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老师卷+学生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老师卷+学生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1 16:06:08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一、二、三、四单元)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

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表明山顶洞人( )
A.开始进入农耕生活
B.会缝制衣服抵御风寒
C.有了审美的观念
D.学会人工取火
3.五一长假,小华同学高兴地参观了浙江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从遗址寄回的明信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 ( )
A.元谋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4.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①发现了粟粒,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水稻谷,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了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的彩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
C.通过“禅让”制,大家推举他做首领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实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建立夏朝。这表明( )
A.农耕文明开始 B.禅让制被破坏
C.华夏族形成 D.中国已经统一
8.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司母戊鼎’……”它应是

A
A B C D
9.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 B.商朝?????C.西周? ?? ?D.春秋
10.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1.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 B.宋襄公 ?????  C.晋文公 ?????  D.楚庄王
12.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学习历史有一基本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4.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 C.“民贵君轻”??????????? D.“法治”
15.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两者看起来对儒家的态度的截然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
A.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B.发展社会经济
C.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
D.加强思想控制
16.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如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18.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B )
19.“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0.观察下面的“讲学图”(汉代画像砖),它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1.“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2.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
A.西域 B.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C.波斯 D.罗马
24.读了下面两位同学的历史剧台词,我们可判断他们正在探讨的历史事件是
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除,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张骞出使西域 D.玄奘取经
25.有关西域都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班超经营西域后设立  B.管理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
C.西域正式归附中央政权的开始   D.标志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6.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④张骞通西域——促进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往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7.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
B. 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C.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8.政权分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之一,曾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秦、东晋
29.“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30.右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苏轼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关、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其学说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创立学说,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问题二:材料二所示三位思想家中发展了儒家思想的是 (填字母)。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不得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
图1 图2
问题一:请写出图1、图2分别是我国古代的哪两项重大工程?(2分)
问题二:图1是谁修建的?该工程具有什么功能?(3分)
问题三:图2修筑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东西起止点。(4分)
问题四:请你对图1、图2古代工程作正面评价(选取1项)。(2分)
33.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问题一:图中所示路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1分),这条路线因为大量传输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而得名,图中的“大秦”指的是      (1分)
问题二:近年来,这条路线沿途兴起了旅游热。请问以下哪个景点,绝不可能出现在这条线路上 (1分)
A、玉门关 B、白马寺 C、楼兰古国遗址 D、敦煌莫高窟
问题三:根据图中所示,请写出这条线路的出发点和终点分别是哪?(2分)这条线路的开辟有什么样的意义?(3分)
3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但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14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类别
特征
问题探究
政治
形势

问题一: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3分)
问题二: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③ 。(2分)
经济
状况
江南
地区
开发

问题三:图示江南地区的开发发生在哪个时期?(2分)该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回答两点,4分)
民族
关系
民族
融合
问题四:图示的改革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
科技
文化

问题五:图示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 ,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是 ⑤ 。(2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一、二、三、四单元)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

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表明山顶洞人( )
A.开始进入农耕生活
B.会缝制衣服抵御风寒
C.有了审美的观念
D.学会人工取火
3.五一长假,小华同学高兴地参观了浙江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从遗址寄回的明信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 ( )
A.元谋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4.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①发现了粟粒,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水稻谷,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了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的彩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
C.通过“禅让”制,大家推举他做首领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实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建立夏朝。这表明( )
A.农耕文明开始 B.禅让制被破坏
C.华夏族形成 D.中国已经统一
8.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司母戊鼎’……”它应是

A
A B C D
9.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 B.商朝?????C.西周? ?? ?D.春秋
10.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1.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 B.宋襄公 ?????  C.晋文公 ?????  D.楚庄王
12.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学习历史有一基本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4.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 C.“民贵君轻”??????????? D.“法治”
15.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两者看起来对儒家的态度的截然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
A.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B.发展社会经济
C.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
D.加强思想控制
16.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如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18.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B )
19.“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0.观察下面的“讲学图”(汉代画像砖),它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1.“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2.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
A.西域 B.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C.波斯 D.罗马
24.读了下面两位同学的历史剧台词,我们可判断他们正在探讨的历史事件是
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除,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张骞出使西域 D.玄奘取经
25.有关西域都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班超经营西域后设立  B.管理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
C.西域正式归附中央政权的开始   D.标志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6.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④张骞通西域——促进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往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7.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
B. 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C.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8.政权分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之一,曾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秦、东晋
29.“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30.右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苏轼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关、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其学说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创立学说,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问题二:材料二所示三位思想家中发展了儒家思想的是 (填字母)。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不得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31.(7分)
问题一: 百家争鸣 、 孔子(2分)
问题二: A (1分)
问题三:不仅影响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到欧美,成为影响整个世界的学说 (2分)、仁政(2分)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
图1 图2
问题一:请写出图1、图2分别是我国古代的哪两项重大工程?(2分)
问题二:图1是谁修建的?该工程具有什么功能?(3分)
问题三:图2修筑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东西起止点。(4分)
问题四:请你对图1、图2古代工程作正面评价(选取1项)。(2分)
32.(11分)
问题一:都江堰;长城(2分)
问题二:李冰;(1分)都江堰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为一个系统,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2分)
问题三:抵御匈奴,安定边疆(2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分)
问题四:评价图1: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2分)
评价图2: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2分)
33.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问题一:图中所示路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1分),这条路线因为大量传输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而得名,图中的“大秦”指的是      (1分)
问题二:近年来,这条路线沿途兴起了旅游热。请问以下哪个景点,绝不可能出现在这条线路上 (1分)
A、玉门关 B、白马寺 C、楼兰古国遗址 D、敦煌莫高窟
问题三:根据图中所示,请写出这条线路的出发点和终点分别是哪?(2分)这条线路的开辟有什么样的意义?(3分)
 33.(8分)
问题一:丝绸之路(1分);罗马帝国(1分)
问题二:B(1分)
问题三:长安、大秦(或古罗马)(2分);意义: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3分)
3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但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14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类别
特征
问题探究
政治
形势

问题一: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3分)
问题二: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③ 。(2分)
经济
状况
江南
地区
开发

问题三:图示江南地区的开发发生在哪个时期?(2分)该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回答两点,4分)
民族
关系
民族
融合
问题四:图示的改革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
科技
文化

问题五:图示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 ,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是 ⑤ 。(2分)
34.(14分)
问题一:①吴 ②东晋(2分);南京(1分)。
问题二:政权分立(2分)
问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分);(江南的气候、土地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安定。(回答其中两点,4分)。
问题四:北魏(1分)。
问题五:《兰亭序》(1分);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承上启下)(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