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日食和月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日食和月食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23 21: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日食和月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作出假设,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用多种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愿意合作与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3.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难点:通过推理建立科学假设。
教具准备:电灯、乒乓球、课件等。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有三个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日食形成图片,获得日食发生时的事实资料,让学生猜想日食形成的原因;再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日食形成的原因;最后再依据探究日食的方法自行探究月食的成因。
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能力,具有与日食相关的生活经验,近几年发生过日食现象,学生应该有印象。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公转的知识。运用科学性的探究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学生能自己推测挡光天体是月球,推想日食的成因。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完全可以自己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探究日食的成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当中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课件出示图片。
(图片的内容是2500多年前,米提斯与利比亚之间发生的的战争。)
学生回答。
师讲解:这是在2500多年前,米提斯因入侵利比亚而引起的两族之间的战争,连续五年未见胜负。有一天两族又在激烈交战,突然士兵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黑影遮住了光芒四射的太阳,黑影从太阳的西边渐渐向中心靠近,黑影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太阳不见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夜幕降临。
据考证这是发生了一种天文现象,这场战争也因这次的天文现象和好如初。
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发生了哪种天文现象?
学生回答。
师:大家认为这个奇特的天文现象是日食?对吗?
板书课题:日食
2.认识日食
师:谁看见过日食吗?
师:想一想,你所见过的日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描述。
师:根据你们的经验猜一猜,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进行猜想。
师:大家都认为是有一个物体挡住了太阳,对不对?
学生回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张图,这张图记录了一次日食的全过程。看图的时候,每一行都要从左边开始看起,仔细看一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日食发生的过程图,并标注看的方向。】
学生观察。
组织学生汇报。
师:哪位同学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汇报。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这张图,得到了这样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
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圆弧形的。
2.有时,太阳被遮挡住成黑色,
3.日食开始时是太阳的西边先黑,然后黑的部分越来越多,最后整个太阳变黑了。又从西边开始变亮。
【学生确认以上信息。】
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并请学生依次读出。
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圆弧形的。这说明了什么?
2.有时,太阳被遮挡住成黑色,说明什么?哪个天体是这样的?
3.日食开始时是太阳的西边先黑,然后黑的部分越来越多,最后整个太阳变黑了。又从西边开始变亮。说明什么?
师讲述:根据这三个问题,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看哪些同学能对这些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开始吧。
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汇报。
师:第一个问题,哪个小组先来回答?
学生依次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一起说。
生:月亮。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
师:这仅仅是我们根据现象进行的猜想,要想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办?
生:
师: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讲述:课堂上做的这个实验仅仅是模拟实验。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个灯泡,可以用它当什么?这里有一些乒乓球,可以用它当什么?现在还缺哪个球?用什么代替?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做好记录。
师:现在,老师把灯打开,你们根据你们的猜想去验证一下,好不好?不方便的话可以站起来。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生分组实验,边记录。
师:根据你共同的实验,把实验记录单补充好。
学生讨论补充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三个天体的位置
太阳
我看到的现象
我的结论
日食是由于(
)形成的。
师:哪个组把你们组的记录拿到前面交流。
学生交流。
师:大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结论:(课件展示)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个星体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挡住了太阳光,就发生了日食。
师:事实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看看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
(播放视频)
师:我们的结论跟事实是怎样的?
生:
师:发生日食的时候情景是这样的: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个天体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就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
师小结:刚才我们讨论了什么?发生日食的时候三个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
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月球的影子里的人就看不见或只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
3.认识月食
师:日食我们知道了,天空中还有一种天文现象是什么?谁看见过月食?
学生描述看见过的月食。
师提出问题:你认为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猜一猜月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
师:大家的猜想基本上一致,那就利用刚才的器材试一试。
学生分组实验。
师: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师:这里有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图片,上来把它们的位置放一放好不好?给大家讲一下。
师:这是大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这个时候可能要发生?看看大家的猜想用语言描述的话,是不是这样。
课件展示:
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就是月食。
师:
我们看看事实上发生月食究竟是怎样回事。
(播放视频)
师:月食发生跟我们的猜想一样吧?大家真是太棒了!
课件出示月食的成因,学生自由读一读。
师:以上我们有认识了哪种天文现象?
板书:月食
师:这节课我们就认识了哪两种天文现象?
板书:和
师:当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发生月食的时候,谁在中间?月球哪去了?
师:想一想,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可能是什么时候?每个月都发生吗?
小结: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师:再看月食发生的时候,也是看农历这一排,月食常发生在什么时间?
课件展示一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了解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
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师:每个月的十五或十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也就是说,月食常发生在?
学生汇报。
小结: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或十六。
4.了解古代人们对日食和月食的看法。
师:关于日食和月食,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的?采取什么措施?就像我们开始看的图。这些措施能中用吗?(出示图介绍)
师:他们认为是天狗把月亮吃了,其实是的吗?
生:不是!
师:它是两种天文现象,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日食和月食的图片,看看都是什么形状?
学生观看课件播放的发生日食和月食时的图片,展示的图片内容是日食也月食的种类。
师:看来,日食和月食有不同的种类,课下,请同学们探究日食、月食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可以邀请家长或老师一起研究。
师:同学们再见。下课。
板书略。
相关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作出假设,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用多种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愿意合作与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3.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难点:通过推理建立科学假设。
教具准备:电灯、乒乓球、课件等。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有三个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日食形成图片,获得日食发生时的事实资料,让学生猜想日食形成的原因;再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日食形成的原因;最后再依据探究日食的方法自行探究月食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