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降水的类型和测量。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降水柱状图的阅读、绘制;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s
【教学难点】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展示一个有关下雨天气的图片,问:“这个图片中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天气?”又问“雨落到地面变成了什么?”引出降雨也就是降水。再让学生补充平常生活见到的其它降水形式。继而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接着板书课题。
板书: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目标认定]师与生一起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或导学案)
[讲授新课]
师板书:
一、降水
师让生阅读课本,自习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板书:
1.降水的概念
2.降水的形式
主要形式是:降雨
3.降雨的等级
生完成之后,教师边讲解并用课件展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的四种描述。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对课件上的描述进行判断,A、B、C、D分别是哪个等级的降雨。
师问: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
4、降水量的测量(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让生看书,阅读降水量的测量。同时师展示有关课件说明降水量的测量。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加深学生对降水量的理解。
师问:我们淮安当地一年内各季节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生答之后,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书: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
气温变化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那么降水变化用什么来表示呢?(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做直观判读)
3.积极参与:绘制太原市年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三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们的景观图,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
2、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出示南北回归线其他大陆降水分布图)
3、小旅行:
五月份,坐火车由哈尔滨出发,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当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4、小结: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互动:课件展示图片
1、探究:有一群
登山运动员沿着甲坡登上山顶后,又沿乙坡下到海边,有件事让他们迷惑不解,在甲坡时天气非常晴朗,而到了乙坡云雾很大,而且遇到了一场大雨,你能帮他们解开这个谜吗?
2、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地形雨》,说一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3、小结: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互动: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在图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
2、阅读世界雨极的资料,你知道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吗?
3、阅读世界干极有关资料,了解其原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概念:
主要形式降雨
一、降水
工具:雨量器量杯
测量
单位:毫米
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用降水柱状表示
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区)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季多雨区(纬度30°—40°大陆东岸)
分配情况
冬季多雨区(纬度30°—40°大陆西岸)
全年少雨区(内陆和两极地区)
常年湿润区(40°N—60°N大陆西岸)
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
规律: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三、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地区
多
纬度位置
两极地区少
状况
大陆东岸
多
回归线附近
海陆位置
大陆西岸
少
沿海地区
多
温带
海陆位置
内陆地区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