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1.1探索生命的器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1.1探索生命的器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21 14: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集体备课
备课札记
课题
2-1-1探索生命的器具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过程与方法:尝试使用显微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方法
实验法、对比法、讲授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活动探究:(一)认识显微镜
教师出示显微镜,对其进行简要介绍。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能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
1.让学生按课本中图2—2的说明来观察实验桌上的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了解各部分作用。
2.各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提问问题,互相解答。
3.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1)教师示范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学生练习取镜。(2)指导学生辨认显微镜上目镜和物镜上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3)教师演示转动粗细准焦螺旋,让学生观察镜筒升降情况,学生练习使用准焦螺旋。(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凹面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弱时用凹面镜。(5)观察遮光器上不同光圈。外界光线强时,用较小光圈,较弱用较大光圈。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区分目镜和物镜。(2)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3)识别粗细准焦螺旋。(二)使用显微镜1.教师边讲解边操作。(1)对光
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可看到一白亮视野。(2)观察
①取一薄纸写上“6”字放在载玻片中央。
②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着物镜,以免损坏镜头。
④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应注意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如果要将周围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向物像相反的方向移动。)2.学生按图2—2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进行情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3.学生提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互解,教师补充归纳。4.实验完毕,准确收放显微镜。(三)其他常用探究器具学生辨认图2—3中器具,教师加以补充归类,实验结束后,及时做好清理。练习巩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熟练掌握各部分作用。拓展延伸:课本P26的“思维拓展”课时小结:
让学生想一想本节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认识显微镜使用显微镜及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