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水变咸了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4 水变咸了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23 18: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水变咸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食盐、高锰酸钾的溶解现象,知道水有溶解
物质的特性,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高锰酸钾溶解时的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
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
了解水溶解物质的特性,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
实验准备:
水槽、量杯、烧杯、玻璃棒、小勺、
食盐、高锰酸钾、糖、面粉、油、味精
实验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今天老师不光把大家请到实验室,还邀请了它(出示食盐)。要想把食盐藏起来,藏在哪里最不容易被发现?
猜想验证,探究问题:
探究活动一:食盐放入水中
1、猜想
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把一勺食盐直接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学生交流猜想,师板书:
水变咸
盐溶化
盐不见)
2、制定实验方案
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对,实验。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请小组内讨论一下,分几步,每步都干什么?一会儿要讲清楚。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在交流之前可以再次强调学生怎么发言,分几步,每步干什么。可以让不同的组补充交流,但不要时间过长。)
师:大家讲的很清楚。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整理了一下,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食盐放入水中”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定量的水(建议150ml)
第二步
取一勺盐放入水中
第三步
用玻璃棒搅拌,大约1分钟的时间
第四步
观察水中是否有食盐颗粒,并用手指头蘸水品尝一下味道。同时记录员要进行食盐结果记录。
3、组内实验分工
师:实验需要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这个实验需要一名实验结果记录员、一名实验器具保管员、一名取水员、一名取盐员、一名实验操作员。
(课件展示以上分工名称)
师:赶快安排分工。
(学生分工。时间一定不要过长)
师:(喊停学生的活动后)我宣布,实验开始。
4、学生实验操作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中去指导。)
5、汇报实验成果。(这个环节,教师容易随意表述,注意自己的语言,只能帮助学生梳理他的表述和评价。)
(学生代表交流实验成果。教师直接展示课件表格,学生变交流,教师边展示。遇到不准确的,可让其它组代表交流。)
“食盐放入水中”实验观察记录表
观察内容
观察结果
放入水中前
搅拌后
形状
颗粒状
看不见
颜色
白色
看不见
大小
很小
看不见
放入水中的变化
随着玻璃棒的搅动,慢慢消失,最后不见
实验结论
盐溶化在水里
探究活动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师:那么,食盐的变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请来了一位特邀嘉宾,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在水里的变化过程。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实验步骤来探究一下高锰酸钾放进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1、(学生做实验探究高锰酸钾放进水中的现象。)
2、汇报实验成果。
(简单交流,不要用太长时间。)
“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实验观察记录表
观察内容
观察结果
放入水中前
搅拌后
形状
颗粒状
变小直至看不见
颜色
深紫色
紫色
大小
颗粒大
小颗粒散开
放入水中的变化
随着玻璃棒的搅动,慢慢消失,最后不见。
实验前后水的变化
无色透明
紫色透明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溶化在水里
6、总结
师:像食盐和高锰酸钾这样,取一定量的放入水中会变成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不会自行沉降的现象,叫做溶解。
(板书:溶解)
探究活动三:其它物质放入水中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溶解于的物质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每个小组老师都分了几种物质,下面每位同学就选取一种物质做实验,验证一下它是可溶解的,还是不可溶解的。
1、(学生实验。提前安排组内物质的分配,再者,这个过程注意指导学生遵从第一个实验的步骤和要求操作。)
2、汇报实验成果。(课件出示下面表格)
“其它物质放入水中”实验观察记录表
物质名称
是否可溶解在水

面粉
味精

3、总结评价
师:我觉得大家的实验操作能力越来越强了。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人们很早就运用它来帮助自己做很多事情,在下面这个故事中,小主人公潘冬子就是借助溶解做了一件大事。(出示故事)
总结评价:
其实在生活中,溶解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希望同学们能多观察,多发现,做一个细心的人。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水溶解物质的秘密,在实验中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呢?希望大家能利用课后时间帮他解决一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