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生命之树的花蕾,等待绽放的过程就是品味成熟的过程。走进百草园,走进的是缤纷的童年世界;走进三味书屋,聆听的是丰富的成长人生。
二、交代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通过品读,来感受先生成长中的童真童趣,来理解先生的独特情怀。
三、走进百草园——品味童年的乐园
1、百草园,先生说是“我的乐园”,你知道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吗?
生:百草园很美、好玩。生:有趣。
2、它美在哪里?怎样的好玩、有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去看看,听听,玩玩。
3、谁来读一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先带我们到百草园里去看一看?(丁方杰)
向大家介绍自家的菜园,你要介绍得怎么样啊?用鲁迅的话就是——无限趣味(生齐说:无限趣味)
师:好,要把无限趣味介绍给大家。(生读)
师:读得不错,很自信,也比较流畅。你听他介绍的百草园 有无限趣味吗?
生:有一点点。
师:你说得很实在。鲁迅的文章特别有味道,文字很特别,尤其是百草园这一段。但是需要反复品读,才能慢慢读出味道来。这一段文字,老师少说也读过好几十遍,一遍比一遍的味道好。听老师读一遍,怎么样?
师:好玩吗?有味道吗?生:有,太有味道了。
师:你觉得鲁迅介绍的哪一处最好玩,最有味道?
生1:“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斑蝥太好玩了。
师:你见过斑蝥吗?
生:没有。
师:你希望到百草园能看到斑蝥,然后像鲁迅那样按住它的脊梁,也突然“呯”地一声,看见斑蝥吐出烟雾来。多有意思呀!
生2:(读)“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我好想尝尝覆盆子的味道。
师:吃过桑葚吗?
生:没有
师:哎呀,我们真可怜,野果子基本上没有尝过。怪不得你那么嘴馋。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味道比杨梅、桑椹好得多呢!真是想想都要流口水呢!鲁迅比咱们有福啊。
生3:“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我也很想去拔何首乌,看看到底有没有像人形的。
师:你也想找到这千年何首乌,不断地去拔啊拔,希望能找出一根像人形的,然后就怎么样?
生:吃了,我就成仙了。
师:成仙后?
生:我就游山玩水,周游世界。
师:哈哈,成仙了多好玩呀。想成仙的人有,想吃覆盆子的馋猫也有。你说——
生4: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师:你想什么?
生:我想看看木莲蓬的果实到底是怎样的。
师:木莲蓬的果实,嗯,不错。你说——
生5:“也不必说啴在树叶里长鸣,肥胖的……向去霄里去了。”我觉得这蝉好玩。
师:他想捉一只蝉玩一会儿,玩过吗?
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我想听一下油蛉的歌声,想看一看蟋蟀们是怎样弹琴。
师:想听听那些小虫们的歌声,琴声,太美妙了。这里鲁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们对油蛉和蟋蟀的叫声,产生了联翩的浮想。你说——
生6:鲁迅泥墙都弄坏了,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一块根象人样的。鲁迅拔了那么多,把泥墙都弄坏了,最后一块也没有找到。
师:你看此刻蹲在墙角下的鲁迅,他会是一幅怎样的神态呢?
生1:很着急。
生2:很失望。
生3:他想:到底有没有像人样的何首乌呀?
师:拔得满头大汗,拔得灰头土脸,还是没有找到,还把泥墙都弄坏了。泥墙弄坏了,还要拔,一直就想成仙。太好玩了(板书:好玩),
生:还有很美丽的风景。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云霄里去了”。我很喜欢这里的风景,就像一个彩色的万花筒。
师:好形象的比喻。怎么说的?
师:如果我我这样说,百草园真美啊,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天子,这多简洁,多清楚啊。
生:这样就一点不好玩啦。一点不生动形象了。
师:是啊,我们就是要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才有意思,才好玩。是那些词的功劳啊?(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轻捷、窜)
师:多亏这些形容词和动词把景物描写的这么有形、有声、有色,否则咱们还不喜欢呢,是不是?那么就让我们先偷学先生一招,那就是:描写景物时要注意运用准确传神的词语。
师:百草园这么好玩,这么美,你感觉鲁迅是以怎样的口吻在细细介绍自家的百草园吗?
生1:自豪。生2:舒畅。生3:有点得意洋洋。
师:小时候的鲁迅是那么的贪玩,爱玩,会玩,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六岁。四十六岁的鲁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百草园,你看他一张嘴就是“不必说……也不必说……但就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他分明是在不停的说,又说“不必说”。这不是矛盾吗?
生1:有点矛盾。生2:他好像想说又不想说。
师:他不想说吗?生:想说。
师:他说了吗?生:说了。
师:表面上是这个也不说,那个也不说,其实他的意思就是——我家的菜园好玩的东西怎么样呐?怎么样啊?
生:好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好像说都说不过来了。
师:这就是鲁迅的可爱,四十六岁的鲁迅还那么的俏皮,还像个孩子一样。说起我家的菜园,他就情不自禁的夸赞起来,炫耀起来,这个也有,那个也有,好像他家的菜园有无穷的宝藏似的。所以一定要读出鲁迅的那份炫耀、得意,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大家感受鲁迅俏皮的文字,不泯的童心。(宋岩浩):
师:他那俏皮的文字,让我们感觉到四十六岁的鲁迅那一颗不泯的童心(板书:不泯的童心)像孩子一样炫耀自家的菜园,太好玩了。不过,冬天的百草园也有好玩的,冬天有什么好玩的?
生1:可以雪地捕鸟。
生2:还可以拍雪人。
师:最好玩的是什么?
生:雪地捕鸟。
师:雪地捕鸟,实在是太浪漫的事哦。请把鲁迅直接介绍捕鸟的这一段找出来读一读,看看他是怎么介绍捕鸟的。
生(读)在雪地扫出一块地来
师:直接介绍雪地捕鸟是那几句?
生:扫出一块雪来……
师:找得非常准确,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捕鸟的过程介绍得清楚明白。你发现鲁迅是如何把捕鸟的过程简练地介绍清楚的?
生:介绍动作。师:什么动作?
师:对,他就抓住捕鸟的那几个关键动作,动作介绍清楚了,捕鸟的过程也就好写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向鲁迅学习,介绍一个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一些动作,把动作描写到位了,这个事情就介绍的清楚了,这个写作方法很好,我们再偷鲁迅一招,学习要学会偷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一下雪地捕鸟的乐趣。
师:百草园里的确是乐趣无穷。不过百草园最好玩的还不是这些,你们看,鲁迅在介绍自家菜园的时候,他写得最详细的不是捕鸟,也不是拔何首乌,而是他在中间插叙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生:美女蛇的故事。
(板书:插叙)如果百草园里没有这个美女蛇,味道会怎么样?百草园有一半的味道没有了。美女蛇到底有什么味道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老师来做讲故事的常妈妈,你们来当鲁迅,读故事的后半部分,注意听哦。
师(读):先前有一个读书人在……向人一笑,隐去了……来吃这人的肉……却总是睡不着……果然来了……你万不可答应。
生(读):这使我觉得做人之险……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师:美女蛇让这百草园充满了——
生1:神秘。
生2:充满了恐怖。
生3:百草园充满了迷幻。
师:对,这就是美女蛇的味道,让百草园充满了神秘感。如果没有这神秘的感觉,那百草园就失去了一半的滋味。
如果我要介绍自家的菜园,我们又要学着偷鲁迅一招——插叙。
师:对,我也可以插叙一个神秘的故事。你看,没有故事的地方就没有味道。有了这个美女蛇,百草园就充满了神秘色彩。
师:百草园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有趣,那样的神秘。这一切都是透过鲁迅那俏皮的文字,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看到了四十六岁的鲁迅那俏皮的童心。不过最俏皮的文字还不在百草园,而在鲁迅离开百草园的一刻。找到了没有?
师:谁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像个顽童。(姜博龙)
生(读):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
四、离别百草园——体味俏皮的白话文情韵
师:这一段文字写的是鲁迅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的的心情,这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一读就能感受到。最有味道的不是童年的难舍,而在四十六岁时鲁迅的说话语气,你感觉到了吗?
师:“abe”是什么意思?
生:再见。
师:这是德语,四十六岁的鲁迅竟然说德语,就像我们现在有些同学和爸爸妈妈说再见的时候,不说“再见”而是说——
生:拜拜。
师:对,说拜拜。这在当时是特别时髦说法的。
师:你说四十六岁的鲁迅是真的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呢,还是真的装傻?
师:鲁迅明明知道爸妈送自己到三味书屋是去念书的,可他偏偏为什么装傻,说“我不知道”呢?
生1:鲁迅故意这样说,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他实在舍不得离开百草园,舍不得离开这个童年的乐园。
师:嗯,有道理,实在舍不得离开这个乐园。你说——
生2:他在逗我们开心,他还像个孩子。
师:你是说四十六岁的鲁迅还像个孩子一样,他的身上还一股孩子气。哎呀,你可真算是读懂了鲁迅。他明明知道,可他偏偏要说我不知道,这就是鲁迅的俏皮,虽然四十六岁了,但是他和你们这些十多岁的孩子一样俏皮。谁能把这一段文字俏皮的味道读出来?
生(读)李秉昊
师:有一点俏皮,但味道还不够。四十六岁的鲁迅,他回想起那些童年的乐事,美滋滋的。你看“蟋蟀、木莲和覆盆子”的后面都是不能加复数“们”的,鲁迅他就偏偏要加一个“们”字,多顽皮呀!你来试试——(乔子辰)
师:太好了,俏皮就这种味道。啊呀!我为什么会这么倒霉啊,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就把我轰出去了呀!我现在是多么想再重新回到那个乐园呀!这种感觉最俏皮了,你的语感真好,你真是摸透了鲁迅的心思。
师:俏皮的文字,不泯的童心。鲁迅太可爱了,同学们太可爱了。鲁迅那一颗不泯的童心,在这一段俏皮的文字中跳跃,跳跃。从百草园就跳到哪里去了?
生:三味书屋。
师:不知不觉就到了三味书屋。这一段起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生:过渡作用。
四、走进三味书屋——亲近书童鲁迅的性情
师: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过渡。在三味书屋里面鲁迅学习了六年,那么在这个全城最严厉的私塾里面,他过得怎么样呢?他在离开这个三味书屋时,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迅在三味书屋里学习六年之后,到了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请大家默读鲁迅在三味书屋求学的部分,看看鲁迅离开百草园后在严厉的书塾里读书的情景,然后完成发给大家的纸条练习。
生:(默读并完成练习。)
从三味书屋到水师学堂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南京水师学堂里去了,而且还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也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也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____________了。Ade,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Ade,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师:好,大部分同学都已经默读好了课文,联系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们来听听大家是怎么填写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在离开三味书屋的时候,他会怀着怎样的心情。
生1: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我在那儿太调皮了吧,也许是我爬上树去折了腊梅花了罢,也许是因为我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了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不能常到三味书屋了,ade!我的腊梅花们,ade!我的苍蝇们和蚂蚁们。
师:哦,有意思,我问了不该问的问题。惹老师生气了。鲁迅问了一个什么不该问的问题?
生:“怪哉”是什么东西。
师:惹得先生一脸的怒气,可能是这个原因吧。
生2: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水师学堂里去了,而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因为我学习不太好罢,也许是因为我太贪玩了罢,也许是因为我不听老师的话了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不能常到三味书屋里去了,ade!我的老师们,ade!我的同窗们和蚂蚁们。
师:鲁迅在三味书屋里读书不是很认真,你和鲁迅比,你觉得是你认真还是他认真?
生2:差不多吧。
师:差不多,小时候的鲁迅就和你差不多。将来长大了你也许和鲁迅差不多。再请一位——
生3: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水师学堂里去了,而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我在三味书屋没有认真听讲吧,也许是因为我太贪玩了吧,也许是想让我学更多的东西吧……我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常到我的三味书屋里去了,ade!我的同窗们,ade!我的先生和我的书桌们。
师:哦,他舍不得离不开他的先生。最后一位——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水师学堂里去了,而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因为我问了一些不该问的问题吧,也许是因为我在读课文时偷偷画画了吧,也许是因为我上课时跑到院子里去玩了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不能常到我的三味书屋里去了,ade!我的腊梅花们,ade!我的知了们和蚂蚁们。
师:有意思,鲁迅上课的时候偷着画画。童年的鲁迅比我们更贪玩。在如此严厉的私塾,他都玩得有滋有味。
师:原以为到三味书屋里去会管得很严,没想到鲁迅在三味书屋里面照样玩得有滋有味,三味书屋的学习也是其乐无穷。当然鲁迅离开三味书屋到水师学堂去读书,不是他妈妈逼着他去的,而是鲁迅自己要强烈求去的。
当时一般的读书人,私塾读完以后,就要参加科举考试,考个秀才状元之类的,然后去做官。南京水师学堂是一个新办的水军学校,当时很少有人去的。鲁迅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升官发财,而坚决去水师学堂呢?这又是鲁迅心里的一个“机关”,也需要大家今后去慢慢破解。
刚才让大家模仿鲁迅的文字,就是让大家去真实的体验一下鲁迅的调皮和可爱。以后你们离开中学到了大学,也可以这样写《从某某中学学到到某某大学》。也可以写,“ade!我的老师们,ade!我的同窗们。”味道多好呀!
五、重返文本——体味先生不尽的思念
师:课文学到这,百草园的乐,三味书屋的趣,鲁迅心里的秘密,鲁迅文字的俏皮,我们就基本上都领略了一番。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难题问大家:
师:百草园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你鲁迅离开百草园20年多后,为什么他会觉得百草园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迷人呢?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926年的9月18日,他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我们来听听鲁迅的心声: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说: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师:知道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为什么会如此的美丽迷人了吗?
生1:鲁迅他渴望回到童年,回到百草园。
生3:鲁迅想回家了。
师:是呀,飘泊了大半辈子的鲁迅,想回家了。想回到绍兴的百草园。鲁迅在文章一开头就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尽管这个菜园早已卖给别人,但在鲁迅的心里,那就是我的家,就是我自由自在的家。鲁迅不是在为自家的菜园做广告,而是想回家了。
回忆的东西总是那么的美好,总是那样的令人神往,他在回忆自己的童年,他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他是在用笔勾勒自己的童年,在灯下,对自己轻轻地诉说:读第二段
师: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渴望回到自己的童年,回到自己的家,他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拨亮童年的那一盏灯,站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童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虫,在鲁迅看来是如此的招摇,美好。这不泯的童心,不朽的文字,将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