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4 07: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简洁而传神的描写,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谈关于他们与小动物间发生的一些趣事引入。
1、朗读课文,板书课题,出示生字词。
鳞次栉比:象鱼的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密集。
3、研习课文
问题1:
阳台是封还是不封好?文中的“我”也面对同样的选择,作者决定封还是不封呢?他的理由是什么?
(封,因为他对周围环境丧失了自然美感到失望,以及希望拥有一块活动的空间。)
(这个时候,阳台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阳台了,它是作者原本渴望亲近自然的一扇门,而今却是作者企望隔绝城市喧嚣的一堵墙。)
问题2:
什么东西改变了作者的决定?为什么会改变呢?(鸽子的到来改变了作者的决定,因为鸽子的到来触动了作者向往自然之心。)
问题3:
既然鸽子触动了作者,那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鸽子的哪些表现触动了作者,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的?
(本题意在分析不封阳台理由的同时,体会文章简洁传神的描写。)
课文第三段初见我们时“鸽子蜷缩在书架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正孵育鸽蛋,受伤”。第八段消除戒心后“重新安静下来,眼睛紧紧盯着我们”,文中是通过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表现的。
问题4:
能根据这些描写揣摸鸽子的内心活动吗?
(鸽子眼睛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源于对人类的害怕,它的心灵世界里,存有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可怕印象,如同“惊弓之鸟”。身体“蜷缩”一方面是由于孵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惊恐”,“惊恐”加剧了“蜷缩”。)
(鸽子不“惊恐”了,但它仍然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得到人们的关爱,所以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问题5:
作者在对鸽子初见我们和消除戒心后的描写中,为什么只重点抓住了眼睛来表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最能反应鸽子的内心活动)
(板书出示总结:简洁而传神的描写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问题6:
对鸽子的出现,儿子有哪些反应?
看到鸽子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

为鸽子的来临而惊喜,为我要封阳台而忧虑。

帮鸽子做窝,给鸽子喂食。
希望不封阳台,给鸽子一个落脚之处。
问题7:对鸽子的出现及儿子的反应,我又有哪些反思呢?
回忆:去内蒙古草原,有游子回乡的感觉。
建议:用心去贴近自然,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
思考:人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问题8:
朗读第9自然段,讨论作者去内蒙古草原为何会情不自禁地爬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
(本题意在体会并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这里以出门在外的游子渴望回家,孩子依恋自己母亲的形象写法,强调了自己渴望接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感。因为“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
问题9:
试着举例“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分离”的例子。
(要求:应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模仿课文中的表达进行回答,体现出文中作者所表达的对自然,对环保的深刻思考,分析过程中应联系生活谈理解。)
问题10:
第十段中作者同样表达了自己的议论,强调人们应“用心去贴近自然”,“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起有益的生命”时分别用了哪几幅典型形象的画面使“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生命”这一抽象事理具体化的?
(笼中被囚的珍禽,摊头叫卖的青蛙,秋日待射的鸽子,夏日被捕的蜻蜓。)
4、总结:分析到这里,作者关于封不封阳台的问题已经不言自明了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
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
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5、总结全文。以小见大,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佛家有句名言:“一滴水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件平凡的小事,往往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所学的《明天不封阳台》,正是作者借封阳台这一件生活中很平凡的小事,以自己和儿子为一只受伤的鸽子提供一个落脚点的事件,引出自己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思考。
五、作业
1、课后练习1,2,3题
2、摘抄一些能启发你思考“人与环境”问题的句子。
3、收集一条关于“人与自然”问题的材料或故事等。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习题
一、根据括号中的注音,在横线上填字成词
1.鳞次________比(zhì)
2.变________莫测(huàn)
3.________若朝霞(càn)
4.________身立命(ān)
5.情不自________(jīn)
6.自________自足(jǐ)
7.不________之客(sù)
8.________淡和谐(tián)
二、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无误的一项是(

A.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凄凄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B.每一个声音——鸟雀的动弹声,簌簌的落叶声——听来都是巨响。
C.那带血的翅膀是在倾吐着自己的不幸呢?还是在表达对人类的不满?
D.“受伤的鸽子,你快飞走吧,”他着急地说:“要不你就会被他们抓住了。”
三、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①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句中“呀,鸽子!”出自谁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个声音——鸟雀的动弹声,籁籁的落叶声——听来都是巨响。
句中两个破折号能否改为括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
句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