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教材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部分的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1节,是细胞结构的最外层,在教材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细胞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着直接的联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教材中只讲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而原教材讲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新教材着重实验和生活事例,从“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生活的联系”使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树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课后反思】
能够在课堂时间完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全部目标内容。
内容理解到位,学习材料资源选择合理典型,教学设计流畅、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学为主导、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启发引导、评价提升都是围绕着学生的主体学习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不断的进行着深度学习,理解掌握核心概念和原理,逐步提高生物学素养。
学习活动丰富,进行的有序、递进,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精力投入,趣味情景交融,思维碰撞时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和升华,学习兴趣高,效果好。
教学遗憾:虽然课前让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实验,但因课堂时间紧,没能让全体学生实践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因录像是自动合成的,出现了个别画面切换不够及时或者到位不准确的现象。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课题
必修1?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
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的结构分析
所用教具媒体
一、导入新课
翟中和先生:“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导出: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产生疑问的同时,形成学习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人类早已研制出智能电脑,一个小小的细胞,难道可以同几乎无所不能的计算机相媲美??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认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
让学生认识细胞壁,理解细胞壁并不是把细胞与环境分开的界膜
从细胞壁的功能加以理解
教学实施时,可调到细胞膜之前,更符合学生思维模式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展示材料:科学家用显微镜注射器将一种叫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溢出细胞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伊红为什么不能溢出细胞?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导出本节学习内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进行思考,尝试回答所提问题,用细胞膜来解释伊红不会溢出细胞的原因,从而感知细胞膜的存在,初步获取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重要作用等相关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推测。
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10分钟
要想深入研究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首先要获取细胞膜。
结合实验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1.确定合适的实验材料。展示几种细胞的图片,说出细胞名称。讨论确定:哪一种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最佳材料?尝试说出判断原因?
阅读课本P41旁栏相关信息:对红细胞有特殊要求吗?鸡红细胞可以吗?
2.如何利用红细胞获取细胞膜呢?用镊子撕取行吗?用针刺破行吗?应当用什么办法来获取细胞膜?
课件展示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图片,根据图中红细胞的形态差异,你能描述一下本实验的原理吗?
3.实验操作(录像展示实验过程)
4.实验结果及评价:展示正常红细胞和细胞膜部分破裂的光镜照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者的区别。
5.讨论:刚才我们只是观察到细胞膜的存在和破裂,并没有真正把细胞膜提取出来,如果这个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的话,你能够想办法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吗?
共同回答:植物细胞、红细胞、肌细胞。
讨论确定:最佳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没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易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鸡红细胞不行,因为鸡属于鸟类,不是哺乳动物。
细胞太小,这种方法不可行,可把哺乳动物红细胞 放到清水中,红细胞会因吸水而胀破。
提示: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将细胞放入清水,水会进入细胞,将细胞胀破,细胞内容物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
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
如果没有离心机的话,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获得:静置。
体会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了解。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尝试总结出实验原理,实现亲身体验、自主思考的的过程,加深理解程度。
学会观察实验结果,找出不同现象,分析原因。
训练学生拓展迁移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五、探究细胞膜的成分
材料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能够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
材料二: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
请根据以上资料探究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
追问①膜中的脂质主要是哪一类物质呢?②阅读教材P41,细胞膜的成分中是否只有磷脂和蛋白质?
采用柱形图,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
展示细胞膜模式图,简要分析细胞膜结构及各部位名称,
提问:蛋白质在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越多还是越少?
细胞膜含有蛋白质和脂质。
① 磷脂
② 还含有少量糖类
获取直观信息。
分析材料,发现问题
透过模式图初步了解细胞的构造,为后面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打下基础。
多媒体课件展示
六、总结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有什么功能呢?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赞美细胞膜的诗,从中体会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总结出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重点分析细胞膜的第三个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借助教材的三幅图说明细胞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你能从身边熟悉的情景中找到类似细胞膜其它功能的实物吗?(注意强调:类比只是帮助我们理解,并不能完全等同)
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谁,奏鸣了生命的交响。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啊,伟大的细胞膜呀!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
学生阅读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提示: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窗纱、蚊帐;学校的大门及辛勤工作的门卫等。
2.信息交流方式:打电话、写信、发E-mail、谈话、相互拍手等。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教学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多媒体课件展示
六、认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
让学生认识细胞壁,理解细胞壁并不是把细胞与环境分开的界膜
从细胞壁的功能加以理解
教学实施时,可调到细胞膜之前,更符合学生思维模式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七、形成课堂小结
通过回顾、讨论,参考板书(图)总结归纳:细胞膜有关知识。
让学生学会归纳,培养归纳推理和分析总结能力
在归纳和总结中学会知识的整合,完成知识拓展、思维训练的升华
多媒体课件展示
八、进行当堂检测
在学案上完成堂检测练习
根据本节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新知。
知识反馈,加强识记和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
附:课堂小结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评测练习】
1. .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选择合适材料 ( )
A. 鸡成熟的红细胞 B.洋葱根尖细胞
C.人的成熟红细胞 D.人口腔上皮细胞
2.对细胞膜化学成分的表述最全面的是 ( )
A.蛋白质、糖类、磷脂 B.糖蛋白、脂质
C.蛋白质、糖类、脂质 D.蛋白质、磷脂
3.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哪一功能( )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细胞识别”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4.甘油、胆固醇等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优先进入细胞,这最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密切关系( )
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B.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
C.细胞膜上的多糖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5.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强硬度,这主要是由于存在着( )
A.叶绿体 B.细胞壁 C.液泡 D.细胞膜
6.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的化学本质一般是__________。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如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