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十月革命的条件、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胜利等基本史实;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究十月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造一种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运用“以史导论”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史从证出,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基本原则。
(3)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认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的转变。
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知识结构图”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本课引言通过描述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场景,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和坚决拥护,成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引言中称俄国十月革命点明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指出了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一目的课文,特别是列宁的表述,来归纳革命的条件。使学生逐步具备最大限度从教材中挖掘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党、列宁的作用,揭示十月革命的性质。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放映录像、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课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学设计
导入
请同学们来看课本左上的照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引向高潮。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次革命运动。
?一、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师: 展示视频 革命前沙皇俄国的情况
看上面影视资料,再结合课本内容,指出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生:讨论、总结)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
(生:讨论,回答)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生:讨论,回答)沙皇政府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生:讨论,回答)一战中俄国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加剧了国内危机,使俄国反动统治摇摇欲坠。
师:总之,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革命当时还具备以下主观条件:具有较强革命性的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
列宁认为,当统治阶级再也统治不下去,当被统治阶级再也生存不下去的时候,革命的时机就成熟了。
二、二月革命: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弄清革命的性质和结果即可,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主要是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附二月革命的情况:1917年3月8日(俄历二月),是国际妇女节,工人、市民上街游行,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的口号,人数发展到12万人。沙皇怀疑是国家杜马组织的,于是下令解散国家杜马,国家杜马不从,沙皇派兵镇压,军队倒戈,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革命后的俄国向何处去?
附两个政权的情况: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教材介绍较细。这里不多说了。俄国国家杜马在二月革命迫使沙皇退位后,成立了临时委员会,管理国家事务。后在国家杜马的基础上成产了临时政府。它准备进行立宪改革,很明显是想走西方民主政治的道路。但是它仍然想继续战争,并且未能解决面包和土地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不满。由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着军队和工人,所以临时政府需要它的支持。由于二月革命来得过于突然,布尔什维克还来不及发动自己的力量,所以暂时与临时政府达成了妥协,支持临时政府。
教师讲解完后,进一步指出,局势的发展给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提出了一个问题:二月革命后,怎么办?
三、《四月提纲》的提出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二月革命后该怎么办?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四月提纲》提出的合理性。
附分析过程:A、临时政府的政策措施不能解决俄国面临的问题。所以重担就落在布尔什维克的身上。B、布尔什维克要掌权,故革命要进入第二阶段。即政权要由资产阶级手中转到无产阶级手中。这样就从理论上解决了在一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四、七月流血事件,是俄国革命发展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完全落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社会主义革命已不可避免。
五、十月革命的胜利
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确认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近期举行起义。彼得格勒
武装起义在列宁亲自领导下,从11月6日晚开始到8日凌晨攻占冬宫,取得胜利。布尔
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有关十月革命的图片、照片、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思考,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出:列宁①《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②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③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六、伟大的开端
就在攻打冬宫的战斗进行当中,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又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师】那么,这两个法令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生】《和平法令》宣布苏维埃推出帝国主义战争,赢得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土地法令》在于消灭剥削,巩固苏维埃政权)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
注: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从性质的变化来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从过程来看,又不能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截然分开,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没有二月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
学思之窗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思 考
结合课文和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为什么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
学思之窗答案提示: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巩固政权:
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
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
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
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
热烈拥护和支持。
七、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
十月革命在占世界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2.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改变了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历史意义是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以往史学界常较注重其国际影响和意义,关于十月革命对俄国自身的影响谈及不多,教师应予以重视。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从多角度分析评价十月革命的影响。同时也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立足今天,回首历史,应该对其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
鉴于本课是本单元内容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成功案例,因此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特别与本单元第一课中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加以对照分析,同时为学习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做铺垫,以利于结合俄、中两国案例总结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成功建立的一些共性。
探究学习:
想一想,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开始转变----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2.五四运动的爆发.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