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脑与神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 脑与神经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23 20: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脑与神经
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备感神秘新奇的生命领域。我们每个人都有宇宙中最为复杂的产品――人体,人体充满了神奇和奥秘。本单元教学内容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开始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关注生命,就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生长发育,生理与健康,使学生在对人体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等四块内容。其中“健康生活”又包括:生理与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作为“生理与健康”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来落实和体现。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心脏和血管、脑与神经的知识,学生了解的不多,并且不便于研究和学习,所以要以“解暗箱”的方法来探究人体内部的秘密。以描述、感受、体验、触摸、探寻、体会等方式,充分探究事物的外部表象,由此来推测事物内部的结构、功能与变化,揭开人体内部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脑的构造、各个神经中枢的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2、科学探究:
在实验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通过不同的活动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
3、科学态度:
愿意合作与交流。珍爱生命,合理用脑。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
【教学重难点】
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小尺子
教师演示:课件(脑与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图片,合理用脑的内容)
【教学评价设计】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通过第二个环节
“探究活动”完成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2、(科学探究)在实验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通过不同的活动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3、(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与交流。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
二、通过第三环节“进一步认识神经系统”完成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脑的构造、各个神经中枢的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3、(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与交流。珍爱生命,合理用脑。
【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环节和意图)
一、板书课题后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脑筋急转弯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说谜面:天上有一只小鸟在自由自在的飞翔,猎人发现了它,举起枪瞄准,“嘭”的一声,小鸟被打中了,可好久也没掉下来。大家猜一猜:这是为什么?)
意图:猜“脑筋急转弯”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用这种方式导入,同学们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有了兴致。
2、揭示答案:小鸟反应太慢,还没来得及掉下来呢。
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源泉。当学生饶有兴致地进行了多种猜测但仍未猜中时,想知道为什么的那种强烈的欲望油然而生,当老师揭示了答案,同学们哈哈一笑,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引入探究活动:
谈话:这只小鸟反应也太慢了,你觉得自己的反应怎么样?想不想在课堂上测试一下自己的反应速度。
意图:从“脑筋急转弯”自然过度到探究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究活动。
(一)全员参与,初步体验。(探究活动一:起立、坐下)
1、谈话: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指令做“起立、坐下”动作,看谁的反应快。(正说正做――正说反做)
意图:“起立、坐下”动作学生每节课都要做,把它放在科学课堂上来做,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学习。“正说反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体会身体各器官的协调配合做好了准备。
2、总结回顾:要做到又对又快,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并将“耳朵”或“听”板书在一号区,将“起立、坐下”板书在二号区。)
意图:让学生体验并感知到要做到又对又快,一是注意听,二是动作快,二者要密切配合。学生有了自己的亲历体验,就为后续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活动,继续体验。(探究活动二:抓尺子)
1、谈话:有一个游戏可以测试你的反应速度到底有多快。谁愿意来试试?
(请一生上台,师生演示“抓尺子”游戏。要注意三点:一是手指与尺子的零刻度持平,准备捏住尺子。二是手要在原处捏尺子,不能向上去抓。三是手指要打开,确保尺子能落下。)
意图:通过演示首先让学生掌握活动的要点,以免不得要领,影响分组活动的进行,达不到活动的效果。
2、小组内玩“抓尺子”游戏
谈话:想不想亲自试试自己的反应速度?下面同桌两人做游戏,多做几次,看看多练习几次,谁能提高反应速度?
(生分组活动并汇报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适时在一号区板书“眼睛”或“看”,在二号区板书“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一号区是先做的反应,二号区是后来做的动作。)
意图:学生通过练习反应速度有所提高,很乐意汇报自己的练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认识到身体各个器官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各种动作。
3、提问:在这活动中,除了身体外部的这些感觉器官,我们的身体内部,还有谁也参与了活动?为什么这么猜,结合活动说说看。(学生很容易猜到是脑。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要点如下:脑下达了什么命令?脑下达的命令有根据吗?耳朵听到的信息是怎样传给脑的?)
4、谈话:谁能把“抓尺子”活动是怎样完成的说一说?要说明白脑在其中的作用。
意图:通过“说”学生能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说”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所谓“以学定教”。
(三)真实体验,生活拓展。(探究活动三:挠痒)
1、谈话: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上来,和老师一起完成一个活动,谁愿意来?大家要注意看,在活动中,这个同学的脑和神经是怎样指挥他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配合完成动作的?
(师生表演:让生伸开胳膊,师挠其腋窝,生马上缩胳膊躲开并笑)
意图:“挠痒”这个活动真实生动极具生活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提问:谁来说说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回答)
3、谁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脑和神经是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配合完成工作的。
意图:学科学的关键是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活动现象。
三、进一步认识神经系统。
1、提问:脑是什么样子的?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出示11页中间图)你从图上获得什么信息?
⑴学生交流:了解脑的构造和各神经中枢的功能。
⑵直观形象地了解脑的分区以及各个区域的功能。
2、提问:脑和神经是怎么连接的呢?继续看屏幕(出示11页上面图)你从图上获得什么信息?
意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隐藏于身体内部的神经系统展示在学生面前,恰当“补白”,形象直观,清晰明了。
3、提问:如果把人体的神经系统比作一个部队的话,你觉得脑和神经各相当于部队中的哪些人员?(出示课件,板书:脑——司令员;神经——通讯兵;身体各器官——战斗员)
意图: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既直观形象又准确到位。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4、讲解:脑对我们人体来讲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合理用脑呢?(先让学生回答再播放关于“合理用脑”的资料)
意图:学生对于怎样合理用脑认识不是很全面,教师借助视频短片,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用脑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合理用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四、课堂总结,课下延伸。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表现怎样?
关于“脑与神经”,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
意图:帮助学生总结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完善自我,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将学生的探究兴趣延伸到课下。
五、顺师出示课外探究性作业。下课。
意图:通过科学设计的探究性作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将科学知识和生活现象进一步有机融合。
相关资源
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备感神秘新奇的生命领域。我们每个人都有宇宙中最为复杂的产品――人体,人体充满了神奇和奥秘。本单元教学内容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开始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关注生命,就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生长发育,生理与健康,使学生在对人体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等四块内容。其中“健康生活”又包括:生理与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作为“生理与健康”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来落实和体现。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心脏和血管、脑与神经的知识,学生了解的不多,并且不便于研究和学习,所以要以“解暗箱”的方法来探究人体内部的秘密。以描述、感受、体验、触摸、探寻、体会等方式,充分探究事物的外部表象,由此来推测事物内部的结构、功能与变化,揭开人体内部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