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22 18:5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2、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学习重点
眼睛和照相机。
学习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自主学习
一、温故互查:
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自学指导:
第一环节:阅读课本“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活动1”、“信息浏览”,思考和完成下列问题:
1、二人小组说一说:眼睛的结构如何?
2、二人小组说一说:眼睛的成像原理如何?
3、什么是近视眼?什么是远视眼?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眼镜的度数?
知识点:正常眼睛能看到的最近点约在离眼睛10——15cm的地方。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叫做明视距离。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成像系统,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周围的肌肉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从而使像总成在视网膜上。然而这个变焦系统一旦不能正常调节,就会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
第二环节:交流释疑:
1、正常的眼睛既可眺望远景,又能细看近物。物距变了,像距不变,竟然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远视(老光)眼镜片是凸透镜?
第三环节:阅读课本活动3和活动4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照相机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2、用照相机拍照时,为什么被摄景物总要在镜头的2倍焦距之外?
3、显微镜和普通望远镜分别由什么组成?其作用如何?
课堂练习
1、使用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时候, 哪种能得到放大的实像(

A.幻灯机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凸面镜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
像。
3、近视眼只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利用
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就能使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4、远视眼只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利用
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就能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5、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
像。
课后巩固
1、用照相机拍照时,在底片上得到的像是(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虚像
2、用照相机拍摄集体像,人的位置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3、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人拍照,先照了一个全身像,然后想再给他照一个半身像,应当使( )
A.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
B.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
C.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
D.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
4、物体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的时候, 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的________像; 像比物________. 利用这种现象可制成________机.
5、近视眼镜片是________镜.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用它作放大镜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15cm.
7、近视眼是指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面(填“前”或“后”),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用________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用________镜进行矫正.
8、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____.
9、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像(填“虚”或“实”),这个像是________(填“放大的”或“缩小的”),道理就像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10、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学习难点
会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
一、自主学习
聚焦目标1:眼睛的好帮手
阅读课本P75-P76,完成下列题目。
1、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2、显微镜主要由___和___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___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___镜。
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微小物体一般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
2f),成___、___的__像,然后让这个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u<f),再次成___、____的__像,我们就看到了被显微镜放大的微小物体。
4、望远镜分为_____和_______两类,主要也是由___和____两组透镜组成。被观察的物体一般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之外(u>2f),成___、___的__像,再使这个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u<f),成___、____的__像,从而使我们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拓展了观察的视野。
4、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所成的像更加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聚焦目标2:
问题1:显微镜在观察微小物体时运用了凸透镜的哪几条成像规律?
问题2:望远镜在观察远处物体时运用了凸透镜的哪几条成像规律?
问题3:结合身边的事例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试着再说几个)
三、巩固提升
1、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能成一个___、___的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能成一个___、___的___像,因此经过两次放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___、___的___像。
2、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___、___的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___、___的___像。
4、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都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5、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6、在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
拓展视野
1、折射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
2、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可分为哈勃望远镜、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等几种类型。
3、为什么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做得很大,而目镜却做得很小而且焦距很短?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做得很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要提高目镜的放大倍数。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大。另一方面,目镜的焦距越小,物镜成的像可以越接近目镜,就会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目镜,像可以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