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杨修之死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3 07:05:04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罗贯中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灌溪初学 尹敏华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罗贯中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书中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资料链接背景资料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相传施耐庵的徒弟。他的著作《三国志通俗演义》闻名中外。作 者 简 介1、能梳理情节,理解课文。
2、分析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3、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学 习 目 标 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初探课文1、 课文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什么事?环境是什么?理清小说三要素。
2、在原文中找出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3、课文插叙了哪些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曹操分别有什么反应?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曹操、
杨修。故事情节:曹
操杀杨修。环境:战场。1、私解鸡肋,乱军心。
2、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2、在原文中找出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破译写活字意思 分食一盒酥 点破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 教曹植斩门吏教曹植作答 杨修数犯曹操之忌虽称美,甚忌之虽喜笑,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有杀修之心。3、课文插叙了哪些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曹操分别有什么反应?4、杨修死后,曹操为何强行进兵,失败了为何厚葬杨修?
5、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6、你觉得杨修和曹操是怎样的人?举文中事例加以说明。
小组合作探究这是曹操掩盖想退兵的心事,进而掩盖杀杨修的用心。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正确的,再次揭露曹操以“惑乱军心”杀杨修是借口。厚葬杨修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以笼络人心。
表现曹操的虚伪奸诈。4、杨修死后,曹操为何强行进兵,失败了为何厚葬杨修 ? “杨修之死” 这个故事由七个小故事组成,这七个小故事的组成顺叙插叙相结合,采用了先果后因进行插叙的方法,第一个“鸡肋事件”按时间顺序是第7个,这是倒叙。这种结构,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5、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一、杨修的性格特点。6、杨修和曹操是怎样的人?举文中事例加以说明。
恃才放旷(不拘礼俗、轻率大意,无所顾忌)二、曹操的性格特点。 虚伪奸诈、嫉贤妒能、生性多疑、自私冷酷 (“千古第一奸雄”)板书设计杨


死插叙事件陈涉身世解鸡肋被杀陈涉身世收修尸班师解“活”字之谜
分食一盒酥
揭穿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
教植杀吏
教植作答杨修曹操恃才放旷
目中无人
狂妄轻率老谋深算
阴险狡诈
嫉贤妒能课文总结杨修才华横溢,却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该明白些什么呢?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启示:一个人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一颗平常心,最起码要心理健康。拓展延伸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后人诗曰: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