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贸易,实行配给制度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新经济政策经济上: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对于苏联(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材料一: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材料二: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苏维埃政权面临
经济政治危机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
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
十月革命的背叛。
材料二 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
……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退一步,为
了进两步。”你同意材料一的观点吗? 如何理解材料二实施新经济政策是“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政治上:成立苏联(1922)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计划经济(1928年开始)2、农业集体化特点:
成果: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材料二: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作法……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
材料三: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1、社会主义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3、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评价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2014·湖北咸宁·24)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D(2014·山东临沂·22)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一生所成就的“大事业”是( )
①领导十月革命 ②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成立苏联 ④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2014·山东泰安·36)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BA“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