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了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它们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于1922年底成立 ,简称“苏联”。 3、 年春,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 ,主要内容有:农业方面,用 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 和 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 。 自主学习1、为了平定国内的 和战胜协约国的 ,从1918年开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 ”:实行 ,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 ;取消 ,实行粮食和日用品
。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武装叛乱国有自由贸易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武装干涉配给制2、 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 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 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粮食税和平建设1920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商品买卖本国1921外国资本家4、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 ,促进了 的恢复,巩固了 ,稳定了 。 国民经济生产积极性苏维埃政权工农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 2.时间:为了打退内外敌人1918-1920年。实行 实行 实行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集中物力财力战胜了敌人。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制;配给制。3.内容: (1)农业: (2)工业: (3)商业: 4.作用:(二)新经济政策 1.时间: 2.内容:
(1)农业:
(2)工业:
(3)商业:1921年实行粮食税; 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恢复商品买卖(特点)。提高了
恢复了
巩固了生产积极性;经济;
政权。3.作用:自主学习1.社会主义工业化: 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 的方针。从 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
变成强大的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位、世界 位。 2.农业集体化:1927年,苏联实行 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
。1924农业机械化1928农业集体化第二第一农业国工业国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1924.列宁逝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农业集体化开始标志:联共(布)“十五大” 1927.结果: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苏联的工业化开始标志:联共(布)“十四大” 1925.特点:发展重工业过程:计划经济 1928.成果: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目的:把小农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自主学习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年,苏联颁了 。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 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的形成。苏联在斯大林时期,一切经济活动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运行,采用
管理经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 , 不分。2.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 。经济上忽视 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统得过死,妨碍了 和 积极性的发挥。政治上,权力 ,
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 。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新宪法1936党政党中央行政命令过于集中经济计划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弊端企业地方民主法制三、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1.形成标志:(1)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
(2)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高度集中;(1)斯大林模式经济上: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2)斯大林模式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治被忽视。2.特点:
3.弊端: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4、个人崇拜5、大清洗运动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的秘密报告中指出,被称为“胜 利者的大会”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1937年举行)选出的139名中央委 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有83名被逮捕和枪毙,出席这次大会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 名被逮捕,其中许多人随后被杀掉。30年代末,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斯 大林对军队干部的清洗更是惊人。据苏联方面统计的数字:5个元帅中3个被杀,5 个一级集团军司令员中3个被杀,10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员全部被杀,57个军长中50 个被杀,186个师长中154个被杀,16个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政治委员全部被杀,28个 军政委中25个被杀,64个师政委中58个被杀,456个上校中401个被杀 6.斯大林模式启示:(1)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
(2)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从国情出发;
(6)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7)重视民主法治建设。1.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 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
4.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 ( )
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 B.市场经济繁荣
C.经济危机严重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课堂练习B D C D B 课堂练习6.1921年,苏俄在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的状态下,果断地在全国实施 (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一五计划 D.农业集体化
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8.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哪几个加盟共和国?( )
①俄罗斯联邦 ②外高加索联邦 ③乌克兰 ④白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C B C 材料题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中所说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实施?其特点又是什么?
2、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借鉴苏联发展经济的模式,其主要实践是指什么?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
3、请列举俄国1861年和1921年的土地政策。
课堂练习新经济政策土地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农民交粮食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搞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人民。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农奴购买份地,获得自由。再 见 !平寨附中 姜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