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五课
说 “屏” 教学目标1.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引发多少文人骚客的无边遐想。(激发兴趣)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屏”又叫屏风,是在室内或室外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一般用木头或竹子等材料做框子,蒙上绸子或布等,有的单扇,有的多扇且相连可以折叠。说“屏”就是介绍屏风的意思,直接交代了本课的说明对象。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生平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省杭州市人,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代表作品 《中国建筑史图集》《漏窗》《书边人语》等。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字词梳理】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屏风(píng) 帷幕(wéi) 韶兴(sháo)
伧俗(cāng) 擅长(shàn) 休憩(qì)
闺房(guī) 缓冲(huǎn) 忒(tuī)自主预习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自主预习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韶光)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地制宜)
粗俗鄙陋。(伧俗)
恰当,恰如其分。(得体)
优雅与粗俗的区别。(雅俗之别)
无益地耗费劳力。(徒劳)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交流点拨】本文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
(2)用原文给“屏”下个定义:
【交流点拨】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阳隔的东西。自主预习合作探究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屏的作用:室外安装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
屏风的分类: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合作探究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
【交流点拨】喜爱和向往。
依据:“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
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作者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合作探究3.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有什么好处?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交流点拨】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合作探究(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渴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迁移拓展 1.收集带有“屏”字的诗句。
【交流点拨】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迁移拓展 2.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国的屏风之所以富于文化内涵,就因为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这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性——重视生活的艺术化。列举生活中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物品。
【交流点拨】纸扇、茶具、漆盒、刺绣、景泰蓝等。(注意区别纯艺术品) “屏”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古老的国度到处有智慧的影子。我们应该想到骄傲和自豪。课堂小结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