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小溪流的歌》练习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铁壳(ké) 玩耍(shǔa) 阻碍(ài)
B、沉淀(dìnɡ) 贝壳(ké) 朽烂(xiǔ)
C、水磨(mò) 漂流(piāo) 吟唱(yín)
D、卵石(luǎn) 挠挠(náo) 恐吓(xià)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翻腾起水底沉淀的泥沙,卷起飘浮的枯树枝,激烈地打着回旋。
B、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锋,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
C、在海底,一只爬满了贝壳、朽烂得只剩一层发秀的铁壳的沉船。
D、海洋翻腾起白色的泡沫,强烈地向着四方欢唱。2-1-c-n-j-y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B、那里有一截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
C、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
D、月亮出来了,月亮向着他微笑。 21*cnjy*com
4、将“无休无止”“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填入句子空缺处。
①于是,________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
②它早已不耐烦海洋这________的晃动了。
③他的________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
5、请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使语意连贯。
①前面出现了水闸,等着他去推动发电机。
②再前面又出现了城市。
③小河很快就把乌鸦丢在后面,又不住地往前奔流。
④小河高高兴兴地做了一切他该做的工作。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甲乙两人的观点。每个观点不超过15个字。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形: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墙壁的一刹那,它掉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甲的观点:________
乙的观点:________ 【来源:21cnj*y.co*m】
7、读《小溪流的歌》,课文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8、(2015·山东济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2·1·c·n·j·y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www-2-1-cnjy-com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21教育网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
①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3)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中“玩耍”的“耍”注音位置错误,应在a上,应读作shuǎ。B项中“沉淀”的“淀”应读作diàn。C项正确。D项中“恐吓”的“吓”应读作hè。
2、D
【解析】这道题是同音字、形近字弄错:A.飘—漂;B.锋—峰;C.秀—锈。D项正确。
3、B
【解析】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1cnjy.com
4、①无边无际 ②无休无止 ③无穷无尽
【解析】区别“无休无止”“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无休无止:没完没了。无边无际: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联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①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②它早已不耐烦海洋这无休无止的晃动了。③他的无穷无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21·cn·jy·com
5、③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连贯性。熟读句子,主要介绍了小河把乌鸦丢在后面,不住地往前奔流,他去推动发电机,做了一切他该做的工作。整个过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
6、面对挫折(失败、困难)要坚持不懈(振作起来、执著)。①面对挫折要学会重新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回答问题时,注意:甲方要从面对挫折自信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着眼,乙方要从面对失败不应一意孤行,而要重新改变行动策略的角度着眼。
7、告诉人们要坚持前进,永不停步,才能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解析】《小溪流的歌》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表达新主题的童话。小溪流给人们带来快乐,叫人忘记疲劳和忧愁;转动村庄的水磨;推送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小河推动发电机,做了一切他该做的工作;大江给城市和乡村带来繁荣和富足,为人们做了无数的事情;巨大的海洋唱着小溪流的歌,继续坚持着贡献精神。课文告诉人们要坚持前进,永不停步,才能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8、www.21-cn-jy.com
(1)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2)①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3)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小溪流的歌》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激趣导入
歌曲欣赏《泉水叮咚响》
再动听优美的歌曲都有结束的时候,可著名童话作家严文井却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走进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省武昌人,当代作家。他以童话和寓言的作品成就最高,这些作品都收集在《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里.
释题
小
溪
流
的
歌
小溪流:点明了文章的主人公
歌:是歌唱、礼赞的意思,
也点明了文章的线索
写作背景
你了解创作背景
吗?
本文选自1956年5月3日《北京日报》,有改动。本文写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意在
借小溪流在永无止息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表达新中国在建设中坚持前进、不断壮大的主题。
文学常识
小溪流有一个歌,
是永远唱不完的。
题记
题记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
起点题的作用。开篇即点出写作对象及内容,简洁明了。
听课文朗读,要求:1、标记生字新词,疏通字音;2、文章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步感知
牢骚
sāo
沉淀
阻碍
恐吓
低沉
怨恨
富足
泡沫
积蓄
眺望
汹涌
卵石
diàn
zǔ
hè
chén
yuàn
zú
mò
xù
tiào
xiōng
luǎn
初步感知
mó 磨难
mò 水磨
磨
壳
ké 贝壳
qiào 地壳
多音字
初步感知
吓
xià 吓唬
hè 恐吓
汹涌
富足
五颜六色
兴致勃勃
无穷无尽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丰富而充足。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勃勃,兴盛的样子。
没有穷尽,这里形容数量极多。
初步感知
小溪流的成长包括几个阶段。
小溪流
大江
整体感知
小河
海洋
整体感知
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四个阶段,并找出每个阶段的歌声特点、力量表现及它碰到的阻碍者。完成下表。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小溪流
小 河
大 江
海 洋
哼哼唱歌,用清亮的嗓子歌唱。
沙声地歌唱。
低声吟唱,用洪亮而低沉的声音唱。
强烈地向着四方欢唱。
推着小树枝打转,冲破石块的阻挡。
翻腾起沉淀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树枝,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
掀起汹涌的泥涛,举起庞大的轮船。
他不断地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枯树桩 枯黄的草
乌鸦
泥沙
沉船
小溪流反复回答的语句是哪一句?
“到前面去”,“不能停留”
小溪流有怎样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待?
小溪流有敢于追求梦想、不怕困难、不受诱惑、坚持
不懈的理想追求。这种理想追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只有拥有这种理想追求,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成长壮大。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写他们对表现小溪流起什么作用?
课文写了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
这几个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懒惰,没有理想,安于现状,不肯
努力奋斗。
起到衬托作用,突出了小溪流
永不息止、努力进取的乐观形象
沉船
精读感悟
泥沙
枯树桩
乌鸦
小溪流的成长过程给我们怎样
的启示?
坚持前进,才能逐渐强大起来。
坚持进步,不半途而废,就能健康成长。
认准前进的方向,不听信错误的意见,
就能成长壮大。
在前进的过程中,永不满足取得
的成绩,才能不断成长壮大。
精读感悟
拓展训练
挑选小溪流成长过程中的其中一个阶段,用第一人称简洁地叙说出来
示例: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一条小河。
通过叙述小溪流成长为小河、大江、海洋的过程,点明了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在永不停息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
主题思想
表现了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
精读感悟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试着概括本课的写作特色,注意,要结合课文具体语句,找出依据,概括得有理有据。
朗读
小溪流有一首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小溪流的歌就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课文首尾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开头和结尾段用同样的“永远唱不完的”来表示呼应和点题,使文章结构严谨
呼应
合作探究
朗读
“到前面去,自然是的前面去呀。”
“到前面去呀”
“还要到前面去呀”
这些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文中多处运用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突出了小溪流的成长,赞扬了小溪流永远向前的精神。
反复
合作探究
精读感悟
朗读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这段话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拍拍”“摸摸”“挠挠”等词语描绘出小溪流活波可爱、生机勃勃的特点,充满童趣
童趣
1
首尾呼应,过渡自然
2
运用反复,突出主题。
3
语言传神,富有情趣。
试着概括下本文写作特色
写作特点总结
这篇文章为了突出小溪流在成长过程中的永不停息的精神,运用了间隔反复的写法。试运用反复手法,写一个片段。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