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1-22 20: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昌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满分100
考试用时90分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地区
通常情况下,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是对东部季风区的划分。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B.天山—阴山一线
C.南岭山脉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3.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
B.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
C.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热带雨林为主
D.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土壤更加肥沃
4.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
B.生物资源单一,复种指数低
C.洪涝灾害频繁,山地丘陵区地表较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
5.产生“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6.“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完成7-8题
7.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8.为促进甲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最具针对性的措施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善产业结构
C.加快资源开采,实现规模效应
D.合理规划用地,改善生态环境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
9.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图”,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1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3--15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14.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16.图中铁路运输的物质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7—18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毫米)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千克)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1985年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年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17、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18、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到中期计算机外设部件则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电脑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祖国大陆。读以上材料及台湾对大陆投资的地区分布变化图(图2),回答
19--21题。
19.从产业部门上看,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B.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20.从投资地域上看,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A.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转向长江三角洲
B.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转向珠江三角洲
C.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转向福建沿海
D.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转向珠江三角洲
21.关于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于产业外移,台湾经济有了产业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②不可能在祖国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③生产的产品完全用于外销
④随着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增加,台商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⑤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的主要动力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4.甲湖面积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泊土地沙漠化
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
D.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
25.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 
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⑤建设污水处理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图中左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来成立了该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对该河流域实行统一开发和管理,因此成为世界上流域开发治理成功的范例。右图为我国长江流域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题。
关于左图流域开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开发水电
B.可以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C.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易洪涝
D.河流有结冰期,大部分不能通航
27.右图流域开发时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不正确的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水质污染
D.土地盐碱化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28.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9.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30.测量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确的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二、综合题(共3题,40分)
31(共12分)读图回答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2)近年来A周边地区
(季节)沙尘暴天气时有发生,其气候原因是: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
材料二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表(单位:%)。
能源52.44

24.76
化工16.03
煤化工
6.37

24.68
化肥
4.47
其他
3.00
其他
5.19
冶金22.41
有色冶金
13.25
其他6.65
建材
2.47
黑色冶金
9.16
其他
4.18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6分)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有何优点?(4分)
(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5分)
33.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要求。(13分)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面积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与“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简述银川的气候特征。(3分)
(2)银川平原自古有“塞上江南”美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3)说出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2分) 简析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分别造成银川湿地储水量大幅下降的人为原因。(4分)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答案
1-5ADBCA
6-10DABCC
11-15DCACC
16-20ABBDA
21-25CDCDC
26-30DDCDB
31.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破坏严重(4分)
(2)冬春
降水少,风力强(4分)
(3)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4分)
32.
(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2分)
市场广阔(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2分)
交通便利(有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2分)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4分)
(3)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煤炭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5分)
33.
(1)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较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3分)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光热较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4分)
(3)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2分)
60年代主要是随人口增长要解决吃饭问题,围湖造田发展农业(2分);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围湖造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