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斜面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斜面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23 20: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斜面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分四大领域,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技术科学。
从知识内容看属简单机械:斜面、杠杆、齿轮、滑轮。
本节是按照“明确概念——比较试验(得出结论)——原理应用”思路编写的。
内容分三部分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提重物的情景,生认识什么是斜面。
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省力作用,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费力。
知道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发现斜面使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数据,发现科学规律。
本部分内容1个课时,属于新授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习力的基础知识时有过初步接触。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斜面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学生却比较陌生,本节课以学生搬重物为切入点,引领生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学习斜面有关知识。
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18.《斜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斜面,知道斜面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认识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教学准备:
木板、木块、弹簧秤、小车、螺丝钉模型,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索法、探究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一个同学把一提书搬到桌子上来,谁来试一试?
学生搬太重,那位同学想个好办法呢?学生说,斜放一木板,沿着木板把书包拿上来,老师这里有一块木板,你来帮他放一放。
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帮了这位同学的忙了;
学生说:是木板!
老师说:是木板了他的忙!大家看当一块木板像这个样子放着形成一些斜坡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木板,而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我们称之为斜面。
师板书:斜面,(生齐读)
刚才有的同学说利用斜面搬东西比直接搬省力,你们相信吗?
师:你们能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来验证一下,斜面到底省不省力?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做实验验证斜面省力。
师介绍实验材料,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小组讨论一下。
生说想法,直接提小车,搭斜面拉小车,比较两次读数,验证斜面是否省力。
师:很好,这个实验中哪个条件相同,哪个条件不同?
小车相同,直拉/斜拉不同。
师:这样的实验我们以前学过,叫对比实验,今天我们就用对比实验来验证斜面是否省力,填好实验记录表。
师:出示注意事项。生开始实验(师指导帮助)
师拍照记录单,生汇报实验数据,师填写。
师领大家看表格里的数据,斜拉比直拉用的力都怎样?那说明了什么?生说
师: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活动二:实验验证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观察记录表里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所拉动物体都是小车,但省的力却有大有小。
师:大家猜想一下这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生:可能与斜面的长短有关系。(师板书:长短并贴两颜色的斜面示意图)
师:你猜一猜,是长斜面省力还是短斜面省力?(生;长。师打问号)
师:想想,还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生:可能与高低有关系。(师板书高低,贴两颜色的斜面图)
师:猜猜,是斜面高省力还是斜面低省力。(低,师划问号)
师:有的生猜斜面长更省力,有的生猜斜面低更省力,到底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师板书
?斜面更省力),请大家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
师:汇报你们小组验证那个问题,怎样验证?
生;我们打算变换斜面的长短来做实验,你们还需要什么材料?(木板,师给木板,怎样做,接着说)
师:好,这是一种实验方法,那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们打算改变斜面的高低做实验,你们还需要什么材料?(书,师拿书,生接着说)
师:大家的设计实验依然是对比实验,一定要注意控制好不变的条件。填好实验记录单。
师:拍照4组的记录单,请一生汇报;请5、6组汇报。这几组都发现了斜面的高度越低越省力。
拍照1组的记录单,一生汇报;2、3组汇报。得结论斜面越长越省力。
师:大家看,斜面越长说明斜面的坡度就越小,
斜面越低说明斜面的坡度就越小,
(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三):拓展活动
(1).讨论:生活中的斜面应用
师: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在提升物体时可以省力,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举一些斜面的例子。
楼梯就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楼梯我们能很容易的上楼吗?观察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斜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课后延伸
生活中除了斜面之外,还有其他多种简单机械为人们所利用,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发现。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课后探究“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评测练习
1.斜面费距离而省力。(对)
2.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利用了斜面的原理(对)
3.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错)
4.将一个重物抬高一定的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对)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省力。(对)
三.取出珍宝
1.将一个重为10牛顿的物体从水平地面上提高到1米的高度,甲同学垂直直接提起;乙同学用了2米的斜面;丙同学用了3米的斜面;丁同学用了4米的斜面。这四个同学中用力最小的是(D)
A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2.我们利用斜面是为了(A)
A
省力
B
省距离
C没有任何效果
3.下面的物体中没有利用斜面原理的是(D)
A
斧头
B
螺丝刀
C
台阶
D
橇棍
四、生活中的科学
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效果分析
观评记录
课后反思
《斜面》一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它是一种简单机械。五年级的学生在小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使用简单实验仪器等方面都有一定基础,学习本课对生说不算困难,考虑这些因素,我将本节课的侧重点放在正确使用仪器方法,实验记录单填写,小组合作等是否做到位。
对于使用斜面能否省力在研究之前只是生头脑中感性认识,为了验证学生提出方法是否成立,我为每组提供实验器材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实验来尝试验证。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同学对于弹簧测力计使用不够规范,以及在实验细节操作上不够严谨,于是我选择学生到台上演示,并针对他的操作对全体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课。
本课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实验器材选用上和斜面与生活联系上达到最好效果。通过本课教学,我感受到一堂成功课是需要细致地研读教材,精心准备教学器材,我还需要更加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