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历史九年级下《世界历史》期末测试卷(基础卷)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它忽然发出了几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宣告了一场伟大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发出的一声怒吼,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 )2-1-c-n-j-y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
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B.暴力夺权 C.从农村到城市夺权 D.和平夺权
4.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版权所有:21教育】
A.革命进行的方式 B.人民群众的参与 C.旧统治的结束 D.建立的社会制度
5.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进行十月革命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赫鲁晓夫模式 D.实行斯大林模式
6.“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21*cnjy*com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英法绥靖政策
7.1921年—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A.欧洲的统治秩序 B.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C.美洲的统治秩序 D.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8.1933年初,在一片萧瑟凄凉的危机景象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了资本主义的改良措施——新政,从而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美国经济,走出了一条解决危机的美国之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来源:21cnj*y.co*m】
A.对工业的调整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提倡“文明开化”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9.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顶峰是( )
A.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采取纵容政策 B.慕尼黑阴谋
C.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D.英法坐视波兰被德国灭亡
10.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 “国耻日”的演说。这里所说的“国耻”应该是( )21*cnjy*com
A.来客星顿的枪声 B.经济危机的爆发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朝鲜战争的败
11. “每一签字国(注:指所有26个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该材料出自( )
A.德、意、奥三国“同盟条约” B.英、法、俄“军事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12.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1934年和1941年三次获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结合右图,推断他1941年 获选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
B.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领导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D.创立了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
1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
①只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该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14.“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三等国家……欧洲政治家们清醒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改变这一局面,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成立了( )www-2-1-cnjy-com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15.下列关于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②它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③它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④它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17.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使其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模式开始形成于( )21cnjy.com
A.19世纪末 B.20世纪二三十年代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8.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其主要特征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提倡个人崇拜
19.以下关于“冷战”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敌对的美苏双方没有任何的接触,互不干涉 B. 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仍不断发生
C. 是在两级格局形成后才出现的政策 D. 双方相互对峙,但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下列是有关两极对峙的形势,正确的是( )。
21.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是( C )
22.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列宁 B. 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24.成立于1922年的苏联只存在了69年,就于1991年解体,其缔造者和“终结者”分别是( )www.21-cn-jy.com
A.斯大林赫鲁晓夫 B.列宁戈尔巴乔夫 C.列宁勃列日涅夫 D.斯大林普京
25.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了“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某博客的一个贴子绘制了“一超多强”趋势示意图,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盟日俄中
D.亚非拉美
26. 右图为德国欧宝汽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 )
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C. 意大利生产总值超过德国
D.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27.“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反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贫富差距拉大 B.能源消耗严重 C.恐怖主义猖獗 D.毒品走私泛滥
28.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之一,就是记忆一些基本知识,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下列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一战——俄国十月革命 B.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C. 苏联的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D.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9.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 )
A.二三十年代 B.四五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晚期
30.下列科技革命的成果中,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
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莫斯科大剧院.1922年12月30日,就在这里,伴随着山呼海啸般的掌声,2215个声音呼喊出同一个名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天宣告诞生。
材料二: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国崛起.俄罗斯?
问题一: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有多少个加盟共和国?(1分)
问题二: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国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问题三: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这部宪法宣布苏联是什么国?(1分)
问题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什么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右图)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问题一:材料一中罗斯福总统所说的“恐惧”是因何而发的?(2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3分)
问题三:对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罗斯福已被“赤化”,是在美国实施“社会主义”。还有人认为“新政”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你的看法如何?请说出理由。(4分)21教育网
33.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阅兵式等大规模的纪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1分)
【狼狈为奸】
材料一:(如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2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计划,德军分三路进攻,准备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苏联。德军很快逼近莫斯科近郊,苏联面临着最危急的局面。在列宁的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材料四:……(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也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问题一:写出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1分);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1分)。21·cn·jy·com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问题三:为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列举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抗战战役各一例。(2分)
问题四:材料三关于莫斯科保卫战的叙述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分)
问题五: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逐渐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那一文件的签署?(1分)举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1分)
问题六: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34.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巨大,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苹果公司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
厂商/合作者
苹果
(美国)
东芝
(日本)
三星
(韩国)
英飞凌
(德国)
富士康
(中国)
产品/服务
设计
闪存、触摸屏
应用处理器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组装
问题一:图1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
问题二: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影响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分)2·1·c·n·j·y
问题三:材料二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分)在这种趋势中世界各国呈现出怎样的关系?(2分)21·世纪*教育网
问题四:有人说,在当今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国际地位在急剧下降。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3分)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九年级下《世界历史》期末测试卷(基础卷)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它忽然发出了几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宣告了一场伟大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是( )www.21-cn-jy.com
A.俄国二月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发出的一声怒吼,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 )2·1·c·n·j·y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
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B.暴力夺权 C.从农村到城市夺权 D.和平夺权
4.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
A.革命进行的方式 B.人民群众的参与 C.旧统治的结束 D.建立的社会制度
5.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A.进行十月革命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赫鲁晓夫模式 D.实行斯大林模式
6.“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英法绥靖政策
7.1921年—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A.欧洲的统治秩序 B.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C.美洲的统治秩序 D.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8.1933年初,在一片萧瑟凄凉的危机景象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了资本主义的改良措施——新政,从而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美国经济,走出了一条解决危机的美国之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对工业的调整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提倡“文明开化”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9.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顶峰是( )
A.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采取纵容政策 B.慕尼黑阴谋
C.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D.英法坐视波兰被德国灭亡
10.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 “国耻日”的演说。这里所说的“国耻”应该是( )21·cn·jy·com
A.来客星顿的枪声 B.经济危机的爆发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朝鲜战争的败
11. “每一签字国(注:指所有26个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该材料出自( )
A.德、意、奥三国“同盟条约” B.英、法、俄“军事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12.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1934年和1941年三次获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结合右图,推断他1941年 获选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
B.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领导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D.创立了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
1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
①只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该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14.“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三等国家……欧洲政治家们清醒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改变这一局面,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成立了(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15.下列关于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②它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③它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④它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17.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使其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模式开始形成于( )www-2-1-cnjy-com
A.19世纪末 B.20世纪二三十年代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8.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其主要特征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提倡个人崇拜
19.以下关于“冷战”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敌对的美苏双方没有任何的接触,互不干涉 B. 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仍不断发生
C. 是在两级格局形成后才出现的政策 D. 双方相互对峙,但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下列是有关两极对峙的形势,正确的是( )。
21.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是( C )
22.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21cnjy.com
A. 列宁 B. 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24.成立于1922年的苏联只存在了69年,就于1991年解体,其缔造者和“终结者”分别是( )2-1-c-n-j-y
A.斯大林赫鲁晓夫 B.列宁戈尔巴乔夫 C.列宁勃列日涅夫 D.斯大林普京
25.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了“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某博客的一个贴子绘制了“一超多强”趋势示意图,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来源:21cnj*y.co*m】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盟日俄中
D.亚非拉美
26. 右图为德国欧宝汽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 )
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C. 意大利生产总值超过德国
D.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27.“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反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21教育网
A.贫富差距拉大 B.能源消耗严重 C.恐怖主义猖獗 D.毒品走私泛滥
28.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之一,就是记忆一些基本知识,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下列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一战——俄国十月革命 B.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C. 苏联的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D.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9.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 )
A.二三十年代 B.四五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晚期
30.下列科技革命的成果中,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
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莫斯科大剧院.1922年12月30日,就在这里,伴随着山呼海啸般的掌声,2215个声音呼喊出同一个名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天宣告诞生。
材料二: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国崛起.俄罗斯?
问题一: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有多少个加盟共和国?(1分)
问题二: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国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问题三: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这部宪法宣布苏联是什么国?(1分)
问题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什么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4分)
31.(9分)
问题一:4个。(1分)
问题二: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3分)
问题三: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分)
问题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2分)
我国应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右图)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问题一:材料一中罗斯福总统所说的“恐惧”是因何而发的?(2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3分)
问题三:对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罗斯福已被“赤化”,是在美国实施“社会主义”。还有人认为“新政”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你的看法如何?请说出理由。(4分)
32.(9分)
问题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分)
问题二: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3分)
问题三:以上两种观点都不正确。①罗斯福新政不是罗斯福在美国实施社会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它没有改变美国资本主义的性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②罗斯福新政有积极作用。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进一步提高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使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稳定。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回答其中1点即可,意思相近同样的分,4分)
34.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阅兵式等大规模的纪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1分)
【狼狈为奸】
材料一:(如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2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计划,德军分三路进攻,准备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苏联。德军很快逼近莫斯科近郊,苏联面临着最危急的局面。在列宁的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材料四:……(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也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问题一:写出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1分);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1分)。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问题三:为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列举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抗战战役各一例。(2分)
问题四:材料三关于莫斯科保卫战的叙述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分)
问题五: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逐渐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那一文件的签署?(1分)举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1分)
问题六: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34.(11分)
问题一:同盟国和协约国(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分)。
问题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2分)。
问题三:共产党军队:百团大战(1分);国民党军队:台儿庄战役(1分)。(其它符合题意的战役也可)
问题四:1942年改为1941年(1分)。列宁改为斯大林(1分)。
问题五:《联合国家宣言》(1分)。 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等(1分,一例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也可)。
问题六: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等等(1分,其它言之有理的也可)。
34.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巨大,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苹果公司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
厂商/合作者
苹果
(美国)
东芝
(日本)
三星
(韩国)
英飞凌
(德国)
富士康
(中国)
产品/服务
设计
闪存、触摸屏
应用处理器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组装
问题一:图1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
问题二: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影响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分)21·世纪*教育网
问题三:材料二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分)在这种趋势中世界各国呈现出怎样的关系?(2分)【出处:21教育名师】
问题四:有人说,在当今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国际地位在急剧下降。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3分)
34.(11分)
问题一:现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西欧、日本的发展速度超过美国。(2分)
问题二: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因素:综合国力(或经济实力)。(1分) 21*cnjy*com
问题三:趋势:全球化趋势(1分)关系: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2分)
问题四:肯定理由:西欧、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迅速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形成挑战,世界格局总体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的霸权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等等。(3分)21*cnjy*com
否定理由:美国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实力是世界最强的,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依然到处推行霸权主义,干涉他国内政。等等。(3分)
(只答正确与否,不阐述理由者不给分;理由在论之有据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