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有趣的磁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磁铁的方向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2.
体验科学探究中重视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
3.
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得出磁铁的方向特性的科学结论。
2.通过探究学习领会尊重证据、得出科学结论的一般方法,并能将这种方法和能力运用的生活中。
课前准备:
1.知识准备:学生完成《有趣的磁铁》探究活动表“课前准备部分”-----
关于磁铁我知道,这项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磁铁的了解进行填写,可以只填写磁铁可以吸住铁质的东西,如果学生对磁铁还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比如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知识。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知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多填写,少填写。第二项是描述这些知识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可以是看书、家长讲述、网上查找、玩磁铁等方式,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知识来源的准确性。第三项内容是“我可以用(搜集资料、做实验或----)来验证。因为有关磁铁的知识基本上是可以用做实验的方式来验证的,如果有的知识不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可以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证明。
2.教学准备:课件、
微视频1
--
磁铁选组长游戏方法、
微视频2
--
磁铁的应用
3.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磁铁1块。
教师准备:每探究小组准备---中间系绳的条形磁铁一块+方向卡片一组、其它实验用品一袋(各种形状的磁铁、小车、铁屑盒、曲别针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认识实验室常用磁铁
1.出示课题卡片,导入新课。2.播放PPT课件,使学生认识、了解实验室常见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学生观察、用磁铁将课题卡片固定在黑板上学生观看并一起说出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
通过固定课题卡片的形式,鼓励学生观察的习惯和用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直接讲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验室中的常用磁铁,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
评价点
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的程度,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学生能不能进行主动、积极的观察。
二、巧选组长,发现磁铁的方向特性
微视频----《磁铁选组长》游戏方法。游戏规则:1.初选:2.决赛:观察指导小组游戏活动交流经验,得出科学结论提问:如果进行第二次游戏,你会选择哪个方向卡片?为什么?播放PPT课件课前经验反馈,交流课前对磁铁已有的认识关于磁铁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可以怎样验证?
学生观看微视频,了解游戏规则小组活动,选出本小组的组长经验交流,并说一说游戏中的现象,总结出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方向特性系统学习磁铁方向特性的科学描述学生展示《探究记录表》,交流课前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
通过观看游戏的微视频,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游戏的方法和要素,更顺利的进行课堂上的游戏环节。通过游戏,自主发现和总结经验。通过总结获胜的经验发现磁铁的方向特性。通过游戏,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两次观察悬挂的磁铁相对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的特点,总结得出磁铁的方向特性。科学要讲证据,重数据,科学态度的培养非常重要。
评价点
学生能不能认真观看微视频中的游戏规则,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不能按照要求分工合作;在实验过程中,能不能做到分工合作、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不能回顾和总结游戏中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学生课前学习完成情况如何。
三、小组探究,实验验证磁铁的特性
观察指导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填写《探究记录单》交流指导指导学生交流、观察和记录播放微视频---《磁铁的应用》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同学们的各种说法,形成科学的结论,并填写《探究记录单》学生展示实验过程,演示得出科学结论的经过。其他小组认真观察,提出建议和意见学生观看微视频,了解磁铁在医疗、生产、交通、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修正错误,升华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特性,体会探究的快乐。通过经验交流和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尊重证据。得出实验结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交流互助,取长补短提升学生的能力。微视频的制作和使用,更简洁高效的向学生展示了磁现象的现代应用,让学生的体验更贴近课堂知识、更贴近生活实际。
评价点
学生能不能体会到尊重证据,注意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生成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
通过播放PPT课件,展示三个问题,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解答,观察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并继续完成《探究记录表》
1.学生分析各物品,并指出他们使用了磁铁的哪种特性。2.学生交流---怎么做?3.体验总结本节课的感受。
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科学是有用的,实实在在的,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由课上转到课下,科学课的价值所在使然!
评价点
能不能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没有兴趣继续研究磁铁特性的相关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评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能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少学生能够领会科学探究尊重证据的要素。
板书设计
有趣的磁铁磁铁的特性:两极、南极S
、北极N磁性(吸铁)两极磁力大,中间磁力小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其他课堂生成)
附:《有趣的磁铁》探究活动表
《有趣的磁铁》探究活动表
班级:
小组:
记录人:
课前准备部分:
关于磁铁我知道:
我是通过(
)知道的。
我可以用(搜集资料、做实验
或
)来验证。
我在(
)发现了磁铁。
课上探究部分:
我们的探究记录
我们这样做
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问题:
课后活动部分:
我要探究的主题:
我这样做:
我的发现或结论:
相关资源
《有趣的磁铁》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中第五课时的内容。
一、这个课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隶属于物质世界部分,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磁现象。在小学科学阶段所接触的“能量的表现形式”---声、热、光、电、磁中,磁现象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相关内容。“磁现象”的主要内容在三年级设计了两课时-----
第5课《有趣的磁铁》和第6课《指南针》。在《有趣的磁铁》这一课时的具体内容标准是“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教材内容的设计出了体现《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在内容上还做了不同的设计。在科学课本内容的设计中,第一部分“玩磁铁,看看有什么发现”主要体现的是实验室常用磁铁的形状和名称,还有磁铁的磁性表现为能够吸铁。然后通过小组实践活动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磁铁两端吸的图钉多”,发现和总结“磁铁两级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提示学生探究“磁铁能够隔着物体吸铁、能指示南北和会干扰电磁波信号”等特性和现象。除了体现《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标准,还对磁铁的其他特性有了提示和探究。
通过“磁现象”的探究和学习为磁现象的另一个主要内容“电磁铁”做好方法和内容上的铺垫。
二、《有趣的磁铁》在实现课程总目标和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方面的分目标上也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课程总目标的学习、探究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感知—探究—归纳—实验---观察记录---抽象概括---概念---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的科学品质,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充分提高。
三、《有趣的磁铁》这一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活动实现对“磁现象”的学习和探究,所以,对《新课标》中提出的科学探究的目标----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实现科学这是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的认识。
《有趣的磁铁》一课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而且无论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有任何的不同和差异,都能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体现了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科学学习一探究为核心等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科学课程的开放性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