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六七单元检测题(老师卷+学生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上六七单元检测题(老师卷+学生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1 16:29:20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受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
②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
③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
④一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人物与题板提示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侯德榜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
3.1899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自己的棉纱制造加工工厂,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申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万国公报》
4. 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5.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21教育网
A.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6.下列选项与下图标志所代表的机构相匹配的是( )
①1897年创办于上海;
②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③当时使用的课本与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
④早期电影《定军山》《渔光曲》都是由它摄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7.“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 ( )21·cn·jy·com
A.辛亥革命以后 B.共产党的成立以后
C.北伐开始之后 D.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8.下图是军警正在为行人“剪辫子”,这种现象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共合作
9.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www.21-cn-jy.co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在旧社会,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形容为“小脚一双,泪水一缸”。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21·世纪*教育网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1.一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铁路旁拍摄了一张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距离较远,石碑上的文字拍得难以辨认,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应为www-2-1-cnjy-com
A.詹公天佑之像
B.茅公以昇之像
C.国父孙文之像
D.黄花岗英烈像
12.关于京张铁路正确的表述是( )
①它是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干线
②它的起止点是北京至张家口
③詹天佑为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④是由外国人设计、中国人施工的铁路线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3.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 )
A.侯德榜 B.李四光 C.冯如 D.詹天佑
14.旧时杭州有一句歇后语,叫作“钱塘江造桥”,用来比喻不可能的事。在1937年,改变这一说法的人是21cnjy.com
A.詹天佑 B.茅以昇 C.侯德榜 D.竺可桢
15.下列著作或报刊,在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启导当时的中国人睁开眼看世界的是(A)
16.2015年4月24日李克强在考察福州期间专程来到严复故居。李克强总理说,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思想家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变法,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其思想主要来源于:【来源:21cnj*y.co*m】
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生物进化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7.比较魏源和严复,两人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参加了抗击英国侵略的战争 ②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③都深受民族危机的触动 ④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⑤都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18.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天演论》中的是( )
A.还我青岛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 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大学堂 B.燕京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清华大学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了新的教育体制
B.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C.京师大学堂建立后,学生可以不用学习八股文
D.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中唯一被保留的一项改革措施
21.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被废除是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1905年 B、1906年
C、1911年 D、1919年
22.《黄河大合唱》被周恩来称为“为抗战发出的怒吼和为大众谱出的呼声”。其作者是(??D? )
?
?
23.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他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他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赵树理?????D.丁玲
24.右图为文学巨匠鲁迅两篇白话文小说的封面。这些小说的主题思想是( )
A.反映风土人情
B.回忆童年生活
C.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D.批判封建制和封建礼教
25.下列作品不属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小说是(??? )
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狂人日记》?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6.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这种人生经历反映了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27.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赵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钱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孙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李某打电报邀请朋友参加自己的婚礼
28.《海国图志》成书后,“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部书( )【版权所有:21教育】
A.学习西方的主张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
B.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顽固守旧思想相违背
C.“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D.暴力革命的主张危及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9.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21*cnjy*com
A.火车轮船的传入 B.大众传媒的兴起
C.有线电报的出现 D.社会习俗的变化
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学前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自鸦片战争起,西方文明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不断出现,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几个剪影。2·1·c·n·j·y

问题一:上述图文资料概括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哪几方面发生了变化?(4分)以上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1*cnjy*com
问题二: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曾出现集体反对开挖铁路 “龙脉”的群体抵触事件。对此你有何看法? (4分)
问题三:材料中,中国近代社会开始使用电话,联系生活实际,请说一说电话的使用对近代社会生活会有哪些影响?(3分)


问题四:你是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社会这些变化的? (4分)
问题五:在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的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1分)发生在哪一年?(1分)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界碑”? (2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为梦想作出怎样的努力?(1分)结果怎样(2分)
问题三:材料二中的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他作出了哪些圆梦之举?至少列举两例。(2分)
问题四:依据材料三中图片提示,请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圆“独立与解放梦”,进行了哪些斗争?(3分)
问题五:请从“中华民族追梦之路”历程中谈谈你有何感想?(2分)
33. 连线题,将相对应的历史事物用直线连起来。(7分)
① “黄鹄”号 A.聂耳
② 《义勇军进行曲》 B.荣氏兄弟
③ 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④ 画作《愚公移山》 D.严复
⑤ 福新面粉公司 E.徐悲鸿
⑥ 《屈原》 F.丁玲
⑦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G.郭沫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受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
②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
③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
④一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人物与题板提示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侯德榜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
3.1899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自己的棉纱制造加工工厂,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申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万国公报》
4. 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5.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21cnjy.com
A.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6.下列选项与下图标志所代表的机构相匹配的是( )
①1897年创办于上海;
②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③当时使用的课本与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
④早期电影《定军山》《渔光曲》都是由它摄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7.“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 ( )21教育网
A.辛亥革命以后 B.共产党的成立以后
C.北伐开始之后 D.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8.下图是军警正在为行人“剪辫子”,这种现象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共合作
9.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21·cn·jy·co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在旧社会,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形容为“小脚一双,泪水一缸”。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2·1·c·n·j·y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1.一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铁路旁拍摄了一张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距离较远,石碑上的文字拍得难以辨认,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应为www-2-1-cnjy-com
A.詹公天佑之像
B.茅公以昇之像
C.国父孙文之像
D.黄花岗英烈像
12.关于京张铁路正确的表述是( )
①它是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干线
②它的起止点是北京至张家口
③詹天佑为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④是由外国人设计、中国人施工的铁路线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3.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 )
A.侯德榜 B.李四光 C.冯如 D.詹天佑
14.旧时杭州有一句歇后语,叫作“钱塘江造桥”,用来比喻不可能的事。在1937年,改变这一说法的人是21*cnjy*com
A.詹天佑 B.茅以昇 C.侯德榜 D.竺可桢
15.下列著作或报刊,在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启导当时的中国人睁开眼看世界的是(A)
16.2015年4月24日李克强在考察福州期间专程来到严复故居。李克强总理说,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思想家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变法,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其思想主要来源于:
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生物进化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7.比较魏源和严复,两人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参加了抗击英国侵略的战争 ②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③都深受民族危机的触动 ④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⑤都具有资产阶级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18.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天演论》中的是( )
A.还我青岛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 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大学堂 B.燕京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清华大学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了新的教育体制
B.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C.京师大学堂建立后,学生可以不用学习八股文
D.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中唯一被保留的一项改革措施
21.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被废除是在www.21-cn-jy.com
A、1905年 B、1906年
C、1911年 D、1919年
22.《黄河大合唱》被周恩来称为“为抗战发出的怒吼和为大众谱出的呼声”。其作者是(??D? )
?
?
23.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他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他是(???? )【来源:21cnj*y.co*m】
A.鲁迅????? B.郭沫若????? C.赵树理?????D.丁玲
24.右图为文学巨匠鲁迅两篇白话文小说的封面。这些小说的主题思想是( )
A.反映风土人情
B.回忆童年生活
C.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D.批判封建制和封建礼教
25.下列作品不属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小说是(??? )
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狂人日记》?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6.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这种人生经历反映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27.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赵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钱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孙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李某打电报邀请朋友参加自己的婚礼
28.《海国图志》成书后,“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部书( )21·世纪*教育网
A.学习西方的主张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
B.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顽固守旧思想相违背
C.“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D.暴力革命的主张危及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9.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2-1-c-n-j-y
A.火车轮船的传入 B.大众传媒的兴起
C.有线电报的出现 D.社会习俗的变化
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学前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自鸦片战争起,西方文明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不断出现,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几个剪影。

问题一:上述图文资料概括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哪几方面发生了变化?(4分)以上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问题二: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曾出现集体反对开挖铁路 “龙脉”的群体抵触事件。对此你有何看法? (4分)
问题三:材料中,中国近代社会开始使用电话,联系生活实际,请说一说电话的使用对近代社会生活会有哪些影响?(3分)


问题四:你是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社会这些变化的? (4分)
问题五:在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的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分)
31.(19分)
问题一: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4分)原因: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传人;辛亥革命的除旧布新。(2分)
材料二: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火车.轮船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4分)
问题三:①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信息;②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 ③老百姓与亲友联系。(3分)
问题四: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挑战。(4分)
问题五:继承和发展。(2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1分)发生在哪一年?(1分)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界碑”? (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为梦想作出怎样的努力?(1分)结果怎样(2分)
问题三:材料二中的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他作出了哪些圆梦之举?至少列举两例。(2分)
问题四:依据材料三中图片提示,请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圆“独立与解放梦”,进行了哪些斗争?(3分)
问题五:请从“中华民族追梦之路”历程中谈谈你有何感想?(2分)
32. (14分)
问题一:鸦片战争。(1分)1840年。(1分)中国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入近代史阶段。(2分)  21*cnjy*com
问题二: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1分)变法失败,被迫流亡。(2分)
问题三:创立大生纱厂,建设生铁厂,筹建学校等。(2分)
问题四:联合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抵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举行南昌起义;为全民族利益积极进行抗日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进行解放战争。(3分)。【出处:21教育名师】
问题四: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进取、创新和永不屈服的优秀民族;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等。(答出其中两点或其它吻合的答案易可,满分2分)【版权所有:21教育】
33. 连线题,将相对应的历史事物用直线连起来。(7分)
① “黄鹄”号 A.聂耳
② 《义勇军进行曲》 B.荣氏兄弟
③ 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④ 画作《愚公移山》 D.严复
⑤ 福新面粉公司 E.徐悲鸿
⑥ 《屈原》 F.丁玲
⑦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G.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