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苹果为什么落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知道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总要竖直下落。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学情分析
通过将近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
交流也有了基础。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学难点:
1、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不管物体处在地球上什么位置,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的中心。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们的纸飞机飞的高、飞的远?(叫三个同学上台进行纸飞机比赛)
2.其他同学认真观察,飞机最终都会怎样?
活动2【讲授】生活中的苹果现象
二、认识生活中的“苹果落地”现象。
师:大家看到了吧,不管你们的飞机飞的有多高,最终都会落地?
师:你们见到过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同学们请讨论一下。汇报讨论结果。(课件展示)
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图片,请看:(播放2—9)你们对这种现象能提出问题来吗?
归纳学生提问:是什么力量使这些物体落地的呢?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
“苹果为什么落地?”
活动3【活动】开展探究活动
三、开展探究活动
(一)如何证明地球引力存在?
讲解牛顿的故事:300
多年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牛顿。一天傍晚,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他觉得很奇怪,心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想,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向右抛开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于是他在休息时思考,吃饭时思考,在实验室潜心研究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聪明的同学们,你们也思考一下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来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呢?
1.动手实验(学生用手中各种材料模拟苹果落地的现象)
温馨提示:(课件)实验注意事项
(a)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实验记录单里。
(b)要注意安全,避免碰到自己或其他同学。
(c)实验时保持教室安静。
实验记录单
玩的物品
怎样玩(方法)
看到的现象
1
2
3
4
5
结论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展台展示):学生实验记录单
小组甲:把沙包抛向高空,沙包落到地上,结论沙包受到地球的吸引。
小组乙:我们用手托住一本书,松手,书本落回地面。结论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板书:地球引力)
4.小结:实验中,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实验,现在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我们得到的结论?
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板书:地球引力、重力)
5.
感受到重力的存在
学生活动,跳起来、搬桌子、搬板凳、扔物体、把同学抱起来都说明物体有重力。
(二)探究重力的方向
1.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观察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猜测。(板书:重力方向)
2.游戏验证重力的方向
(1)准确轰炸目标:
游戏规则:
(a)把一块橡皮或胶带放到桌子上,将另一块橡皮或胶带举到高处。
(b)松手,让橡皮或胶带自由下落,准确轰炸下面的物体。
(c)看怎样才能准确轰炸到下面的物体,感受重力方向。
3.分组做游戏。
4.学生回答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课件,请同学在白板上画)
5.重力方向除了是竖直向下的,还有什么特点?
(课件,观看教师在白板上画地球引力图)
6.结论:重力的方向是向着地心的,即竖直向下的。
活动4【练习】自由活动
四、自由活动
1.假入没有地球引力,世界将会怎样?
(学生猜测讨论)
2.例举出生活中能证明重力存在的例子。(课件12—14)
同学们,想不想体会一下失重的感觉?这个愿望被了不起的航天员替我们实现了。(欣赏视频刘洋太空授课)
活动5【作业】思维拓展
五、拓展:
(愿你们能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也希望爱动脑、乐于探索的你能在课后继续探索高科技的航天事业。相信你也能像牛顿一样有伟大的发现!)
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人们克服重力还做了哪些事情,了解更多有关失重方面的知识。
活动6【作业】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苹果为什么落地
地球引力
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活动7【作业】教学反思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做中学,做中玩”的思想,设计思路简洁明了、教材重组适当合理,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学中,教师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并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如扔飞机比赛、搬凳子、同学间互相抱一抱、准确轰炸目标比赛等,引发学生对地球引力的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求知欲极高的学习状态中,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结构的教学课件,重视直观生活经验的情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地进行质疑问难,在这种“质疑问难”的情境下,教师感受到“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首先要培养良好质疑的习惯。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可控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可以通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给学生讲清质疑的重要性。如:牛顿从质疑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另外还可举些身边的例子、现象说明,为学生提供榜样。
2.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把哪怕问的问题再简单、再奇怪,教师都要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是课后给予作答,并抓住这一关键时机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
3.学生质疑,学生析疑。让学生质疑成为教学的引线,教师因势利导及时组织讨论。如有的孩子提出:宇航员在太空怎样掌握平衡?为了让学生开阔思维,教师为他们设计了“如果没有重力的存在会如何?”让学生去充分的想象。
要创设巧妙的质疑情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问题。这时,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质疑的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质疑”闪烁着孩子智慧的火花。“质疑”作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该说是课堂的闪光点。人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质疑”,定会让课堂“此时有声胜无声”。
不足之处:在教学当中,教学语言还不够丰富,教学态度还比较生硬。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关注得不够。在回答问题方面,多让学习优秀的孩子占据了。对孩子们的激发鼓励不足。学生的练习也没有及时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