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哪杯水多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饮料,牛奶、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
实验用品: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游戏
教师出示三支笔,只露出三只笔的上方(长短不齐),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再露出笔的下方(长短不齐),再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引起学生争论,找出解决的办法。
师:看来呀,要进行比较必须在同一标准下才能完成。像刚才我们把笔放在一个平面上,用其中的一支笔做标准,一看就知道了结果。我们用尺子量,尺子就是一个标准。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比较都要有一个标准,在统一的标准下才能进行比较。
我们的游戏就做到这儿,好吗?下面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
师:上课前大家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比眼力”。看,我这里有2杯水,分别编有1号、2号(水杯相同,水位不同),你来观察一下哪杯水多,哪杯水少。说出你的理由。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看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情境化课堂,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师:同学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生:(回答)
师:这里我们把水在杯中的高度叫做“水位”。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
生:杯子一样(高矮、粗细、厚薄等)
师:加上这个条件,我们来看: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越高,
就表示水越多。老师这么说,大家同意吗?
探究活动2
师:那老师这里还有两杯水,猜猜看,哪杯水多?(杯子不同,水位相同)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粗的杯子水多。
生:水位一样,
粗的杯子水多。
师:在水位相同的条件下,杯子粗的水就多。加上前面的,杯子相同,水位高的水多。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3
教师出示第三套杯子。(杯子不同,水位不同)
师:大家赶紧观察一下,猜猜哪杯水多,那杯水少。
生:(猜测)(教师适时提醒学生要运用猜测的语言:我觉得……我认为……可能是……)
师:同学们的意见为什么不一样了?
生:水位不同,杯子也不相同了
师:我们用眼睛无法准确的判断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一定有好办法了。谁能说说你的方法?
生:放入同一个杯子比较
生:放入三个相同的杯子比较水位
生:用尺子量一量
生:用天平称一称重量
……
师:看来大家的办法还真不少。其实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下面各个小组可以用你们自己想出的方法进行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小组想出的方法试一试。在实验时如果你发现了新的方法,也可以试一试。尽量用多种方法来测量,看看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并注意记录实验报告。
师:大家看一下你桌面上的器材,大部分是什么做的?
生:玻璃
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不要把器材弄坏,注意安全
生:不要洒水,这样结果不准确
生:轻拿轻放
生:不能把三杯水弄混乱,那样就没办法比较了
师: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个建议:实验时要注意小组内团结合作。注意分工,有记录的,有动手操作的,有观察的。下面开始吧。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我看到大家各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真的很投入,那么你们研究的结果是什么?哪个小组能来交流一下?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吗?
师:哪个小组还用了和他们不一样的方法?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结果
师:看来猜想是不一定正确的,必须通过实验,动手做做看来验证一下。看来要判断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可以用很多方法。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哪一杯水到底有多少,就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就要借助测量工具了。这个大家认识吗?(量筒)它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每个小组来领一个。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认真观察,量筒上有什么?
生:横线、数字、字母ml,上端有小口,为了倾倒液体方便。
师:同学们观察到的横线、横杠,那叫刻度。ml表示毫升,它是表示液体体积的单位。也就是说当水位与20ml这条长线一样时,我们就说水的体积是20ml。同学们观察一下,量筒上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多少?有几个小格?算一算,一个小格是多少ml?
生:观察并回答
师:这个量筒的最大数是多少?最小的数字呢?
生:回答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最多能量多少ml和最少能量多少ml。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量筒,那么你知道量筒倒上水是什么样子的吗?大家自己倒上水,来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面是凹下去的
师板画。
师:那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应该看凹面的上部还是凹面的底部呢?为什么呢?
生:因为凹面的上面实际是空的,所以应该读底部。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杯水,我们就用量筒来量一量它有多少毫升。请大家仔细来看,老师的操作对吗?先把谁倒进量筒,我们要注意什么?(不要洒在外面)好的,我小心一点。接下来就要读数了(教师故意倾斜量筒)(斜了)可是我的手还在抖啊。(放在桌子上)现在可以读了吗?(俯视读一个数)我再来这样看看(仰视读一个数),怎么会这样呢?数字为什么不同呢?(要平视)
师:通过大家的提醒,我知道使用量筒时要注意(教师板书:1、放平2、平视3、读凹面底部的数字)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杯水有多少毫升?
三、拓展延伸,体验成功
探究1
师:经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了40毫升的水是这么多,那么根据这40毫升的水,大家先估计一下,老师桌上杯子里的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生:猜测
师:同学们估测的准确不准确呢?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筒的使用方法,现在就让我们用量筒来验证一下吧。注意:在观察刻度时,每个同学都要观察量筒上的刻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书一说你们小组测量的情况?
生回答。
师: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给大家的都是40毫升的水。请量的不是40毫升的小组找找原因。
生:我们在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水面的最低处相平。
生:我们在往量筒里倒水的时洒出来一些。
师:能找出失败的原因,这点很好。下次实验时只要注意了,就一定能成功。
探究2
师: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如,这个叫烧杯,还有锥形瓶等等
。除了这些,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带有刻度的,能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生:家里的药瓶
生:针管、奶瓶、水表、饮料瓶……
四、课后延伸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同学们善于观察生活,这可是个好习惯,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思考了,你就会发现许多科学知识
。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
生:根据课本提示,自己制作((可根据课堂时间自由操控)
师:水是生命之源。医生告诉我们,成人每天喝水的量约为2500ml,儿童约为2000ml。回家用你自己制作的量筒,测量一下你和父母每天的喝水量够不够标准。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么来评价自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