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2.3 伴性遗传(22张PPT+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2.3 伴性遗传(22张PPT+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22 22:09:48

文档简介

《伴性遗传》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遗传规律的深入和应用。教材中以两个遗传学的经典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知识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所以在正文中讲述了三种主要伴性遗传方式。同时本节知识与人类的遗传和优生等健康知识密切相关。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思路如下:?
通过情景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把本节要解决的问题与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族系谱图,推导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并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3 、伴Y遗传的特点
《伴性遗传》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各环节设置方面,重难点突出,在引导上设置的问题由简到男,问题层次递进。本节内容要把性别决定、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四个问题解决。课容量有点大,但是通过合理安排,重难点和简单知识点的合理时间非配,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其中性别决定通过识图、引导等,师生共同学习了解性别决定的过程,并掌握性别决定的两种方式,这部分点到为止。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本节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个部分。我设置了两个小组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设置的层次递进的问题逐步总结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总结完特点后又设置了两个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特点,也比较简单易懂。
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上课没有激情,情绪不够,缺乏微笑,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对于学生展示时的表现不能及时有效的点评、激励。3、板书设计不够合理,上课时呈现出来的板书不理想。4、由于紧张,录课时有几处口误,仪态不够大方自然。
本次讲课在备课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比刚工作时进步了很多,对课程设计上有了自己的一些新的想法,能熟练的备好一节课,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知道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知道怎样层次递进引导学生。也从这次讲课中发现了很多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快的改正,调整自己,多关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争取做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第二章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知识点一】性别决定
________型
类型
________型
【想一想】人类的性别比例为什么是1:1?
【知识点二】伴性遗传
一、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
(1)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性别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2)写出人群中可能的六种婚配方式。
【探究一】推导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计算每种情况下后代的发病率,并总结色盲症的特点。
1、亲代: 2、亲代: 3、亲代:
配子 配子 配子
子代 子代 子代
发病率 发病率 发病率
4、亲代: 5、亲代: 6、亲代:
配子 配子 配子
子代 子代 子代
发病率 发病率 发病率
【结论一】:红绿色盲的特点:
【探究二】分析遗传系谱图中色盲基因的传递情况,总结色盲症的特点。
Ⅰ 1 2 3 4 正常男性
色盲男性
Ⅱ 5 6 正常女性
色盲女性
Ⅲ 7 8
(1)推断上图中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写在对于的个体旁,并把Xb基因圈出来。
(2)分析图中8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图中哪个个体?
(3)图中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谁,又传递给了谁?
【结论二】:红绿色盲的特点:
案例1:
如果你是一位遗传咨询师,现有一对健康的夫妇(妻子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他们了解到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担心自己将来的小孩会遗传到血友病,特地来咨询医生的意见。假如你是遗传咨询医生,你会给他们怎样的建议?(请结合遗传图解说明你的理由)

案例2:
有两对夫妇的一个孩子相互之间抱错了,其中一对夫妇及子女的情况如图:
请判断,哪个孩子可能不是这对夫妇所生?
二、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探究三】以下是某种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图,请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特点
(1)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说明理由。
(2)如果有个男性患了该病,请推测其亲代和子代的患病情况。
(3)根据该病的遗传特点,判断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
【结论三】伴X显性遗传病特点:
三、伴Y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你能推测出这种病的遗传特点吗?
练习:
【自我诊断】
1、人的性别是由( )
A、卵子形成时,由性染色体决定 B、受精卵形成时,由精子含的性染色体决定
C、精子形成时,由Y染色体决定 D、第一次卵裂时决定
2、女性色盲,则她的下列亲属中一定是色盲的是( )
A、父亲和母亲 B、母亲和女儿 C、儿子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3、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比,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是( )
A.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只有男性发病 D.男女发病率相同
4、一对夫妻均不是色盲,但他们的父亲都是色盲。该夫妻所生儿子中,患色盲的概率是( )
A.100% B.75% C.50% D.25%
5、右图中4、6、7为色盲,7号色盲基因来源于(   )
A 1号 B 2号 C 4号 D 3号
6、下列有关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B.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不一定色盲
C.双亲均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 D.双亲均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
7、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诊断为是血友病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血友病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
还是生女孩?(写出过程)
8、
(1)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 基因的传递途径: 。
(2)若成员7和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 ___________。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导入
为什么是男生或女生引入性别是如何决定的。
其他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
引起悬念,明确探究目标。
教学过程——性别决定
展示男孩和女孩的图片,提问:同样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
展示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图,让学生找出男女染色体的不同点。
3、总结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并写出性别决定的过程。并让学生思考性别比例是1:1的原因。
4、总结XY型性别决定方式及ZW型性别决定方式
1、结合图片,思考问题
观察两组染色体图,找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并总结性别是怎样决定的?
师生共同完成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并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问题。
4、了解两种性别决定方式及代表生物。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通过染色体观察,更直观的理解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关系。
2、通过遗传图解分析,掌握性别决定的过程和方式。
教学过程——伴X隐性遗传病
1、用一个有关红绿色盲的笑话引入色盲,然后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并给出患者、携带者及正常人的表现型,有学生说出对应的基因型。
3、人群中可能存在的六种婚配方式?
4、【探究一:分析婚配方式,计算后代发病率】
小组写出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并计算每种婚配方式后代的发病率。
根据每种婚配方式的后代发病率,总结红绿色盲的第一个特点。
5、【探究二: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对设置的四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的、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学以致用:提供两个案例分析,学生讨论解决。
根据案例总结规律:女病父子病
学生看图识别,进行自我色盲检测。
学生根据表现型共同说出对应的基因型。
学生起立回答人群中可能的六种婚配方式。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贴遗传图解,理解感念,并与常染色体遗传对照,并上来展示并计算发病率。
总结出红绿色盲的第一个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小组根据引导问题,思考讨论遗传系谱图中个体的基因型,及色盲基因的传递。

学生理解并掌握隔代交叉遗传的概念。
6、讨论解决案例分析,化身遗产咨询医生和小侦探,上台讲解。
通过辨认、识图,讲解色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色盲基因基本知识。
通过书写遗传图解及发病率,理解色盲基因的传递问题。
通过发病率总结遗传特点,直观,易于理解。
4、探究、讨论模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 讨论问题 → 提出依据释疑 → 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
?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能力,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5、通过案例分析,对伴X隐性遗传病部分的知识加以巩固,并且案例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伴X显性遗传病
【探究三——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分析】
幻灯片展示一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分析相关问题。(结合探究二的探究方法和结论)
学生抢答,分析出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并分析致病基因的传递及后代的发病情况。
师生共同总结出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连续遗传。
对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测验和提升。相比较伴X隐性遗传病,这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少,考察学生的类比分析、知识当堂掌握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伴Y遗传
图片展示外耳道多毛症的患者图片,并提供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信息。
学生总结伴Y遗传的特点:患者中只有男性,父传子,子传孙,世代连续遗传。
较简单,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能力
5、总结提升。
1、本节知识小节
2、拓展提升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思路
2、拓展提升: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以致用。
课件22张PPT。伴性遗传学习目标:1、说出性别决定的两种方式。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伴性遗传的
遗传特点。
我为什么是男孩? 同样是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我为什么是女孩?男性染色体分组图女性染色体分组图大家来找茬常染色体:男、女相同(22对)性染色体:男、女不同(1对)对性别起决定作用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雄性:XY(异型)雌性:XX(同型)雄性:ZZ(同型)雌性:ZW(异型)类型:人、哺乳类、大多数昆虫、部分两栖类、菠菜、大麻、女娄菜等类型:鸟类、爬行类、某些两栖类、少数昆虫(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探究一]  性别决定精子卵细胞1 : 1 XXX♀ XY♂XY型性别决定×受精卵1 :1 精卵结合机会均等妻子:我儿子去参加飞行员选拔,过五关斩六将的,就因为色盲把我儿子淘汰了,凭什么啊
丈夫:当年我也是因为色盲才没当成飞行员,本指望你多给我生几个儿子,完成我的心愿,结果你老生女儿,好不容易生个儿子,又是色盲。
妻子:生女儿能怪我吗,再说明明是你把色盲基因传给了儿子,还倒打一耙。
丈夫:你生的,不怪你怪谁?
妻子:就怪你
丈夫:怪你色盲检测图  经科学研究发现,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方式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病 伴性遗传色盲基因:Xb 正常基因:XB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XBXbXb XbXBXB XbYXBY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人群中有哪些可能的婚配情况?  [探究二]  红绿色盲症遗传的特点① XBXB × XBY →③ XbXb × XBY →② XBXb × XBY →⑤ XBXb × XbY →④ XBXB × XbY →⑥ XbXb × XbY →无色盲男:50%,女:0男:100%,女:0无色盲男:50%,女:50%都色盲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推导六种婚配的结果,计算子代色盲发病率要求:
每组完成遗传图解推导过程,并计算后代发病率。
XBYXBXbXbYXbYXbYXB X-XB XbXBXbⅠⅡⅢ以后也只能传给女儿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隔代遗传分析遗传系谱图中色盲基因的传递情况,总结色盲症的特点 正常男性色盲男性正常女性色盲女性交叉遗传外祖父通过女儿把致病基因传给外孙要求:
1)推断出图中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并标记在图上。
2)分析图中8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图中哪个个体?
3)图中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谁,又传递给了谁?
4)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如何?  [探究二]  红绿色盲症遗传的特点结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隔代遗传 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妻子:我儿子去参加飞行员选拔,过五关斩六将的,就因为色盲把我儿子淘汰了,凭什么啊
丈夫:当年我也是因为色盲才没当成飞行员,本指望你多给我生几个儿子,完成我的心愿,结果你老生女儿,好不容易生个儿子,又是色盲。
妻子:生女儿能怪我吗,再说明明是你把色盲基因传给了儿子,还倒打一耙。
丈夫:你生的,不怪你怪谁?
妻子:就怪你
丈夫:怪你学


用案例1:
如果你是一位遗传咨询师,现有一对健康的夫妇(妻子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他们了解到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担心自己将来的小孩会遗传到血友病,特地来咨询医生的意见。假如你是遗传咨询医生,你会给他们怎样的建议?学


用案例2:女性患者(XbXb)的父亲和儿子一定都是患者
(即“女病父子病”) [探究三]  以下是某种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图,请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特点:(1)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如果有个男性患了该病,请推测其亲代和子代的患病情况。
(3)根据该病的遗传特点,判断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显性基因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下肢X光片显示骨骼的变形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都患病结论连续遗传特点:患者全为男性;父传子,子传孙,世代连续遗传√伴Y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的基因型表示为XYM。我的收获一、性别决定
XY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二、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伴X隐性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