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复习题(选择题部分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复习题(选择题部分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2 07: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滑县六中2015级高一限时练习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题1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中,显示地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被割占的是(

A
B
C
D
2.
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3.“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此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太平天国运动
4.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5.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
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两大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7.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8.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9.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对“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11.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这里所述的“新的道路”后来是(

A.武装斗争
B.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C.开展土地革命
D.工农武装割据
12.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A.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
13.如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国共产党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14.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援助
B.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幅宣传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D.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
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6分)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6分)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4分)
17.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折射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三: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材料一的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4分)
材料二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意义。(12分)
(3)指出材料三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这幅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4分)
第四单元复习题1参考答案
选择题
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台民”、“台湾,……全输之倭奴”等信息,可以判定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根据《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
6、答案:C
解析: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
7、答案:D
解析:由剪辫子到抢购假辫子,可以看出人们的心理变化,也反映出民主并未真正的为人们彻底接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故答案为D。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A项错误;标志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1912年清帝退位,B项错误;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没有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C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
9、答案:C
解析: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只有C、D两项,A项是反对帝国主义,B项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而最早明确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五四运动。故选C。
答案:A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八七会议的内容及其影响。解题关键词是“新的道路”,A、B两项国民大革命时期就已找到,排除。C项包含在D项之中。
12、答案:D
解析:D
“英勇进军”指的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由江西辗转至贵州、四川并最终到达陕北的艰难过程,即红军长征。
13、答案:D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能力(中间为日本侵略者,其他三个为抗战的中国军民)。漫画创作于1938年,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实现,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
14、答案:C
15、答案:C
解析:C首先从图片中获取“刘邓”二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此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故答案为C。
非选择题
16、解析:本题以近代前期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演变为主题,考查了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联系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来分析;第(2)问要结合“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这一信息分析;第(3)问要联系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来回答;第(4)问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需结合史实进行分析。
答案:(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6分)
(2)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4分)
(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
(4)清政府由抗击列强的侵略到与列强勾结,再到完全被驯服。(4分)
17、答案:(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4分)
(2)抗日战争的胜利。(4分)
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4分)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
(3)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没有。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