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1 14:5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学导设计方案
姓名
课题
课型
时间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综合解决课
学导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记住五代、辽、宋、夏、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学导重点及方法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及岳飞抗金。契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及岳飞抗金。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薄弱,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还未形成,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所以要结合史实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问题预设
1.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阅读教材P51-52内容找出“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盟约?结合教材P51的动脑筋提供的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答案:“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的盟约。评价:
消极影响: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积极影响: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思路:评价历史事件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遵循一分为二,史论结合的原则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评价。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南宋一位历史人物墓门上的楹联。阅读教材P52-54内容思考,这位历史人物指的是谁?你认为他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时控
学导内容设计
情境创设
3分钟
1.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导入新课:相信大家都喜欢听歌,悠扬的歌声能使人心旷神怡,嘹亮的歌声能令人精神振奋,悲壮的歌声能让人斗志昂扬。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首《精忠报国》请大家欣赏,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大家思考:(1)这首歌赞扬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2)你所了解的有关这位历史人物的信息有哪些?(播放视频2分钟)看完视频后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导入:岳飞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崇敬的精神偶像,他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奋发向上。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成就了这个令后人千古传诵的英雄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走近----《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目标咀嚼
2分钟
目标是你努力奋斗的方向,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会使你走的更远。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划关键词。2.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自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目标。3.请两名同学谈一谈自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自学指导
6分钟
阅读可以增长学识,可以拓展思维,可以修身养性。
1.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任务一:4分钟,根据导读问题的答案反馈,快速深入阅读相关文本内容(含图片,黑字),落实文本主要要点的标、划,记忆基础知识,增强积累意识。任务二:2分钟,围绕学习目标重新提出或完善“我的问题”,注意问题要从情境性、综合性、思想性、适当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设计。注意:阅读中如果遇到障碍要主动向同伴、老师求助或查阅相关资料。2.老师走进学生关注自学情况。3.及时对学生进行引领,引领要有时间、目标、问题意识。对自学认真的同学进行鼓励。个辅策略:用教、评引领优等生的拓展思维,用严查督促后进生的学习进度,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
讨论指导
6分钟
交流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在自学的基础上,请将你发现的疑惑与同伴交流。1.前3分钟:组长负责交流导读单中的疑惑、收获;围绕学习目标设计情境性、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的问题呈现在黑板相应的位置。2.后3分钟:组长协助从黑板上B类、C类问题中认领一个问题并迅速讨论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学科长组内表达演练,做好展讲准备。注意:讨论要求:学科长主持小组讨论,组内轮流发言(作答、质疑)3.
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同时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对学科长要进行必要的引领。对于各小组的问题进行评价,把问题分类标注出来,以供学生选择、讨论。
展讲指导
12分钟
课堂大舞台,展现我风采。1.引导学生展示本组解决问题的思路、拓展和提升。2.听讲人要认真倾听并与之对话,或补充、质疑、点评、记录有价值问题的答案。
精讲点拨
审题答案
方法
拓展
9分钟
1.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阅读教材P51-52内容找出“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盟约?结合教材P51的动脑筋提供的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答案:“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的盟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发面进行评价。
消极影响: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其积极影响是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思路:评价历史事件要遵循一分为二,史论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我们的拓展是:由教材动脑筋材料可以看出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提问后进生:北宋的建立者是谁?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在哪一年建立的?定都哪里?提问学困生:(1)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2)西夏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提问学困生:南宋建立者是谁?他是在哪一年哪里称帝的?定都哪里?提问学困生:金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建立者是谁?在哪里称帝?其他小组拓展1:西夏兴起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 万两,绢13 万匹,茶2 万斤。
其他小组拓展2:北宋与西夏的议和的积极影响是使宋夏边境贸易兴旺,西夏积极吸取中原文化。消极影响是有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其他小组拓展3:岳飞班师以后,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老师拓展:多媒体呈现材料: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共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在这200年的时间里,宋辽战争进行了25年,宋金战争进行了17年,此后的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 提问:由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两宋与辽、西夏和金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拓展:
我们的大中国,经过了一次次的风吹雨打、血与火的洗礼,各民族在碰撞中交融形成了今天偌大的一个家庭。请你想一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哪些史实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吐蕃、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提升:我们应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训练指导
5分钟
大家本节课表现很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那么,你们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呢?现在就考考你!1.师分发《问题训练—评价单》2.要求:5分钟内独立、规范完成训练
----------交给学科长(或组长)评判
----------
红笔自我矫正
----小组合作评价
-----
学术助理收齐上交3.
教师对各小组学科长的解题情况进行评价。
打点收获
2分钟
同学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都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是个智慧库,现在请大家思考并交流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老师展示歌谣结束本课契丹建辽阿保机党项建夏是元昊女真建金阿骨打中原汉族两宋建兄弟之间有战和中华民族大家建
导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