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指南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指南针是用来测定方向的仪器,是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做成的。
2.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指南针的使用过程及制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科学技术能为人类服务;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2.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三、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指南针、缝衣针、剪刀、胶棒、透明塑料小碗、线、吹塑纸、纸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去野外郊游,如果我们在野外迷了路,你有什么好办法辨别方向吗?
生:看太阳(PPT);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
师
:嗯,你真善于观察,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
生:看大树的叶子来辨别方向。
师:这是个好办法!你知道怎么看吗?
生:树叶长得密的那边是南方,树叶长得稀疏的那边是北方。
师:嗯,你观察的真仔细,那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别的辨别方向的办法呢?
生:有,晴朗的夜晚看北斗七星;
看大树的树轮
;看物体的影子;看高山上或沟渠里的雪的融化程度;……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知道这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那哪种方法最准确呢?
生:用指南针。
师展示指南针,谈话:这就是指南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指南针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6.指南针)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谈话:关于指南针,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小组一:我们想知道指南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小组二:我们想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小组三:我们想知道怎么使用指南针?
小组四:我们想知道关于指南针的历史。
小组五:我们想知道怎样制作一个指南针?
……
谈话:你们想了解的知识可真多呀!现在我们就来逐一解决?
2.首先我们先了解指南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1)给每组发一个指南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指南针上都有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发现。(板书:磁针,方位盘)
(有一个两头尖尖的指针,指针一端是白色的,另一端是红色的。)
(指针红色的一端指向北方,指针白色的一端指向南方。)
(有一个转盘,转盘上有一些字母S、N、E、W,有东、南、西、北四个字,还有一些刻度等等。)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S、N、E、W表示南北东西,要及时地给予表扬。)
(字母对应的是什么刻度,最大刻度是多少)
3.下面我们接着研究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指南针的小指针是一个小磁针。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师:你是怎么知道你知道指南针的小指针是一个小磁针的?(实验)
指南针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吗?(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4.我们通过研究知道指南针的小指针是一个小磁针,因此指南针能指示南北,“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北方在哪里吗?”(可能学生们用手一指,各种方向都有。)
追问:“怎么会有这么多北方?”(学生们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时安排学生交流是怎样确定北方的。
(经过交流,学生们明白:看方向不能只看转盘上的“东南西北”四个字。也可以这样假设:如果转盘移动了,上面的字也跟着移动,难道方向也要跟着移动吗?)
用指南针“找北”的方法:
(1)水平放好指南针;
(2)等指针停止转动;
(3)转动方位盘;
(4)让方位盘上的“北”和磁针的“北”重合。
这时,方位盘上的“北”所指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了。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的回想一下,刚才的指针有什么变化吗?
生:红色的针一直指向一个方向(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是哪个方向吗?)(学生做手势。)
师:那你知道这是哪个方向吗?———这是北,红针永远指北;白色的指针也一直指向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南。现在请你伸出手指向南,再伸出另一只手指向北,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南北是相对的)
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指南针,那你能用它找出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指南针找出这四个方向。(教师出示要求)
1)用指南针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辨认方法。(先确定南北,在确定东西。)
学生根据前面找北的方法找好正北方向,教师巡视,看对不对。
全部找对后,问:哪边是南呢?用手示意。
东方和西方又是哪边呢?用手势告诉老师。
3)请每个同学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方向分别是哪个同学?
(我的东面是……西面是……南面是……北面是……)
师:同学们表现的特别棒,那么你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吗?
5.了解指南针的历史
谈话:对于指南针的历史。请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指南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它是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几百年前,指南针传到欧洲。从此,世界各个国家才逐渐有了指南针。
小结:教师结合资料卡和课本插图,介绍司南和罗盘的历史。
谈话:很早以前,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矿石,他们把这种矿石叫做磁石。(出示课件)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了。(出示课件)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指南仪器进行了改进,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指南针。
几百年前,指南针传到欧洲,从此,世界各国才逐渐有了指南针。(出示课件)
6.简易小制作
谈话: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资料,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呢?(愿意)要做一个指南针,需要什么材料呢?(磁铁)打算怎么制作?
(1)学习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制作简易指南针。
①出示各种各样的磁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磁化的缝衣针 )
把这些磁铁放在桌子上,为什么不指南北?
②讨论: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要使磁铁自由的转动,谁有好办法?
(3)根据你们的办法,我们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指南针。出示材料清单,你们能择其中的一些材料制作一个怎样的指南针?
(4)小组讨论:你们准备制作一个什么指南针?需要什么材料?取材料进行制作。
(5)各小组代表上台领材料,分组进行制作。师参与并巡视指导。
①用磁铁沿同一个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使缝衣针磁化),做成小磁针。
②把摩擦好的小磁针插在吹塑纸上。
③把它放在水中,转动盛水的容器,观察针尖的指向。
④根据磁针的指向,在容器边贴上:“东、西、南、北”。
(6)展示各小组的制作(特别是不同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交流在制作中的问题,讨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7)教师小结:看看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我们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对学生制作情况进行评价。)
(三)拓展创新
今天我们探究和了解到了指南针的这么多知识,而且自己又制作了简易的指南针,课下请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去确定周围各种景物的方向吧!
板书设计:
6、
指南针
磁针、底盘、支柱
相关资源
《标准》指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与实践中学习科学,既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活动性表现在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能力,发展科学态度。实践性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尝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与周边自然现象出发,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和科学各领域共同的教育功能、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相互渗透,科学学习能丰富其他学科的内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影响科学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为初中理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学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把重心放在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全部学习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这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在课程内容部分将其按三个学段进行安排。
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标准,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指南针是用来测定方向的仪器,是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做成的。
2.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指南针的使用过程及制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科学技术能为人类服务;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2.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