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纸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纸》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中的第二课,学生能够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能够认识纸的发展、纸的使用和节约用纸,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物质世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探究的方法主要是对比方法,这种方法在3——6年级的科学课里经常使用到。比较是区分事物的科学方法,比较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组织学生对比了不同纸之间的吸水性、软硬程度、结实程度、厚度、光滑程度和透明度。认识了纸的各种用途,学生了解了材料的用途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本节课还介绍了纸的发展史和古代造纸,通过交流节约用纸让学生意识到纸的使用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进行猜想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他们对科学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动手操作的实验有着极大的参与热情。但是有时候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较为肤浅,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最后能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作对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能够对纸的不同特性进行比较,意识到纸的使用会给人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四、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水槽、各种纸的纸条、红墨水、注射器、钩码
演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了解纸的发展史】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是什么?(学生说纸)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纸。(写上课题)
师:关于纸,你了解哪些?(纸的发展史)
师:纸在发明之前,人们把文字记录到哪里呢?人们先最早把文字记载到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用竹简或木简做书写材料,但是这种记录方式比价笨重,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纸,你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
(蔡伦)准确的说是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老师这里有一段古代造纸的视频,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视频)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研究的材料,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引导学生了解纸的发展,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联系生活,说说纸的用途】
师:自从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纸在生活中用到的地方越来越多。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用到了纸?
书写用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美术用纸、印刷用纸。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纸,今天我们就先说这些。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在我们生活中书写、美术课、日常生活、印刷、包装等方面都用到了纸,体会纸的用途非常的广。
(三)、【联系生活,说说纸的性质】
师:同学们,吃完饭后我们通常用什么纸擦嘴?
生答餐巾纸。
师:为什么用餐巾纸擦嘴呀?
生:软。(追问:仅仅因为它软吗?)(生答吸水性)(板书软硬、吸水性)
师:看来纸的用途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点击多媒体)再问:用牛皮纸代替餐巾纸擦嘴行
不行呀?
再问:用餐巾纸包装行不行?
师:看来纸的结实程度还不一样呢。(板书:结实程度)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练字的纸,这叫描红纸,它与下面这张带字的纸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透明度、厚度、光滑程度。
师:纸的特性可真不少呀。
【设计意图】不同的纸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密切联想生活,分析比较纸的性质,进一步体会纸的用途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与上一个环节相呼应。
(四)、【小组合作,研究纸的性质】
老师这里也有几种纸,(边说边往上摆卡片,竖着摆一列)他们的吸水性怎么样?你能按照他们的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排队吗?
(生说着,老师摆,斜着放)
师:这是同学们的猜想,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需要干什么?
要想进行实验,我们得明确实验的方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怎么比较不同纸之间吸水能力的大小,除了讨论这个方案之外,再从下面几个特征里任选一两个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1、交流实验方案
师:大部分小组已将有了自己的方案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先来交流比较纸的吸水性。方法一:生:把纸放到水里。师追问点有三个:第一个:对放入水里的这些纸有什么要求?在大小上有什么要求?师:因此老师给你准备了长度相同、宽度相同的纸条。(点击课件出现纸条)。第二个:师:往水里放这些纸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学生答要同时往水里放)。师:为了方便同学们把这些纸同时放入水中,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工具(点击多媒体)上面有一些小挂钩,可以方便你们把纸条挂上。第三个:把纸条同时放入水中后,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生:水会沿着纸上升)什么情况下就说明纸的吸水能力强呢?(生:经过相同的时间比较水上升的高度,水在纸上上升的高就说明纸的吸水性强)
师:这是一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比较纸的吸水性的方法吗?
生:往纸上滴水。
(师的追问点有三个:用什么滴水、怎么滴、看什么现象可以比较)
师:用什么滴水呀?(滴管)1、水滴的大小有什么要求?(一样大)为了方便同学们滴出等大的水滴,老师也给你提供了一个小工具(点击大屏幕)——注射器。它能帮我们滴出一样大的水滴。2、师:往不同的纸上滴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同时滴)怎样做到同时滴水呢?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就说明纸的吸水性强呢?师:水在纸上渗透的面积大,说明这种纸的吸水能力强,渗透面积小,说明这种纸的吸水能力差。
结实程度的方案
师:用什么方法比较这几种纸的结实程度呢?
方法一:生:拿两张纸条对拉。追问:怎么对拉?(向两边)追问:用力有什么要求?是猛地一拉还是慢慢用力均匀拉?(生答)追问:什么情况下就说明纸比较结实?(生回答)
师:我们用两张纸条对拉,谁先断就说明谁不结实,我们两辆比较就可以判断出这几种纸的结实程度了。
方法二: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挂物体)挂什么样的物体?(生自由回答)挂钩码可以吗?(师手中出现钩码)问:怎么往纸条上挂呢?(生回答)要一个一个往上挂直到纸条断裂位置。(师边说边演示挂钩码的方法)
师:什么情况下就说明纸比较结实呢?
总结:纸条断裂时所挂钩码的个数越多说明纸越结实,所挂钩码个数越少就说明纸越不结实,这就要求我们记录下纸断裂时所挂钩码的个数。
透明性方案
师:我们再来看透明性,哪个小组研究的这个方案。
什么情况下就说明纸的透明性好呀?
把纸放在字上,看的越清楚说明纸的透明性就越好,看的越不清楚说明纸的透明性就越差。
师:下面的纸的软硬、厚度、和光滑程度的比较方法我们就不再交流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办法把他们对比出来。
在实验之前老师还要给你一点小提示,请看大屏幕。(生齐声读。)都明白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实验吧。
做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
师:同学们的实验基本上做完了,黑板上这些纸的排队都是同学们的猜测,让我们用事实说话。我们首先看吸水性,哪个小组来汇报?
光滑程度看不出来时用到放大镜
厚度摸不出来是可以把纸对折几次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先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讨论方案时,主要讨论了吸水性、结实程度和透明度的比较方法。实验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每个小组研究的内容不一样,这有利于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
(五)、【节约用纸,节约能源】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呀,认识并研究了纸的那么多特性,也正是由于纸有那么多的特性,所以它在生活中的用途特别广泛,但是我们却经常被教育到要节约用纸?为什么要节约用纸呢?(生说)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制作一箱A4纸要消耗掉一颗成年大树,而一个经营不大的打印店一年的消耗就相当于毁掉了一大片成年森林,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纸。也正是由于要节约用纸,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材料都比较小,希望同学们课下也养成节约用纸节约一切能源的好习惯。我们不光要节约用纸还要注意废纸的回收再利用,你知道废纸回收后用来干什么吗?(学生回答)这些纸称为再生纸,你知道怎么做一张再生纸吗?(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课下制作一张再生纸。
【设计意图】通过节约用纸,学生了解了纸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资源带来了浪费,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有利于学生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相关资源
《纸》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中的第二课,学生能够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能够认识纸的发展、纸的使用和节约用纸,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物质世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探究的方法主要是对比方法,这种方法在3——6年级的科学课里经常使用到。根据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最后能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作对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能够对纸的不同特性进行比较,意识到纸的使用会给人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