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声音的产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提出研究的问题
上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背向大家,下面老师拍谁的肩,谁就大声说“猜猜我是谁”,上面的同学就猜说话的人是谁。
师问:你怎么准确猜出的?
生:听到声音
师:我们朝夕相处,熟悉的声音泄露了秘密。(出示课题“声音”)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我们就让她自己介绍一下吧。
(课件出示:HI
大家好,我是声音小精灵哦,请朋友们闭上眼睛,我将带你们去旅行,仔细听哦,边听边告诉我你在干什么?到了什么地方?
播放课件,汽车发动行驶,港口气氛轮船汽笛声,摩托艇从远到近,小船笛、水冲刷声,收矛下矛,大海潮声海鸥鸣叫,电闪雷鸣声……)
师:同学们真棒,想象力非常丰富。是什么把我们带到了大海边?
生:声音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是大自然发出的,有些是我们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和我们如影随形。对奇妙的声音王国,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提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行提出了这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我们首先应该研究哪个问题?
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其他的问题我们后面再来研究。
活动2【讲授】初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利用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使物体发声
师:同学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我们的书、文具盒、桌椅还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用品。你能让他们发出声音吗?
老师先提出要求:发出的声音不要太响,但发出声音的方法要多样,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能干。开始!
(学生分组实验)
2、进入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猜想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成功的让这些东西发出了声音。
大胆猜测,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请生答,将生答的写在黑板上。(预计:敲击、碰撞、摩擦、摇晃等)
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那声音产生的秘密我们真的找到了吗?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三)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发声物体的变化,获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1、师出示实验报告单。
师:提出实验的要求:
(1)选择自己小组感兴趣的实验用品进行研究。
(2)采用多种方法使它发声,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3)你们可以采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报告单,也可以自己设计出自己小组的实验报告单。
(4)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不仅注重实验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把实验过程给记录下来,希望我们的记录员能把同学的发现记下来。
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观察得最仔细、准确!
师:老师是看到了鼓面在动,但是其他同学看得到吗?能想个办法让全班的同学都看到鼓面在动吗?(生提出可以用手摸,可以在上面放上橡皮擦)
强调三种观察方法
(1)我们不但可以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还可以使用身体感受发声物体的振动;
(3)还可以借助其他的物体观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三种观察鼓面振动的方法,同学们,请拿出老师让你们准备的直尺。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对直尺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再做研究并填制好实验报告单
(将小组填好的报告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问:
1我们让这些物体发声时,用了哪些方法?请一个同学做示范。
2我们用力拉伸橡筋、按压鼓、弯曲直尺能让它们发声吗?
3为什么轻轻的敲击、拨动却能发声?
说明:使物品发出声音和我们力气的大小无关。
师:看我们的发现一栏,能改一改吗?
4、总结
你们观察到了这些物体发声时,无论用的是什么方法,都产生了什么样相同的结果呢?(指实验报告单)
(都在振动)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实验,声音小精灵要考考你们哦!
(放课件:小精灵问:朋友们,你们找到了声音产生的秘密吗?)
(出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不同意见吗?请同学齐读,同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咙。体会发声时的振动。
我们人也能发出各种声音,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体也有一个能够振动的器官,请大家用手摸自己的喉部,试着发出声音,有什么感觉。(振动)
师:这个振动的器官叫——声带。
我们还能听见各种声音,我们人体有一个十分灵敏的、能够感觉物体振动的器官—耳朵的鼓膜
活动3【活动】观察音叉的振动、感受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师做不同的音叉的振动实验,请学生来解释看到的现象。请一位同学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将音叉放在学生耳边。
问:听到什么了?(没有声音)将它放进水杯里,请学生观察
问:水面有什么变化?(没有)
敲击后放在学生耳边,问:现在呢?(有声音)
师:音叉敲击后会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由于振动发出的吗?
将音叉敲击后放入水中。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振动产生的水波纹。
问:怎样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大家一块儿回答
活动4【练习】趣味比赛,巩固运用新知
请两个同学拿锣上来,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老师说开始,你马上让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我说停,你就要迅速的让声音消失。
问:每位同学都及时发出声音,谁的声音消失的快呢?
问获胜的同学:你为什么要用手按住锣面呢?(尽快使物体停止振动)
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生答(对答得好的奖励小星星)
师:刚才的游戏进一步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小结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指大屏幕)
问:为什么一开始同学们会认为声音是敲击碰撞产生的呢?(只看到了表面的现象)以后啊,碰到这种情况要多观察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有什么体会?
活动5【作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制作简单的节奏小乐器。
师:你想制作自己的打节奏的小乐器吗?(指导学生利用易拉罐瓶、豆子、玻璃瓶等制作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