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热胀冷缩 课件+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4 热胀冷缩 课件+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22 08:19:07

文档简介

4 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2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本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节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生活中,一壶装满水的水壶烧开后,水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你怎么样避免这种问题? 生1:水壶发出声音。生2:水溢出来了。 师: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 生:这是因为水的“热胀冷缩”。 师:什么是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然后板书课题:热胀冷缩
活动2【讲授】改进设计“水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的实验
师:老师这里有两杯温度不同的热水,我们把同样的两只装满水蒙着气球皮的试管同时放入这两杯水中,你能从试管这个装置上明显地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 生:不能。 师:看来这样的实验不能明显的看出哪个试管水的体积增加得大一些。(或:师:通过气球皮鼓起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水的冷热了。) 师:那怎样改进这个实验?让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师:老师为了帮助同学们该进实验装置,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供同学们讨论时参考。 1、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水装在哪里? 2、如何能明显观察到水的体积的大小变化?(怎样能使水的体积增大一点点都看得清楚?) 3、如何让水受热和受冷? 4、怎么做这个实验?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试验方案。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最好。 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实验方案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提问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评价、建议和补充吗? 生:评价、建议和补充。 师:评价、建议和补充。 师:同学们真能干,设计出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方案。我把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总结一下。 师:根据同学们的改进意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小药瓶、吸管、红墨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彩笔。
活动3【活动】研究水受热受冷后体积变化的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将小瓶中装满清水加入几滴红墨水,并将装置安装好。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热水。(小心烫手) 3.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吸管里水柱高度的变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液柱的变化,并做记录。 4.将小瓶放入冷水中,重复步骤3。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还要给大家提几个要求: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小组要分工合作。 2、仔细观察细管中的水柱有什么变化,想想是什么原因引起水柱的变化。 3、记录员要记录在记录表中 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师:请小组长上来领实验材料带领大家做实验。 生:试验。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的试验记录上台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板书:水 受热 体积膨胀 受冷 体积缩小 师:总结:通过课件形象地把“热胀冷缩”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试验,我们发现: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活动4【活动】延伸拓展
其它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 师: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大家来猜猜看! 生:有。 师:想不想来实验一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种液体有:可乐、绿茶、牛奶、食用油、酱油、醋。请每小组像探究水的热胀冷缩那样来研究这些液体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记录员把你们组观察到的记录在记录表上。下面请小组长上来选一种你们组喜欢的液体。 生:实验。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的记录上台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汇报。课件出示记录表格 师:总结。水、可乐、绿茶、牛奶、食用油、酱油、醋这些都是什么?谁来帮我们概括一下:这些都是液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许多液体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就是:课件出示: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课题) 师:知道了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活动5【练习】知识巩固,加深理解
1.应用创新 师:老师这里有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我们把我们今天组装的这个新装置分别放入这两杯水中,你能从这个装置上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 生:水柱上升多的那杯水就热,因为水受热体积要膨胀。 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个小药瓶装置,如果我们能给细吸管标上刻度,这就像我们实验室的那种器材? 生:温度计。 师:那温度计运用的是什么原理呢? 生:温度计的原理是运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师:你能不能做一个简易的温度计呢?请同学们课后试一试。 2.拓展延伸 师:在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还有那些应用呢? 师:(课件出示)多瓶饮料。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瓶装的液体,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生:因为饮料瓶里的饮料受热会膨胀,太满了,会导致饮料瓶爆炸,这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见生活当中离不开科学,所以,我们要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远大理想。好不好?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能不能把灌满水的茶壶放到炉子上来烧水?为什么? 生:汇报 师:所以同学们在家里煮稀饭、炖汤、熬中药时都不要把水倒满了。 师:演示喷泉实验。刚才大家做过红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老师也来做一次。(师的装置,装半瓶红水,这样会因为空气的作用干扰实验) 师:为什么老师的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我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 生: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加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你能不能设计一个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案?课后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其实,在生活中,有关“热胀冷缩”的现象还有很多,课后只要同学们能够认真观察,大胆实验,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课件25张PPT。 把灌满水的茶壶放到炉子上烧,烧开了会怎么样?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现象?液体的热胀冷缩粤教版四年级科学学习目标
1、感知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
体积会缩小。
3、学习用实验方法,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
生活。 活动一:探究红墨水的热胀冷缩。 该怎样去验证水加热之后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想办法:实验步骤1.将小瓶中装满清水加入几滴红墨水,并将装置安装好。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热水。(小心烫手)
3.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吸管里水柱高度的变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液柱的变化,并做记录。
4.将小瓶放入冷水中,重复步骤3。小组要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吸管中的水柱有什么变化? 小组成员轮流做一做。
记录员及时把实验现象记在表(一) 中。 注意安全,小心热水。温馨提示:实验中……我来汇报你来倾听温 馨 提 示科学研究记录表(一)
第 小组注意用水安全,及时记录现象。科学研究记录表(三)
第 小组结论: 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水受冷后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活动二
其他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我们来探究!
可乐牛奶酱油食用油醋绿茶科学研究记录表(三)
第 小组。实验中……温 馨 提 示科学研究记录表(三)
第 小组 两种液体同时放,先放热水后放冷水中,热水要是不热的话,请换一杯。↓↓↓↓↓ ↑ ↑ ↑ ↑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们只等你20秒哦马上整理好实验用品科学研究记录表(三)
第 小组应用创新 拓展延伸 我能解释Do you know?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瓶子里的液体都不装满? 把灌满水的茶壶放到炉子上烧,会怎么样?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现象? 星期天下午,我和妹妹在打乒乓球,正玩得开心,乒乓球掉在我脚下。我不小心踩扁了它,妹妹见了直跺脚。我心里更着急:这是老妈昨天才买的球呀!怎么办呢?我想到了一个主意,把这个好主意告诉了妹妹,妹妹听了眉开眼笑。  我到厨房拿了半杯温水,把乒乓球放了进去。乒乓球在水里慢慢地漂浮。过了好半天,乒乓球一点也没变。我摸了摸水,水都凉了。我生气地想:书上写的明明就是“热胀冷缩”吗!  我翻开书,仔细地看着……原来是水温太低了!我要再做一次实验,把乒乓球的“病”治好!  我打开煤气灶,放上水,等了一会儿,水开了。我高兴地拿了半杯水,把乒乓球放到水里。过了一会儿,乒乓球凹下去的地方慢慢地、奇迹般地鼓起来,像一个人正在往它身上打气一样。我和妹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又过了一会儿,乒乓球变得圆圆的,像刚买回来的一样。  我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治好了乒乓球的“病”,心里真高兴。  我爱科学,它能帮我做好很多的事情。
为什么热的鸡蛋放在冷水后拿出来容易剥皮?寄语: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再 见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