问题2.试探《背影》命名的主旨(目的:让学生理解作品是“精神产品的独创”。)
问题3.寻找感动的背影(目的:帮助学生“神入”文本,荡起学习欲望和情感。)
【设计意图: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线条式的信息搜集、整理,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背影”这个文眼,为深入探究文章重点作铺垫。在学生迅速理解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和共鸣。】
第三步:锁定难点,突破重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紧扣文本重难点设计了三个课堂探究(可个人或小组合作)。
探究1.父亲为何坚持买橘子?(目的:让学生联系前后文,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关爱。)
探究2.“泪水”与背影的关系?(目的:学生精读全文后,体会富有表现力的感情。)
探究3.父子间朴素语言的含义?(目的:品读关键句,让学生体会文中父子深情。)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行为,读思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感受,让他们畅谈自己独到的见识、感悟。以上探究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读中感悟,真切体验,走进情感世界。】
第四步:拓展教材,迁移运用。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畅所欲言被父母感动的故事,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解决“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这个环节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体会至爱亲情,做到爱我亲人,学会感恩,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第五步:加强训练,培育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庭、体谅父母、学会做人,我要求学生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作文。
【设计意图:学习重在运用。对课文进行有效“梳理”后,出示作文题,要求学生模仿、借鉴精典名著。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学习散文在结构形式、情节安排、材料组织等方面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