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21张PPT+教案+练习+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21张PPT+教案+练习+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22 20:48:20

文档简介

本堂课为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内容为孟德尔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索过程中的实验过程和解释。描述了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是分离规律的延伸与拓展。在掌握分离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对或两对以上遗传因子分离后重新组合情况,从而加深对分离定律的巩固和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截取了教材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遗传试验的解释进行了重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知识的新内涵和新价值,在研究知识本身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能创造性的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的目的。
学习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过程和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的实验过程和解释。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的测交实验验证及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并学习定律的应用。
本堂课为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内容为孟德尔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索过程中的实验过程和解释。描述了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是分离规律的延伸与拓展。在掌握分离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对或两对以上遗传因子分离后重新组合情况,从而加深对分离定律的巩固和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截取了教材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遗传试验的解释进行了重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知识的新内涵和新价值,在研究知识本身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能创造性的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的目的。
学习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过程和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的实验过程和解释。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的测交实验验证及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并学习定律的应用。
??1、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自由组合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思维发散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体现“一题多解”。
2、教学方法设计:情境导入的方法、探究法、比较法等。
3、媒体设计:教学PPT课件
4、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
提问:1、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性状表现类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
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是女模特与遗传学家的趣味故事;二是课本“问题探讨”,生产上,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将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合亲本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合亲本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是否还符合分离规律呢?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1.决定粒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粒形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吗? 2.黄色的豌豆一定是圆粒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粒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产生的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的108粒、黄色皱粒的101粒、绿色皱粒32粒。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结果呢?这一实验结果又是否符合分离定律呢?
我们首先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离定律。
1、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粒色:黄色 ?315+101=416
   绿色? 108 +32=140
   黄色 :绿色 = 416 :140,接近于3:1
粒形:圆粒? 315+108=423
   皱粒? 101 +32=133
   圆粒 :皱粒 = 423 :133, 接近于3:1
由此可见,从一对相对性状的角度去衡量这一实验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思考:从数学角度分析:F2四种性状表现比例9:3:3:1与3:1有何关系?
学生:9:3:3:1是(3:1)╳(3:1)
师:从概率的角度,这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
2、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两对相对性状在共同的遗传过程中性状分离和遗传因子的分离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那么,新组合的性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通过对上述遗传实验的分析,在F2不仅出现了与亲本性状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组合的性状即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表明假设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那么,F1能产生几种配子?分别是什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yr,数量比为1:1:1:1。假设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那么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F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几种? F2的性状表现有几种?
杂种F1形成配子后,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各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1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9:3:3:1。
学生探究活动: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分析图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教师巡视。然后,让一名学生上黑板上将遗传图解写出来。
表现型? 9/16黄色圆粒?? 3/16绿色圆粒  3/16黄色皱粒??1/16 绿色皱粒
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与思考提问,师生共同完成结果的分析。重点放到“棋盘法”,简单介绍“分支法”和“逐对分析法”。让学生体会一下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的情况。
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例题和课堂训练,以及学案上的例题和变式训练等。
最后,课堂小结,总结全课内容。
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且学会了根据假说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的方法。特别是“棋盘法”、“分支法”和“逐对分析法”,不仅可以用于解释本节的实验,而且在我们进行相关解题时,非常实用。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掌握,作为自己解题时得心应手的工具。
??1、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自由组合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思维发散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体现“一题多解”。
2、教学方法设计:情境导入的方法、探究法、比较法等。
3、媒体设计:教学PPT课件
4、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
提问:1、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性状表现类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
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是女模特与遗传学家的趣味故事;二是课本“问题探讨”,生产上,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将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合亲本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合亲本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是否还符合分离规律呢?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1.决定粒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粒形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吗? 2.黄色的豌豆一定是圆粒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粒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产生的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的108粒、黄色皱粒的101粒、绿色皱粒32粒。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结果呢?这一实验结果又是否符合分离定律呢?
我们首先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离定律。
1、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粒色:黄色 ?315+101=416
   绿色? 108 +32=140
   黄色 :绿色 = 416 :140,接近于3:1
粒形:圆粒? 315+108=423
   皱粒? 101 +32=133
   圆粒 :皱粒 = 423 :133, 接近于3:1
由此可见,从一对相对性状的角度去衡量这一实验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思考:从数学角度分析:F2四种性状表现比例9:3:3:1与3:1有何关系?
学生:9:3:3:1是(3:1)╳(3:1)
师:从概率的角度,这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
2、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两对相对性状在共同的遗传过程中性状分离和遗传因子的分离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那么,新组合的性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通过对上述遗传实验的分析,在F2不仅出现了与亲本性状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组合的性状即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表明假设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那么,F1能产生几种配子?分别是什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yr,数量比为1:1:1:1。假设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那么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F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几种? F2的性状表现有几种?
杂种F1形成配子后,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各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1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9:3:3:1。
学生探究活动: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分析图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教师巡视。然后,让一名学生上黑板上将遗传图解写出来。
表现型? 9/16黄色圆粒?? 3/16绿色圆粒  3/16黄色皱粒??1/16 绿色皱粒
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与思考提问,师生共同完成结果的分析。重点放到“棋盘法”,简单介绍“分支法”和“逐对分析法”。让学生体会一下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的情况。
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例题和课堂训练,以及学案上的例题和变式训练等。
最后,课堂小结,总结全课内容。
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且学会了根据假说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的方法。特别是“棋盘法”、“分支法”和“逐对分析法”,不仅可以用于解释本节的实验,而且在我们进行相关解题时,非常实用。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掌握,作为自己解题时得心应手的工具。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1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D.F2中有16种组合、9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和4种性状表现类型?
2.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现有纯种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500株F2植株,则F2中白花长花粉的植株数是(??)?
A.295? ???B.135??? ?C.94???? D.80?
3、在下列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
A.YyRrDd???? B.yyRrdd????? C.yyRRDd?????? D.YYrrDD
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
A.4/16和6/16???? B.9/16和2/16 ?????C.1/8和3/8????? D.2/4和3/8
5、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为纯合体 B.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关系
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分配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6、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为AaBB的父亲和Aabb的母亲婚配,其子女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一定不会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7、将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遗传因子独立分配,后代中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为aabb的个体占的比例为( )
A、1/4 B、 1/8 C、1/16 D、 1/2
8、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其中部分遗传因子组成并未列出,而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项目
YR
Yr
yR
yr
YR
1
3
YyRR
YyRr
Yr
YYRr
YYrr
4
Yyrr
yR
2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A.1、2、3、4的性状表现都一样
B.在此表格中,YYRR只出现一次
C.在此表格中,YyRr共出现四次
D.遗传因子组成出现几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
9、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F2灰兔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
10、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的既抗倒伏又抗病的类型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
A.1/3 B.2/3
C.3/16 D.3/8
二、填空题
1、下表是豌豆四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设D、d表示株高的显隐性遗传因子,R、r表示花颜色的显隐性遗传因子)
组别
性状表现类型
高茎红花
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
矮茎白花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627
203
617
212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
724
750
243
260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953
317
0
0

高茎红花×高茎红花
925
328
315
108
(1)对于株高,根据第 或 组杂交结果,可判断 对 为显性;
对于花的颜色,根据第 或 组杂交结果,可判断 对 为显性。
(2)组合一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
组合二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
组合三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
组合四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
(3)组合二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中纯合的概率是
2、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白化病(aa)且手指正常的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求:
(1)只出现并指的概率
(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
(3)既患白化病又有并指的概率
(4)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5)后代患病的概率
(6)后代不患病的概率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1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D.F2中有16种组合、9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和4种性状表现类型?
2.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现有纯种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500株F2植株,则F2中白花长花粉的植株数是(??)?
A.295? ???B.135??? ?C.94???? D.80?
3、在下列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
A.YyRrDd???? B.yyRrdd????? C.yyRRDd?????? D.YYrrDD
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
A.4/16和6/16???? B.9/16和2/16 ?????C.1/8和3/8????? D.2/4和3/8
5、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为纯合体 B.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关系
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分配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6、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为AaBB的父亲和Aabb的母亲婚配,其子女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一定不会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7、将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遗传因子独立分配,后代中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为aabb的个体占的比例为( )
A、1/4 B、 1/8 C、1/16 D、 1/2
8、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其中部分遗传因子组成并未列出,而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项目
YR
Yr
yR
yr
YR
1
3
YyRR
YyRr
Yr
YYRr
YYrr
4
Yyrr
yR
2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A.1、2、3、4的性状表现都一样
B.在此表格中,YYRR只出现一次
C.在此表格中,YyRr共出现四次
D.遗传因子组成出现几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
9、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F2灰兔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
10、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的既抗倒伏又抗病的类型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
A.1/3 B.2/3
C.3/16 D.3/8
二、填空题
1、下表是豌豆四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设D、d表示株高的显隐性遗传因子,R、r表示花颜色的显隐性遗传因子)
组别
性状表现类型
高茎红花
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
矮茎白花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627
203
617
212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
724
750
243
260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953
317
0
0

高茎红花×高茎红花
925
328
315
108
(1)对于株高,根据第 或 组杂交结果,可判断 对 为显性;
对于花的颜色,根据第 或 组杂交结果,可判断 对 为显性。
(2)组合一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
组合二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
组合三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
组合四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
(3)组合二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中纯合的概率是
2、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白化病(aa)且手指正常的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求:
(1)只出现并指的概率
(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
(3)既患白化病又有并指的概率
(4)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5)后代患病的概率
(6)后代不患病的概率
课件21张PPT。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孟德尔做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豌豆粒色试验②豌豆粒形试验P 黄色×绿色   P 圆形×皱形    ↓      ↓ F1 黄色     F1 圆形 F2 ??????????????? F2 ??????????圆粒比皱粒为3:1。黄色对绿色是显性的,圆粒对皱粒是显性的。黄色比绿色为:3:1。分离定律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
一位漂亮的女模特对遗传学教授说:“让我们结婚吧,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遗传学教授平静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如何是好?” 趣味故事: 质疑:假设他们俩真的结合了,那么他 们的孩子可能出现几种情况?问题探讨 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但生长慢;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但产奶少,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如果同时考虑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性状遗传又有什么规律呢??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 孟德尔观察菜园里的豌豆,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一种是绿色皱粒的。
1.决定粒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粒形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吗?
2.黄色的豌豆一定是圆粒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粒的吗?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F1F2个体数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黄色圆粒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单独考虑一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比例如何?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15+108=423粒形 圆粒∶皱粒≈黄色∶绿色≈101+32=133粒色315+101=416108+32=1403∶13∶1结论:豌豆的粒形、粒色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思考:从数学角度分析:F2四种性状
表现比例9:3:3:1与3:1有何关系?
即(3黄色:1绿色)(3圆粒:1皱粒)=9:3:3:1是(3:1)2的展开式。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那么,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问: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YyRr黄色圆粒YrRrRy那么,F1能产生几种配子?分别是什么?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yr,数量比为1:1:1:1。假设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假设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那么配 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F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几种? F2的性状表现有几种?
F1F1黄色圆粒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4种
1YR:1yR:1Yr:1yr绿色皱粒黄色圆粒 重组配子 亲本配子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F1配子 黄色圆粒(Y—R—) 出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共占9/16。 绿色圆粒(yyR_)出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共占3/16。 黄色皱粒(Y—rr)出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 共占3/16。 绿色皱粒(yyrr)出现在一个点上(yyrr)共占1/16 。 双杂合子(YyRr)位于一条对角线上,共占4/16。 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位于另一条对角线上,共占4/16。 单杂合子(YYRr、 YyRR、 Yyrr、yyRr)以 纯合子对角线为轴而呈对称分布,共占8/16。 棋盘法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分支法)YyRr × YyRr (黄色圆粒) Yy × YyRr ×Rr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和比例子代基因型性状表现和比例子代表现型3黄色1绿色数学解法:逐对分析法(分别分析法) 第一步:利用分离定律分析各对相对性状F2的遗传因子、性状表现及比例。第二步:利用数学概率—乘法原理进行计算。黄色圆粒(9/16):黄色皱粒(3/16):绿色圆粒(3/16):绿色皱粒(1/16)
即比例为:9:3:3:1。 例、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到的F1自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D课堂训练1、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类型相同的占总数的_______,纯合子占总数的______,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________。1/41/16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YYRR和yyrr)杂交,F1自交产生的F2中,在新类型中能够能稳定遗传个体占F2总数的( ),占新类型的( )
A、6/16 B、1/3 C、10/16 D、2/16D9/16B制作单位: 邹城一中制作时间:201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